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晋国与楚国之间为何会爆发鄢陵之战?当时的背景是怎样的?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晋国与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鄢陵地区爆发了战争,史称鄢陵之战。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战争中,晋国军队善察战机,巧妙指挥,击败同自己长期争霸中原的楚国及其联盟郑国的两国联军,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地位。晋国俘获了楚王子公子茷,楚共王也被射瞎一只眼睛;郑将唐苟为保护郑成公败逃而战死。 [1] 鄢陵之战是春秋战国经典战役之一,这场战争后,晋、楚两国都逐渐失去以武力争霸中原的强大势头,中原战场开始沉寂下来。

背景

公元前579年(周简王七年),在宋国大夫华元的安排下,晋国的士燮与楚国的公子罢、许偃在宋国的西门外举行第一次弭兵会盟。两国同意暂息兵戈,停止战争。

公元前578年(周简王八年)春,晋厉公与晋将栾书、荀庚、士燮,韩厥等率上,中,下及新四军前往周都王城(今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公园附近),与齐、宋、卫、鲁、郑、曹、邾、滕八国国君所率军队会师,筹划攻秦事宜,周简王亦派大夫刘康公、成肃公率军助战。同年夏,晋大夫吕相(魏相)奉命赴秦,以绝秦书历数秦国罪状。随后,晋厉公率诸侯联军西进攻秦,秦国出兵迎击,双方在麻隧展开激战,秦军大败。麻隧之战后,晋国免除后顾之忧,势力更盛,中原诸国实为晋国之属国。晋国在取得麻隧之战的胜利后,完成了“秦、狄、齐”三强服晋的部署,解除了对楚国作战时,秦国趁机自西出击的后顾之忧。而楚国未按盟约援秦,陷入被动(前627年崤之战后,秦国与楚国结盟对抗晋国)。

公元前577年(周简王九年),郑国兴兵攻打许国,攻入许都外城,许国被迫割地求和。许国为楚国的附庸,作为报复,公元前576年(周简王十年),楚国起兵暴打郑国,至暴隧(今河南省原阳县西),接着又伐卫,至首止(今河南省睢县东)。为此,晋国中军将栾书意图报复楚国,但遭到韩厥的反对。同年,楚共王同意许灵公的要求,派楚国公子申把许国迁到叶城(今河南省叶县南),许国从此成为楚国附庸,其旧地为郑国所有。

起因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春,楚共王在武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北)派遣公子成前去郑国,以汝阴之田(今河南省郏县、叶县间)向郑国求和,于是郑国背叛晋国,与楚国结盟。同年夏,郑国子罕率兵进攻宋国。宋军先后在汋陂(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之间)、汋陵(今河南省宁陵县南)被郑国击败。

晋国得知郑国叛晋投楚,并兴兵伐宋以后,晋国准备兴师伐郑,一方面出动四军,一方面派人前往卫国、齐国、鲁国乞师,准备协同作战。晋军统帅是:国君晋厉公亲统四军;中军将栾书,中军佐士燮;上军将郤锜,上军佐荀偃;下军将韩厥,下军佐荀罃留守国内;新军将郤犨,新军佐郤至。

郑国国君郑成公闻讯,向楚国求救。楚共王决定出兵救郑,以司马子反、令尹子重、右尹子革统领三军,会同蛮军,迅速北上援救郑国。楚军统帅是:楚共王亲统三军;司马子反将中军,令尹子重将左军,右尹子革将右军。楚共王亲兵左广彭名驾驭战车,潘党为右;右广许偃驾驭战车,养由基为右。郑成公亲率郑军,石首驾驭战车,唐苟为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