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泛滥的倭寇,为何清朝就消失了呢?
倭寇是元朝后期开始有的,日本国内混战不止,开始有大名武士浪人到中国沿海抢劫。明朝期间,倭寇横行。所谓乱世出英雄,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名将都是那个时代的大英雄。可为什么在明代十分活跃的倭寇,在清朝的时候就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呢?这是因为在明朝的时候以戚继光和俞大猷等为首的中国将领已经将沿海地区的倭寇全部剿灭了吗?答案自然不会是那么简单。倭寇毕竟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想要一网打尽不是那么容易的。
洪武四年(1371),明朝实行了海禁政策,大批海商、以海为生的布衣百姓失去了谋生的途径,穷途末路则开始选择思变。于是,部分“投机分子”开始与来自日本的倭寇同流合污,掠夺国人财物发大财。其中许多倭寇头子就是中国人,如王直、陈东等等大强盗。在当时清朝仍有一定海禁政策,“片板不准下海”,比如将沿海居民强制性内迁,渔商尽禁,违者治罪。在沿海地区的居民都被强制迁到了内陆,外出的渔船和商船都是被禁止、被限制的。在这种严格的管控下,百姓也难以和外界倭寇搭上联系。
再者,日本德川幕府颁布了“锁国令”。德川幕府掌权之后。对先前丰臣秀吉出兵朝鲜受挫印象深刻,不想要倭寇骚扰中国而给日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些以前流离失所的武士、农民、浪人等群体得到了有效安置。江户幕府闭关锁国,开始收拾战国和安土桃山的残局,整顿国家秩序。在日本德川幕府的锁国令中,严禁日本人到外国,如有偷渡者处死罪,偷渡船和船主一并扣留;若已去外国,并在外国构屋营居之日本人,若抵达日本,应即处以死罪。这也是倭寇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来,郑成功收复台湾也有一定的震慑作用。我们先来看看明朝倭寇的聚集地——当时倭寇大多是从日本渡海来到台湾,以台湾为根据地对东南沿海进行骚扰。众所周知,郑成功收复了台湾,这样一来聚集在台湾的日本人势力也就倒台走了。日本人失去了一个可以作为根据地的地方,活动起来也就不方便了。
接着,清朝的统治者一直重视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康熙之后,清朝的国力日益兴盛,人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生活富裕自然就安分守己,国内的“倭寇”自然也就消失了。
最后,清朝朝廷为了消灭郑氏集团以及防止南明势力的偷袭,建立了水师,并且加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防御,派驻了许多官兵,即使是倭寇这种海盗的存在,也是断然不敢骚扰军队的。因此,清朝期间,中国沿海地区没有了倭寇的威胁,原先的那些海盗要么金盆洗手,要么就都前往了管理宽松的南洋地区。
由此可见,倭寇消失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但归根结底,倭寇出现和消失的原因都是人民的诉求。人民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离不开家,家也离不开国。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是兴邦立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