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四种原始的欲望,存在数千年,正逐渐消失,原因令人唏嘘!
回归母体
当我们还在母亲的肚中,我们充满了归属感,但在脐带减断那一刻,回归母体的欲望已经开始出现。现代心理学客体关系流派指出,母婴关系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原始驱动力,我们目的是回归母体,而现实让我们躁动不安,我们一直在寻找母亲肚中的那种安全感、归属感。我们可以通过触碰敏感部位来短暂增强这种欲望。心理学家指出,网络时代的到来很可能取代原始驱动力,成为新的母体,依恋而无法摆脱,最终指导我们的行为。
恋母弑父情结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依恋母亲,妄图杀掉夺母的父亲是人类的原始欲望。而西方的俄狄浦斯情结是对这种欲望的经典描述。什么是俄狄浦斯情结?首先看看不同文化对母亲的态度,中国儒家文化对母亲是敬爱的,日本文化对母亲有一个态度的转变,又爱到恨,因为父亲的出现夺走了母亲,最终是原谅。
而西方俄狄浦斯情结是寻求替代品,替代母亲作为依恋的对象。进化心理学研究发现,这种情结正逐渐削弱,替代品的出现,让我们选择原谅夺走父亲。公狮夺走母狮是为了交配,在幼狮眼中,公狮是敌人,这种关系让他们难以共存,最终幼狮被弄死,正是这种原始的敌意确立了新的交配关系和秩序,而在现代人眼中,对父亲已经没有了原始的恶意,而是和母亲平等的敬爱,或者因为人类接受了这种驯服。
对父母的性欲望
人类的性欲望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滋生,而人类的原始性欲望其实是不受道德束缚的。一个3-5的孩子如何释放性欲?他会寻找最容易接近的异性,大多数时候是他们的父母,这一点与弗洛伊德的性驱力理论相吻合,人类行为来源于性欲驱使。原始性欲的消失受诸多因素影响,行为压抑,潜意识压抑,道德拘束,大多数人不会接受与一个3岁孩子有性行为的互动,哪怕是假想。
追求镜像自我
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源于追求更完美的自己。因为人是自恋的,我们总是企图接近更完美的自己,镜像的自己。科乌特认为,自恋驱力是在性驱力、母婴驱力以上的最原始驱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追求完美自我的欲望,正逐渐远离,因为人类对社会的适应不良,伴随着自卑、安逸、软弱,出现,最终导致在大多数人眼中,真实的自己是弱小的。
欲望塑造我们的精神,进化心理学指出,原始欲望的消失伴随新欲望的产生,可能促使人类快速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