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弓箭明明射不穿盾牌 古人打仗的时候为何还要射箭
对古代弓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战争中,明知弓箭射不穿盾牌,士兵为何还不停射?
公元662年,回纥铁勒九姓突厥联合进犯唐代疆土,唐高宗李治便请大将薛仁贵率军于天山迎击。突厥人向来有勇有谋,尤其以骑术弓法为甚,其中三名将领元虎、元龙、元风又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武艺超群恃强自傲。
薛仁贵当即带着自己的震天弓出城迎战,他连射三箭,原本还趾高气扬的元家三兄弟就应声倒下,突厥大军由此大乱,薛仁贵便率军乘胜追击,最终大获全胜。此即为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壮举。
而薛仁贵当时使用的弓箭——震天弓,也就成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神兵利器。事实上,在冷兵器时代,最厉害的杀器就是弓箭了,它威力强大而且还能远程射击,在战场上唯有重甲盾兵才能抵挡。
盾牌常常被用来跟长矛相提并论,还有“自相矛盾”等等说法,但事实上,盾牌在战场上主要还是用来防御弓箭的。弓箭出现得比盾牌早很多,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弓箭就已经出现了。
那时候的弓箭就是弯木系上树皮树藤,加上一根削尖的木条就成行了,因此攻击力度、攻击距离和攻击准度都不高。后来经过上万年的发展之后,弓箭的品质开始慢慢提升,造弓也成为了一门具有相当标准和规范的技艺。
在商朝的时候,我国进入了青铜时代,弓箭在箭尖出也加上了青铜箭镞,大大加强了弓箭的力度,后来青铜箭镞又演变成了铁制箭镞,近一步加大了弓箭的威力。
此外,在先秦时期,人们孩子箭尾处加上了羽毛,增大了箭支在飞行时候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弓箭的精度,如此,弓箭慢慢成为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模样,在弓箭的发展中,弩等等机括类变体也相继出现,在战场上表现极其卓越。
而盾的出现时间比弓箭要晚很多,因为在上古时代青铜器还没出现之前,木质、藤制的类似盾牌的兵器根本无法抵挡弓箭,也无法抵挡很多其他兵器的进攻,因此那时虽然有了盾的雏形,但是却不太用到战场。
直到商朝时青铜冶炼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之后,青铜盾牌才终于形成。加上后又又进入铁器时代,盾才成为了“坚不可摧”的代名词,也成为了战场上唯一可以抵抗弓箭的兵器。
彼时,除了一些大型重弩和火器之外,普通弓箭根本无法突破盾牌的防御。但是我们在史书、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当中,弓箭手虽然明明了解面对盾牌,弓箭的作用几乎是微乎其微的,但他们却还要一刻不停地射箭,这是为何呢?
其实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即使是专门的盾兵,在防御弓箭时围成一圈慢慢进兵,几乎可以做到天衣无缝,但不过也只是“几乎”而已,总会有一些士兵比较倒霉,而在战场上,自然是火力覆盖能多杀一个就很好 了。
第二个原因,是弓箭虽然不能射穿盾牌,但是能给打敌军很大的压力,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到防御上,进兵的速度也就被拖延了。此外这些弓箭还会有火箭、毒箭甚至是从粪坑里搅过的箭支,火箭能够点燃敌军周围草地和衣物,后二者则能够以小小创口毒杀或者使敌军感染,进而削弱敌军力量,而己方就能够用这些省出来的时间干更多的事。
第三个原因,就是弓箭虽然射不穿盾牌,但是力大的弓箭却可以插在盾牌上,使盾牌变得更加笨重并且无法自由运用,进而削弱敌军的战斗力。
总得说来,就是战争实在太过残酷,一上战场,两个原本可能无冤无仇的人就要生死相博,自然不论花费多大的代价,能杀一个是一个,由此才能保证自己活命,而这就是弓箭射盾背后的残酷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