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48章 公孟(2)原文是什么?要怎么翻译呢?
《墨子》,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撰而成,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记录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称为墨辨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墨子》原有71篇,当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无原文。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墨子·48章 公孟(2)
这篇文章记述了墨子与弟子或与他人的对话。公孟子作为儒家学说的代表,对墨子提出了质疑,如义祥之辩、三年之丧等;同时还载有其弟子所说的“告子胜为仁”、弟子对于告子对墨子的批判“言义而形甚恶”的言论表示不满而告诉墨子,墨子不但不生气,反而说有毁誉总比没有强。公孟子坚持“三年之丧”,这正好与墨子所提倡的“节葬”是矛盾的,墨子认为久葬久丧不利于国家发展,使得人们精神疲惫,上层阶级不能从事政治,国家的安全无法保证,劳动者不能耕种、妇人不能织布,人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而公孟子认为守三年的丧期就如同小孩子依恋父母一样。
在说明“非儒”的主张时,他与儒者讨论“为什么要从事音乐”,儒者说以音乐作为娱乐。这就如同问“为什么盖房子?”回答说:“为了房屋而建造房屋。”从这里首先可以知道墨子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的,因为墨子是小生产者的代表,而他们既不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不是精神财富的享受者,他们不知道精神财富的功用,不知道精神财富之利,因此往往会导向禁欲主义。
在这篇中墨子谈话的内容,主要是为了申明他“非命”“明鬼”“节葬”“非儒”的主张。墨子虽然认为儒家的学说足以丧乱天下的有四种,但他也认为孔子也有不可改易的主张。可见墨子对儒家的态度,也有比较客观的方面。从一些只言片语中可以看出,当时有一些人怀疑墨子的主张,而墨子总是力辩自己学说的正确,真是不胜辛劳。
【原文】
公曰:“君子必古言服①,然后仁。”子墨子曰:“昔者商王纣卿士费仲为之暴人,箕子、、为之圣人,此同言,而或仁不仁也。周公旦为天下之圣人,关叔为天下之暴人,此同服或仁或不仁。然则不在古服与古言矣。且子法周而未法夏也,子之古非古也。”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昔者圣王之列也,上圣立为天子,其次立为卿大夫。今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②于万物,若使当圣王,则岂不以孔子为天子哉?”子墨子曰:“夫知者,必尊天事鬼,爱人节用,合焉为知矣。今子曰‘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而曰可以为天子,是数人之齿③,而以为富。”
公曰:“贫富寿夭,齰然在天,不可损益。”又曰:“君子必学。”子墨子曰:“教人执有命,是犹命人葆①而去亓冠也。”公谓子墨子曰:“有义不义,无祥不祥。”子墨子曰:“古圣王皆以鬼神为神明,而为祸福,执有祥不祥,是以政治而国安也。自桀纣以下,皆以鬼神为不神明,不能为祸福,执无祥不祥,是以政乱而国危也。故先王之书,《子亦》有之曰:‘亓傲也,出于子,不祥。’此言为不善之有罚,为善之有赏。”
子墨子谓公孟子曰:“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伯父、叔父、兄弟期②,族人五月,姑、姊、舅、甥皆有数月之丧。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若用子之言,则君子何日以听治?庶人何日以从事?”公孟子曰:“国乱则治之,国治则为礼乐。国治③则从事,国富则为礼乐。”子墨子曰:“国之治,治之废,则国之治亦废。国之富也,从事,故富也;从事废,则国之富亦废。故虽治国,劝之无餍,然后可也。今子曰:‘国治则为礼乐,乱则治之。’是譬犹噎而穿井也,死而求医也。古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薾④为声乐,不顾其民,是以身为刑僇⑤,国为戾虚者,皆从此道也。”
公曰:“无鬼神。”又曰:“君子必学祭祀①。”子墨子曰:“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子以三年之丧为非,子之三日之丧亦非也。”子墨子曰:“子以三年之丧非三日之丧,是犹倮②谓撅者不恭也。”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知有贤于人,则可谓知乎?”子墨子曰:“愚之知有以贤于人,而愚岂可谓知矣哉?”
公孟子曰:“三年之丧,学吾③之慕父母。”子墨子曰:“夫婴儿子之知,独慕父母而已,父母不可得也,然号而不止,此亓故何也?即愚之至也。然则儒者之知,岂有以贤于婴儿子哉?”
【注释】
① 古言服:指说古代话、穿古代服饰。
② 详:详细了解。
③ 齿:契之齿。
① 葆:包裹头发。
② 期:一年。
③ 治:当作“贫”。
④ 薾:盛大之意。
⑤ 僇:通“戮”。
① 祀:“礼”字之误。
② 倮:通“裸”。
③ “吾”字后脱一“子”字,吾子:孩子。
【翻译】
公孟子说:“君子讲话、穿衣必定要依照古制,这样才称得上仁。”墨子说:“从前商纣王的卿士费仲是天下有名的暴虐之人,箕子、微子,是天下有名的圣人,他们都说同一时代的语言,但有的仁,有的不仁。周公旦是天下有名的圣人,管叔是天下有名的暴虐之人,这两人穿着相同的古服,但一个仁,一个不仁。这样看来,仁不在于古代的服饰和古代的语言了。再说你只是仿效周朝的古制,而没有仿效夏朝的古制,你所谓的古不是真正的古。”
公孟子对墨子说:“从前圣王安排位次,道德智能最高的上圣立作天子,其次的立作卿大夫。现在孔子博通《诗经》《尚书》,明察礼、乐之制,详知天下万物,如果让孔子处在圣王的时代,那么岂不可把孔子立为天子吗?”墨子说:“所谓智者,必定尊重上天,侍奉鬼神,爱护百姓,节约财用,符合于这些要求,才可以称得上是智者。现在你说孔子博通《诗经》《尚书》,明察礼、乐之制,详知天下万物,并说可以立为天子,这是数人家契据上的刻数,而自以为富裕了。”
公孟子说:“贫困、富裕、长寿、夭折,确实由天注定,无法增减它们。”又说:“君子一定要学习。”墨子说:“教人学习却宣扬宿命的观念,就好像让人包裹头发,本来为了戴帽子,却又拿去了他的帽子一样。”公孟子对墨子说:“人存在义与不义的事,但不存在因人的义与不义而得福得祸的情况。”墨子说:“古代的圣王都认为鬼神是神明的,能降祸赐福,主张人们会因义而得福,因不义而得祸的观点,因此政治得到治理,国家安宁。自从桀、纣以来,都认为鬼神不是神明的,不能降祸赐福,主张人们不会因义得福,因不义得祸的观点,因此政治混乱,国家灭亡了。所以先王的书《箕子》上说:‘言行傲慢,对你不吉祥。’这话是对不善的惩罚,又是对从善的奖赏。”
墨子对公孟子说:“按照丧礼:国君与父母、妻子、长子死了,要服丧三年,伯父、叔父、兄弟死了,只服丧一年,族人死了,要服丧五个月,姑、姐、舅、甥死了,也都有几个月的服丧期。又在不办丧事的间隙,诵《诗三百》,又配以舞蹈。如果用你的言论,那么国君哪一天可以从事政治呢?百姓又哪一天可以从事生产呢?”公孟子答道:“国家混乱就要进行治理,国家治理就提倡礼、乐。国家贫困就从事生产,国家富裕就提倡礼、乐。”墨子说:“国家安宁,如果治理废弃了,国家的安宁也就废弃了。国家富裕,由于百姓从事生产才会富裕,百姓从事的生产废弃了,国家的富裕也就废止了。所以治国的事,必须勤勉不止,才可以治好。现在你说:‘国家安宁就提倡礼、乐,国家混乱就进行治理。’就如同吃饭噎住了才去凿井,人死了才去求医一样。古时候,三代的暴虐之王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大兴声乐,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因而自己遭到杀戮,国家遭到灭亡,这都是听从这种主张所造成的。”
公孟子说:“没有鬼神。”又说:“君子一定要学习祭礼。”墨子说:“主张‘没有鬼神’的观点却劝人学习祭祀之礼,这就好像没有宾客却学习接待宾客的礼节,没有鱼却结渔网一样。”
公孟子对墨子说:“您认为守三年的丧期是不对的,那么您主张的守三日的丧期也不对。”墨子说:“你用三年的丧期来否定三日的丧期,就好像裸体的人说掀衣露体的人不恭敬一样。”
公孟子对墨子说:“见解、知识有胜过别人的地方,就可以称作聪明、智慧吗?”墨子答道:“愚笨人的见解、知识也有胜过别人的地方,但愚笨人难道可以称为聪明、智慧的人吗?”
公孟子说:“守三年的丧期,这是仿效孩子依恋父母的情意。”墨子说:“婴儿的智慧,只是依恋自己的父母而已,父母不见了,就大哭不止。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愚笨到了极点。那么儒者的智慧,难道有胜过小孩子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