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何会贸然出兵攻打襄樊?刘备知道吗?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从荆州起兵,攻打襄樊。这一役,成为关羽一生征战生涯的绝唱,也成为刘备集团由盛转衰的契机。在这一仗中,关羽先是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接下来是曹操的援军由徐晃率领赶到前线,挫败了关羽的攻势。而东吴则趁荆州空虚,袭取了荆州。关羽遭到两面夹击,最终全军覆没,他自己也在逃往西川的途中被东吴擒获,当即被杀。那么,关羽为何要出兵攻打襄樊,给刘备集团造成这么大的恶果呢?
我们看《三国演义》中,认为关羽出兵襄樊是受刘备、诸葛亮的指派。这是因为曹操和东吴联合,企图攻打荆州。为了先发制人,诸葛亮建议刘备,派关羽先出兵攻打襄樊的曹仁,这样曹仁战败,东吴自然就不敢图谋荆州了。
这个理由看似有理,可是真的要分析起来,却是似是而非。如果刘备、诸葛亮知道曹操和东吴合谋荆州,那么派关羽出兵襄樊先发制人的时候,关羽就应该明白自己此战的目的。他就不应该抽调防备东吴的兵力北上,使得自己的根本重地遭到东吴的奇袭,使得自己兵败身亡。
而且刘备、诸葛亮派关羽出兵,那他们也该配合关羽,给他一定的援助。西川的战事已经结束,像张飞、赵云、马超这些将领都暂时闲置无事。哪怕派一两人率军到荆州帮助关羽,也不会有荆州之失。而且在当时,刘备、诸葛亮正在忙着对西川进行建设。他们大肆征集民夫,从成都到白水关,修建馆舍邮亭四百多所。整个西川的民力被刘备、诸葛亮征用一空,根本就没有顾及到荆州方面。
从以上的这些情况来看,刘备和诸葛亮正在实施的是《隆中对》里完成跨有荆益后的战略步骤。那就是对内加强建设,对外结好孙权,等待天时,待机北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刘备和诸葛亮是不会派关羽北伐襄樊的。而且在襄樊之战中,上庸的刘封、孟达的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如果刘备、诸葛亮给了他们明确的援助关羽的指示,他们是不敢不增援关羽的。所以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完全是他自己的个人行为,与刘备、诸葛亮无关。
那么,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是他的个人行为,这个举动是否不当呢?如果从法理上来讲,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是合理合法的。这是因为,关羽一直镇守荆州,无论外界有什么变化,他都保证了荆州的安全。可是,在他得到了刘备的封赏后就发动了襄樊之战。这是因为,在刘备封关羽为前将军的同时,还赋予了关羽“假节钺”的权力。关羽拥有了“假节钺”的权力,就可以在军事上先斩后奏,有了独断专行的权力。因此,关羽就从他个人的角度出发,发动了襄樊之战。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机选择得恰到好处。这个时候,东吴在合肥方面调兵遣将,企图发动对合肥的攻击。东吴和合肥方面曹军的兵力互相吸引住,不能对荆州造成危害。襄樊方面曹仁的军队,刚对宛城的叛乱进行了镇压,兵力受损,十分劳顿。曹仁在襄樊的兵力也很单薄,只有七八千人,后方的徐晃也只有一万新兵,派不上用场。关羽能够出动三万多水陆军,对襄樊的曹仁兵力占据优势。
再加上曹操的主力滞留在关中,这主要是因为曹操的身体欠佳。由于曹操不敢将大军交给不是自己亲族的将领率领,他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只有夏侯惇、夏侯渊和曹仁。这三人中,夏侯渊在汉中战死,夏侯惇身体有病,曹仁镇守襄樊。这就使得曹操无法将大军一次性的投入到襄樊前线。
曹操最后派出的援军只不过是于禁、庞德率领的七军,合计三万多人。这也是曹操能够派出援军的极限了。这样,就算是加上于禁、庞德的七军,曹军在襄樊地区的兵力也不过对关羽略占上风。
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将领的能力就起决定性的作用了。众所周知,关羽的能力要比曹仁的能力高得多。再加上关羽的军队中,还有一支精锐的水军。在当地河川纵横的条件下,这给关羽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关羽可以用水军控制汉江,割裂襄阳和樊城的联系,对敌人各个击破。最起码,关羽也可以夺取襄阳。在夺取襄阳的基础上,曹仁是难以守住樊城的。最终,曹仁就如同当年在江陵一样,弃城而走。因此,关羽攻打襄樊,是有着很大的胜算的。
而且,从地理条件看,关羽也必须要夺取襄樊。这是因为江陵孤悬长江北岸,和襄阳之间有着直接的陆地交通。两者之间的距离只有五百里,势如唇齿相依。如果江陵没有襄阳做屏障,就时刻遭受敌方的威胁。关羽夺取了襄樊,就可以通过汉水和上庸联络,后方又增加了五百里的纵深。这样,即便是东吴将荆州整个江南地区全部夺去,也威胁不到江陵的安危,关羽的荆州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关羽在得到“假节钺”的权力后,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发动了襄樊之战。由于关羽指挥得当,取得了水淹七军的辉煌胜利。可惜,在胜利后,关羽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战役目的,将目光投向了远方的宛洛。
如果关羽继续完成襄樊之战的进程,稳扎稳打的依次占领襄阳、樊城。而不是把嘴张得那么大,把他自己有限的兵力撒在广阔的地域中,关羽还是可以保有丰硕的战果的。可惜关羽在胜利后失去了冷静,加上兵力有限,又得不到西川和上庸的援助,最终失败在曹操和孙权的夹击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