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在位期间,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棣早年封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他在位时,改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派郑和下西洋,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缔造永乐盛世。1424年驾崩,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后明世宗改上庙号为成祖(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为政举措
政治
继续削藩
明成祖即位伊始,不仅恢复了诸王的王爵,还对他们大加封赏,如赐谷王朱橞钞十万锭、赐周王朱橚钞八万锭、赐齐王朱榑二万锭、赐辽王植钞二万锭等等,这同样是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朱棣在利用藩王集团巩固皇权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藩王集团对皇权的威胁,一面在对诸藩王封赏的同时,另一面则在严密注视着藩王的动向,进一步便着手削藩,只是他的手段较建文帝更加雷厉风行,其中较强有力的措施有三:迁徙边疆要地的藩王于内地,削夺藩王的护卫,废黜藩王为庶人。
永乐时期,明成祖将宁王朱权的封地由大宁迁往南昌 ,谷王朱橞由宣府重镇迁到长沙,辽王朱植由广宁重镇迁到内地荆州,韩王朱松封地由开原迁到平凉。与此同时,代王、岷王、辽王及朱棣同母弟周王的护卫均被削夺,使其军权不足与朝廷相抗。被废为庶人的有齐王朱榑、谷王朱橞,齐王朱榑在建文时也被废为庶人,朱棣恢复了他的旧封,但他恶性不改,“阴蓄刺客,招异人术士为诅咒,辄用护卫兵守青州城,并城筑苑墙断往来,守更不登城夜巡。”后被人告发,朱棣将他召回京师,朝臣有人弹劾他的罪过,齐王却当廷蛮横到:“奸臣喋喋,又欲效建文时耶!会尽斩此辈。朱棣断然将其禁锢于南京,革去三护卫,将他及其子孙都废为庶人。谷王朱橞起初被迁往内地,常因有金川门迎降之功而自傲,永乐十五年(1417年),由于他阴谋打建文帝的旗号谋反,被废为庶人。
并行厂卫
明成祖即位后,恢复了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设立东厂,合称厂卫机构,天下臣民都处在严密的监视之下,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宦官集团不仅被引入参政,政治势力也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将宦官集团的管理部门独立出来,不再由吏部负责,而是由宦官集团的内部机构——司礼监管理,强化了皇权和专制统治。
设立内阁
朱元璋时,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都要皇帝亲自处理。朱棣时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但内阁品级不高,一般要经过翰林院庶吉士锻炼。永乐朝内阁文臣虽只是正五品,从职权上看也仅备顾问,但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决策,都要咨询他们的意见,内阁的出现弥补了自中书省废除后,中央机构在结构上的脱节,终明一世没有被废除。正统至正德年间,内阁中枢决策的权位愈发巩固,权力也开始超过六部,内阁首辅开始出现,其地位与作用也日益显著。
法制建设
明成祖在审判制度上的创举颇多,审慎用刑,复行死刑五复奏,并以“令”的形式将其确立为法律制度,且良好地落到实处;各省死囚百人以上者,派遣御史去地方决囚;外地死囚亦可以赴京师会官审录,扩大了会审的对象范围;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冤假错案。明代的热审始于始于永乐二年(1404年),即在夏季炎热时集中审理罪犯,除犯斩、绞罪立即处决之外,其余徒、流以下罪犯,都令所在发遣减罪,以免罪囚在狱中淹滞而死。热审的开创性实行,发挥了源头作用,推进了明代恤刑制度的发展。
迁都北京
北平是朱棣兴王之地,朱棣在此经营多年,统治比较稳定;另外北平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交通便利,形势险要,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与军事要地,定都于此不仅可抗击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由南则可统领中原,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因此,朱棣即位后,即开始准备迁都。
永乐元年(1403年),诏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永乐四年(1406年)五月,明成祖开始营建北京,北京的营建工程主要分为内城、皇城和紫禁城。永乐九年(1411年),命工部尚书宋礼等修会通河。永乐十三年(1415年)五月,平江伯陈瑄等开凿淮安附近之清江浦,使久废的大运河重新畅通。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下令正式营建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落成。这年九月,朱棣下令明年以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
从此,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今天北京紫禁城的规模就是当时奠定的,整个北京城布局严谨,极为壮丽,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史上的杰作。北京新都城的建筑物在“规制”上遵循南京,是汉族政权的文化延续,除此之外,从拱卫京师的塞上长城,到富丽堂皇的紫禁城,以及南北贯穿、左右对称的“中轴线”,北京在整体风貌上与因势就形、自然布局的南京有了很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