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是如何描写贾宝玉的容貌的?是什么样貌
贾宝玉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贾政与王夫人的次子。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贾宝玉的长相非常出色,虽然不如秦钟和北静王、贾蔷,但也非常瞩目。不过就与薛宝钗的面如银盆一样,贾宝玉长得是“面如中秋之月”,不免让人好奇不会是大饼脸么?
(第三回)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是宝玉容貌描写最引人注意的。给人第一感觉就是宝玉像中秋的月亮一般是个圆脸。但事实却并不一定如此。
关于“面若中秋之月”脂砚斋[甲戌眉批:此非套“满月”,盖人生有面扁而青白色者,则皆可谓之秋月也。用“满月”者不知此意。]
脂砚斋的意思是“中秋之月”不是“满月”,并非指“圆”,而是面部较平,呈“青白色”。
这么一看,贾宝玉的脸是扁平的青白色,还不如圆脸。实际也不是这样。
贾宝玉之所以面部扁平,如中秋月,是他当时八九岁,小孩子有婴儿肥,面部轮廓还没长开呈现出丘壑棱角。
“青白色”是像秋天的月色一般冷清,皎皎醒目。就是所谓的玉色,面如冠玉,
“面若中秋之月”,是指“气色”如秋天月色一般醒目。
“色如春晓之花”,脂砚斋[甲戌眉批:“少年色嫩不坚牢”,以及“非夭即贫”之语,余犹在心。今阅至此,放声一哭。]
古人认为“少年色嫩不坚牢”,出自陈抟所著《金锁赋》。意思是行为失据,形骄气傲,不知收敛本人,依性子行事,少年有此行为,则做人做事不坚牢,不能够托付大事。
有此气质者“非夭即贫”,就是要么夭折,要么主日后贫穷。
“色”不是颜色,也不是面色。而是气质。
贾宝玉的气质如“春晓之花”,全然绽放,就像那开屏的孔雀,透着富贵纨绔气派。这样的小孩子要么容易夭折。要么不事学习一事无成,最终败家贫困,人生舛途。
“面若中秋之月”,讲“气色”,像秋月一样夺目。
“色如春晓之花”,讲“气质”,像春花怒放一样嚣张。
这两样叠加固然是好的,却也为贾宝玉埋下了不详的未来。
其实,真正写宝玉容貌的是“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贾宝玉是“男生女相”的代表,书中说有脂粉气,实则就是特别漂亮。如果要打扮一下,男扮女装也可以。
小孩子八九岁本就雌雄莫辨,却非“娘娘腔”。“鬓若刀裁,眉如墨画”,体现出的是男孩子的帅劲,脸部线条虽然没有展开棱角,但眉眼、轮廓是帅的,而不是娇的。
“面如桃瓣,目若秋波”,就是像桃花一样精致好看的脸,眼睛如秋水一样潋滟有情。
古人形容人好看很少细致描写五官比例如何。比方薛宝钗的长得“脸若银盆”,也是指满月之色。但她就包含了形状。宝钗很白,却是小小的圆圆脸,有点婴儿肥没消退。绝不是《金瓶梅》吴月娘那种大圆盘脸。
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并非与宝钗一样是圆脸,特指“气色”像月色一般夺目。真正长得“脸如桃花”,“眼如秋水”。至于人怎么“脸如桃花,眼如秋水”?自己意会吧!
最后“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就是可爱了。他嗔怒生气,也不会面目可憎。还是让人觉得可亲可爱。分明是大杀四方的好容貌。
后文北静王接见贾宝玉,也是见他“面若春花,目如点漆”,还是虚写,就一个词“好看”!
其实古代男孩子和男人的评判标准不同。男人需要长得高,魁梧,气质或者儒雅或者刚猛,再有一部好胡须,这是帅哥的标准。
男孩却基本与现在的标准差不多,长得好看,肤色白,健康,“漂亮”。
所以,贾宝玉真不一定是圆脸,他与薛宝钗有夫妻相,主要还是肤色白,气色近似。而不是圆脸,当然更不是大饼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