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枭雄陈友谅是一个怎样的人?
元末枭雄陈友谅是一个怎样的人?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陈友谅是元末的大英雄,很强,有多强?早期,一代英雄朱元璋都得甘拜下风。
但历史不容假设,就是这么强的一个人,最后还是载到了朱元璋的手里,看来,朱元璋才是那个时代真正的“位面之子”,是绝对的“天选之人”。
如果用几个词来形容陈友谅,那就是:出身贫寒,心狠手辣;仁政爱民,注重发展;志骄多疑,战略稍次。
陈友谅出身贫寒,但为人心狠手辣
陈友谅比朱元璋大八岁,和朱元璋一样,出身贫寒之家。朱元璋是农民出身,而陈友谅是渔家出身。做渔家,那是一个让人看不起的职业,和农民一样的贫穷,却因为渔家满身的腥味,让人更不待见。
陈友谅家族本是谢姓,到了陈友谅祖父时,入赘到了陈家,从此改姓为陈。
从小过惯苦日子的陈友谅,成熟得比较早,同时,对当时的社会权贵阶层有着说不清的仇恨。好在,陈友谅是读过几年书的,也练过一些拳脚武艺。从这里来看,陈友谅家的日子比朱元璋家的稍微好过一些,至少饿不死人,孩子还能读几年书。
因为有点知识的缘故,陈友谅后来有机会做了县衙里的小吏,但是,对这个工作,年轻的陈友谅并不满意。后来,看到了元朝的昏庸和腐败,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因此陈友谅起义加入了徐寿辉的红巾军。
1360年,陈友谅在徐寿辉手下已经干了五年了,陈友谅早就看出了这个领导有勇无谋,后来甚至连“勇”都没有了,他有点鄙视徐寿辉,这样的人,怎么在乱世之中成为枭雄的?除了靠下面的人,徐寿辉还有什么?
对徐寿辉越是鄙视,陈友谅越是想取而代之。终于有一天,陈友谅让人拿出了铁锤,结果了徐寿辉,建立了汉国,从此,陈友谅开始发达。
陈友谅仁政爱民,注重发展
陈友谅的队伍,纪律严明,不抢不偷,对于百姓,秋毫无犯。
于是,陈友谅的队伍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拥护,湖广地区,江西等地,都成为了陈友谅绝对的地盘,关键是陈友谅轻徭薄赋,爱民如子,这让辖区内的百姓对陈友谅非常爱戴。
除了爱民如子,陈友谅非常热衷于地区发展,这让百姓心里面踏实。看得出来,穷苦人家出身的他对百姓有着深深的认可和同情。
对于船只的发展,陈友谅鼓励造大船,造好船,于是陈友谅的大军里出现了有着三层甲板的大号船只,这就是那个时代的“航空母舰”。
后来,朱元璋胜了陈友谅后,那些大船成了朱元璋非常珍贵的战力装备,等到朱元璋儿子朱棣上位后,从陈友谅处得到的大船技术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后来造的大船,陪着郑和七下南洋。
总的来说,陈友谅对于军队也好,对于百姓也罢,越是低层,越是重视,这和朱元璋真还有点类似。
陈友谅志骄多疑,战略稍次
陈友谅出身底层,所以安全感是缺乏的,这和朱元璋一样。
因此,对于手下的将领们,陈友谅是充满着各种怀疑的的。陈友谅喜欢用各种权术控制属下,这样就会少了真诚,长此以往,大家对他的向心力不够。因此,陈友谅的人马在战败后,投降的不在少数。
朱元璋对陈友谅的评价是:“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
朱元璋的评价很到位,同时,朱元璋没说的是陈友谅的战略还是欠缺不少。当朱元璋和陈友谅第一次大战时,是在龙湾,陈友谅号称百万(实际六十万),竟然被朱元璋的二十万军队干翻了。这说明两人在军事能力上还是有所差距的。
后来,鄱阳湖大战前,陈友谅固执地要拿下洪都(南昌),而不是对付在外面奔波的朱元璋,导致80多天没有攻下南昌,这使得军士们信心大受挫折。
最后在鄱阳湖大战中,朱元璋利用火攻大败陈友谅,陈友谅战败身亡。
整体来说,陈友谅就是这样一个人:出身贫寒,心狠手辣;仁政爱民,注重发展;志骄多疑,战略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