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函谷关之战是什么结果?对秦国的影响有多大?

函谷关之战是前318年赵、楚、魏、韩、燕五国联合进攻秦国的战争。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变法图强,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诸侯国。特别是在战国中期和后期,秦国因为强大的军事实力,所以在对外用兵上胜多败少,促使山东六国为之恐惧。不过,对于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也不是百战百胜的。其中,就第二次函谷关之战来说,可谓秦国最屈辱的一场战役。此战,不仅秦国引以为傲的函谷关被攻破,并且秦国还要割地求和。那么,问题来了,此战是何人所为呢?

首先,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区北15公里的王垛村。古代处于洛阳至咸阳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春秋时秦穆公从晋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此关关城东西长7.5公里、谷道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由此,对于秦国来说,函谷关可谓自己的咽喉和门户,函谷关一旦被攻破的话,那么秦国都城咸阳一带,无疑有被攻占的风险了。在此基础上,正是凭借着易守难攻的函谷关,秦国多次抵挡了魏国、韩国、齐国、燕国、赵国、楚国等诸侯国的进攻。比如在第一次函谷关之战中,公元前317年,秦遣庶长樗里疾率军出函谷关反击韩、赵、魏三国联军,于修鱼大败联军。

但是,在第二次函谷关之战中,秦国却遭遇了商鞅变法后最屈辱的一战。根据《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战国策·卷五·秦三》等史料的记载,第二次函谷关之战,也被称之为齐韩魏攻秦函谷关之战。公元前298年,齐国相国孟尝君利用秦国和楚国交战之际,联合齐魏韩三国军队大规模进攻秦国。那么,问题来了,对于齐国相国孟尝君,为何要向强大的秦国发起进攻呢?对此,实际上这是秦国咎由自取。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门下有食客数千。对此,秦昭王求贤若渴,听说孟尝君的名气,便想将他招揽到秦国来,封为丞相。

公元前299年,也即第二次函谷关之战的前一年,秦国任命齐国的孟尝君田文为秦相。但是,仅仅过了一年后,秦昭襄王九年(公元前298年),秦昭襄王嬴稷听信谗言,准备杀了田文。当然,在手下门客的帮助,田文成功逃回齐国。因此,孟尝君田文自然非常痛恨秦国,尤其是秦昭襄王。于是,在公元前298年,齐国相国孟尝君利用秦国和楚国交战之际,联合齐魏韩三国军队大规模进攻秦国。在齐国、韩国、魏国三国大军攻打函谷关的时候,秦军出武关攻打楚国,斩首了5万人,攻占了楚国的十六座城。而这,自然也是秦国函谷关被攻破的重要原因,也即其正在两线作战。

最后,在第二次函谷关之战中,齐魏韩三国军队历时三年之久,终于攻破了秦国的函谷关,迫使秦国归还魏国之河外、封陵、魏国之河外、武遂等地。而对于秦昭襄王,还要主动向齐魏韩三国军队求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战役中,指挥齐魏韩三国军队的主将正是齐国名将匡章。匡章是孟子的学生,齐威王末年,匡章成为齐军将领,率军打退秦国进攻。齐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乘着燕国子之内乱,匡章率兵十万,直破燕都。齐宣王十九年(公元前301年),匡章率领齐国大军,并联合韩国、魏国攻打楚国,从而在垂沙之战中重创楚国。由此,正是因为匡章这位名将的指挥,加上齐国、韩国、魏国三国的精锐,促使秦国遭遇了商鞅变法后的最屈辱一战,不仅函谷关被攻破,还要割地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