历史上康熙帝为何要亲征噶尔丹?他们之间有何纠葛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所谓“棋逢对手难藏幸,将遇良才好用功”,一个人的潜能或许只有在他遇到自己最大的敌手之后才能够被激发出来。所以在许多人看来,一辈子能够有一个棋逢对手的敌手既是惹人苦恼的一件事,也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
有人会因为有一个强大的对手苦恼、感到挫败;也有人会认为对手越是强大越能够刺激自己成长。而我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康熙就曾经遇到过他最大的敌人,他在这人身上吃尽了苦头,前前后后交战了数次。可以说这个敌人从另一方面成就了戎马一生的康熙帝,也为之留下了千古美名。
01
千古一帝的美名
由于清朝是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离我们还算比较近,所以许多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都非常了解这一朝代。大多数人谈到清朝都会想到闭关锁国的政策,屡次战败在西方列强的手下,由此便认为清朝是腐败,没落的。
诚然,清朝后期的确是封建王朝的衰败史,不过在清朝的前期,我国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康乾盛世,在政治、军事、文化方面都领先于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有着不可否认的功绩。
而创建康乾盛世之开端的康熙帝,更是对清政府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多次亲自出征,四处征战,为清朝的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后来的盛世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础。
康熙8岁登基后便开始着手培养自己的势力了,凡是与他作对的都被他清理了。他这一生平定了鳌拜、吴三桂、噶尔丹等势力,其中鳌拜、吴三桂都被他精湛的计谋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而只有噶尔丹,让康熙三次出征,最终才败在康熙手下。这噶尔丹究竟是何来历?
02
噶尔丹的来历
噶尔丹出生于蒙古,是准噶尔部落首领的第六个孩子。他一出生就跟着班禅学习佛法,被当地人看做半人半佛。潜心研究佛法的他在当地人心目中的位置是很高的,甚至有人认为如果噶尔丹没有参与到战争中来,而是继续研究佛法的话,那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得道高僧,从而普度众生。
为什么这样一位高僧会插手战事呢?原因是当时准噶尔部落发生了内讧,噶尔丹兄长不幸被杀,而德高望重的噶尔丹就得到了当地人的支持。噶尔丹也不负众托,一举歼灭了敌手,成为了准噶尔部落的统治者。
但是噶尔丹并不满足与当前的统治,他还野心勃勃地继续开拓疆域。对佛法颇有研究的他拿起武器来也是杀人不眨眼,不出几年,边疆的几个小国都被他兼并了。此时的准噶尔部落疆域已经非常辽阔了,噶尔丹此时又将目光放到了北京。
当时好不容易稳居龙椅的康熙怎么能容忍有人觊觎天子脚下的领土,噶尔丹的行为已然威胁到了他的地位,于是康熙二话不说便御驾亲征。
03
康熙与噶尔丹的数次交手
公元1690年,康熙第一次与噶尔丹交手。已经兵临北京城下的噶尔丹军队,个个骁勇善战,擅长骑射,对于清政府的统治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随机迎战的康熙虽说也带了清朝最为尖锐的部队,但是仍然不敌常年骑射的蒙古军,再加上天气恶劣,补给不足,清军一开始便落了下风。
而这时噶尔丹乘胜追击,想要歼灭清军。不过清军虽然不擅长骑射,但却拥有更为猛烈的炮火。在炮火持续一整天的轰击下,噶尔丹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因此,第一战以康熙胜利告终。但是由于噶尔丹非常狡猾,因此拿下噶尔丹的项上人头绝非易事,所以这次噶尔丹活了下来。而活下来的噶尔丹吃一堑长一智,他意识到康熙是个非常强大的对手,于是就找到了沙俄寻求帮助。
而康熙并没有给他喘息的机会,又继续亲征讨伐噶尔丹。与第一次噶尔丹大摇大摆地逼近北京不同,康熙这次选择了主动出击,将噶尔丹的军队打跑了。不过噶尔丹这次战败后仍旧没有投降,而是逃了回去继续培养势力了。
到了公元1696年,这已经是康熙第三次亲征噶尔丹了。康熙刚带着清朝的大军度过了黄河,这边噶尔丹就收到了他的侄儿已然发动了政变,占领了准噶尔部落的根据地。而这时噶尔丹的左膀右臂也纷纷叛变,在这个紧要关头,听闻康熙又一次御驾亲征的蒙古军已经人心涣散了。
面对众叛亲离的噶尔丹也没有了反抗的心思,他当即就服下了剧毒自尽了。此时在黄河边听闻这一消息的康熙帝大喜,情难自抑的他竟然跪倒在了黄河边感叹上天庇佑大清。
毕竟这是曾经让他费尽心思地死对头,而今日大仇得报的他怎能不兴奋?不过究其原因,还是康熙先前的数次亲征为如今的胜局打下了基础。
此外,坊间还有传闻称噶尔丹并不是畏敌自杀,而是年事已高,身体越来越差,最终病逝的。毕竟他曾经战败两次都没有投降,因此可以看出噶尔丹不是胆怯的性格。不过根据历史记载,噶尔丹的军队当时已经四分五裂,被清军瓦解了,所以噶尔丹自杀也是情理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