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饮食品种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饮食描写?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内容极其丰富,它具有深邃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 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最伟大的精品。其中饮食极大地丰富了《红楼梦》的社会历史内涵,体现了曹雪芹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刻理解,也成为一幅了解清初社会生活的画卷。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红楼梦》中的饮食品种
1、红楼饮食与满族文化
刘太太准备的米饭中的油炸小面条,奶油蓬松的卷。秦一民先生认为是满族点心,因为南方的糕点一直很少用奶油。过去,南方人没有养奶牛的习惯,原料匮乏。北方有满、蒙、回等少数民族。为了适应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经常在饮食中添加一些奶油或牛奶。松子的主产区是满族繁盛的东北林区,就地取材十分方便。根据最近的研究,满族点心最优雅和最具特色的是奶油悖论。以奶油为皮、纯奶油和糖制成的“牛奶悖论”包括:牛奶切块、牛奶糕、牛奶混合、牛奶糕、牛奶乌塔(满族)、奶酪等。看起来像满族食物。
2、满族特色的烹调方法
第四十九章有一段话叫“知分香娃切鱼皮”,讲的是宝玉和香云在禄雪寺烤鹿肉。鹿肉的香味吸引了探春、宝琴、萍儿等这些深闺来咀嚼。芦雪阁建在河滩边,几间茅屋檐土墙,四周芦苇荡。这里的烤鹿肉相当“野”。文章只提到了铁炉、铁叉和铁丝套的使用,但没有提到调味品。满族擅长骑射,喜爱打猎。外出打猎时,他们不能携带大量装在小碟子和瓶子里的调味品。用盐调味猎物是件好事。因此,在生烤食品中很少与调味品一起使用是游牧民族的特点。
此外,文章还提到,宝玉和祥云在鹿雪庵烤鹿肉的时候,宝钗和黛玉见惯了,不觉得有什么不一样,但贾家的宝琴和李婶等客人却很少见。 “见惯了”,说明这种烤菜方法在嘉府并非偶然,而是常见的。第七十五章贾震提前过中秋,夜宴上吃的水煮猪的烹调方法,也是满族在节日和祭祀时常用的烹调方法。满族自古就爱吃水煮肉。他们称它为“白肉”,又称“白切肉”、“白切肉”。是过年、过节不可缺少的主菜。是祭祀神祖时不可缺少的主菜。被视为上品,被誉为“福肉”。为了神明祖先的保佑,祭祀完成后,每个人都要分食,不加盐酱,不管数量多少,吃饱才是衡量标准。熟人也可以分享一份。
二、饮食描写与人物形象刻画
1、饮食显示人物的身份
饮食品味的培养需要物质基础,所以出身于富庶城镇的贵族小姐的饮食习惯,自然与中下阶层有着明显的不同。第六次,刘嬷嬷进了贾府,看见凤姐在吃饭。吃完后,桌子上还摆满了鱼,只是微微动了动。孙子半儿一看到就叫嚣要肉,刘奶奶只好扇了他一巴掌才克制住他。在这里,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从对待精致食物的态度上分辨出谁高贵谁平民。贾家大家都吃惯了,不管是一两银子的鸽子蛋,还是复杂的“茄子”,还是精致的小面果,都只是一种味道。像刘奶奶这样的农民吃得吃惊。
同样是老人,但地位和生活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品味差异。作者从一个小细节,反映了贫富差距的巨大。宝玉是贾家的宝物。他是唯一尝过方春山香叶露熬制的“千红一洞”仙人茶。他通常会喝它。闻所未闻的“枫露茶”。江南少女黛玉非常多愁善感,需要喝“龙井茶”才能展现自然美和优雅气质。然而,僧罗公茶却只能由购买洋货的金陵王室出身的王熙凤获得。一般人只能喝到“无香无茶味,唯苦微茶味”的劣质茶叶。
2、饮宴上的娱乐活动与人物命运结局
饮宴上的各种娱乐活动,诸如讲笑话、演戏、唱曲、联句、做诗、猜谜、行酒令等,除了活跃宴席上的气氛、丰富故事情节的作用外,往往还形象而深刻地展现了人物各自的思想、性格和遭遇,预示了个人和家族所难以避免的悲剧性结局。如讲笑话,行酒令。贾府里人人都是讲笑话,行酒令的高手。元宵夜宴上,先是贾母讲了个猴儿尿的笑话调笑王熙凤,显示对其的宠爱之情,后有凤姐讲了一家人吃酒和聋子放炮仗的两个笑话,其中都用“散了罢”做结尾,虽然把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但是到底是热闹中显出凄凉来,贾府无可奈何地正走入衰亡。冯紫英行令中有“大风吹倒梳妆楼”,暗合其武将家世。只在冯紫英家宴上出现过一次的云儿,唱的曲子是“两个冤家,都难丢下,想着你来又记挂着他”。
“豆范开花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句句带着色情的意味,非常符合其朝秦暮楚的妓女身份,也暗示其强颜欢笑的悲惨命运。薛蟠的行令粗俗不通,唱的曲更是胡诌的哼哼韵,完全是一副不学无术的纵垮子弟的面貌。蒋玉函行令中有“花气袭人知昼暖”之句,预示其后来与袭人的姻缘。同宝玉一样喜欢弄一些刁钻古怪令儿的还有湘云,宝玉生日上,她用“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有的话,共总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这样的酒令来刁难宝玉。因为没有玩过,宝玉还是黛玉帮着代做才过关,只是黛玉所做的令中总是有哀伤的味道,符合其平日里多愁善感的性格,隐射其后来的结局。
三、《红楼梦》中出现如此多饮食描写的真实含义
1、任性纵情,追求享乐的富人生活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丰富的日用品,华贵的奢侈品,热闹的游乐场所,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各种行业,刺激了人们的消费和享乐欲望,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理念。人们更重视个人的物质享受,这在满足口腹之欲的饮食消费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社会上层到下层讲究吃喝蔚为风气。作为领导社会潮流阶层的士大夫,在饮食中更以精致细作为盛事,出现了许多美食家,他们不仅精于品尝和烹饪,也善于总结烹调的理论和技艺。经济的繁荣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士子在挣脱了理学的长期束缚后,追求人性的解放成为了晚明士人普遍的思想倾向,他们普遍追求自由适性的生活方式,最有代表性的生活方式就是撰写《筋政》的袁宏道所倡导的“真乐”人生。任性纵情,追求享乐,肯定人的欲望成为一股社会思潮。饮食作为人的第一大欲望,最先得到追捧和满足。
2、曹家家世的因素
曹家四代世居江宁、苏、扬等地,不仅官居要职,而且广交江南名士。江南烹饪技艺精美置疑的。曹家盛宴不断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在曹氏家族中,对曹雪芹影响最深的是其祖父曹寅。在曹氏家族鼎盛的六
十余年中,曹寅就任了四年的苏州织造,二十一年的江宁织造。他多才艺,喜吟咏,精鉴赏,擅书画,爱小说,喜做剧曲。家里有家班戏乐,经常在家设宴演出招待友人。正是社会和家族的双重影响,为曹雪芹描写饮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材料,却是曹雪芹个人的独创。
结语
作为经典小说的最高典范,《红楼梦》以百科全书的能力展现了满清社会丰富而广泛的社会内容。其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复杂,文化积淀极为丰富深厚。从宗教信仰到婚丧嫁娶,从衣食住行到方言,应有尽有。其中有关饮食生活的内容更是散见于各章各回,林林总总,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贵族的生活方式,打开了一扇窗口。通过饮食生活,从贾府中人喜爱奶制品,喜食野味,采用满族的烹调方法,使用满族饮食语汇这几点特点,证实了《红楼梦》饮食文化中存在满族饮食风俗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