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之乱为什么会失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宁王之乱,又称宁王叛乱、宸濠之乱,发生在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为争夺皇位,在南昌发动了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四十三天后,被赣南巡抚王守仁平定。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失败原因

宁王失败的原因,固然与其实力弱,孤立无援和不得民心有关,但也有军事方面的失误。顾祖禹在军事地理巨著《读史方舆纪要》中分析认为,军事布置失当,先是沿江强攻安庆,后又回师救援南昌,前后都不进图金陵,两步错棋是宁王失败的主要原因。

影响

民间波动

宁王叛乱是统治阶级内部所进行的一场皇权争夺战,它对明朝的政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首先,叛乱给江南尤其是南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也导致了明武宗统治的结束。宁王叛乱虽然仅43天就宣告失败,然而,朱宸濠在江西的聚敛刻薄及其叛乱的直接破坏,使江西人民深受其害,正如王守仁在杭州向提督军务太监张永所陈述的江西兵乱后的困敝:“江西之民,久遭濠毒,今经大乱,继以旱灾,又供京边军饷,困苦既极,必逃聚山谷为乱。”而明武宗的南下巡游,又使这种灾难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在朱宸濠起兵之时,明武宗以亲自率兵征讨为由,开展了一场空前的南下出巡游乐活动。一路上游山玩水,捕鱼打猎。每到一个地方,文武百官需戎装步行迎送车驾,随行的幸臣江彬还不时传旨征索财物,稍不如意,则羞辱、殴打地方官吏。又派兵士四出至百姓家,矫传上旨,索取鹰犬、珍宝、古玩,甚至夜半闯入民宅抢夺妇女,造成江南一带民间汹汹不安,苦不堪言。

地方混乱

王守仁等擒获朱宸濠;也受到幸臣们的嫉妒,他们一面以搜捕宸濠余党为由,到江西大行株连诬陷,屠戮无辜,甚至连平叛有功的吉安知府伍文定也被抓来捆绑;一面制造流言,污蔑王守仁“与宸濠通谋,虑事不成乃起兵”。当王守仁从南昌出发,准备将朱宸濠献给明武宗时,他们又屡屡遣人进行阻止,要求王守仁把朱宸濠释放在鄱阳湖地区,“待上自擒之”。明武宗一行的所作所为,造成了江西地方人人自危,社会极端混乱。

推进改革

此事件也促成了明朝统治者政治改革的进行。自明武宗逝世到明世宗朱厚熜即位,期间有37天是由内阁首辅杨廷和总揽朝政,面对叛乱初定及各地农民起义的严峻形势,杨廷和用颁发明武宗遗诏、皇太后懿旨和明世宗登基诏书的办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停京师不急工务,裁汰锦衣卫、内监局旗校工役人数,减少漕粮,驱逐因恩幸得官者等,这些改革有一定的进步性。及至明世宗即位后,在杨廷和改革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了一系列的善政,政治方面有:逮捕武宗年间作恶多端的宦官;革传升官;尽罢“诸镇守内官”;开放言路,命群臣陈民间利病。经济方面有:罢除额外的征收,以减轻百姓的负担;对受灾地方采取修义仓、置义田、行和籴代赈等办法;清理庄田等。这些善政对革除明武宗时期的弊端,缓和各种社会矛盾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削弱宗族

再次,彻底了结了历代宁王与皇帝间的虬结。从高祖朱权开始,历代宁王与朝廷之间的矛盾重重。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时,为谋得大宁诸军的助战,用计挟制宁王朱权,使大宁边军俱听其指挥,朱棣还哄骗朱权:“事成,当中分天下。 ”燕王即皇帝位后,宁王要求改封苏州、钱塘等南方地方,均遭朱棣拒绝,宁王与皇帝间的矛盾由此而生。朱权死后,其孙朱奠培嗣位,因“增造宫殿及派岁禄于进府县,奏请南昌城内东、西二湖”,被时任左布政使的崔恭抵制而生怨恨,“遂劾奏(崔)恭不法,恭与按察使原杰亦奏奠培私献惠二王宫人,逼内官熊璧自尽。按问皆实,遂夺护卫” 。削去宁王护卫,改为南昌左卫,使自朱权以来与朝廷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朱宸濠反叛失败后,正德十五年十二月,朱宸濠在通州被处死,并遭到了焚尸扬灰的下场,既而明政府废除宁王封国。经过这次剧烈的变故,宁王府这支宗族终于归于平静,彻底安于眼前的地位和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