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变法对楚国有何影响?他是如何为自己埋下杀身之祸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时期。让知秀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在战国时期,提到知名的武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也即白起、王翦、李牧、廉颇这四位将领。不过,除了白起、王翦、李牧、廉颇这四位名将,战国时期还有不少顶级的武将,比如本文要说的吴起,就是完全不输战国四大名将的存在。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吴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除了领兵打仗未尝败绩之外,吴起还是一位治国之才。比如在来到楚国后,吴起就推动了吴起变法。不过,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也为其埋下了杀身之祸。而在临死前,吴起想出一计,成功拉着仇人陪葬。
一
首先,在战国初期,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国,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但是,在魏文侯之后,魏武侯、魏惠王的用人能力,却远远不能和魏文侯相提并论。在此基础上,因为在魏国遭到了排挤,吴起选择离开魏国,投奔楚国。吴起投奔楚国后,楚悼王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在楚国,令尹相当于丞相这一官职。而这,无疑是对吴起的重用了。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法,也即历史上的“吴起变法”。对于“吴起变法”来说,借鉴了魏国的“李悝变法”,客观上推动了楚国国力的增强。
二
同时,和商鞅的商鞅变法一样,吴起变法也主张限制各个诸侯国贵族、宗室的权力。在此基础上,吴起的变法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不过,在结局上,吴起和商鞅,还是有所不同的。公元前381年,大力支持吴起展开变法的楚国君主——楚悼王去世。而这,意味着吴起在楚国的仰仗倒下了。对此,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并且将矛头指向了吴起。楚国贵族们用箭射伤吴起,在中箭之后,吴起意识到自己即将性命不保。在临死之前,为了报复杀害自己的仇人,吴起想出了一个狠招。这个狠招就是吴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将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
三
在将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后,吴起还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基于此,楚国贵族虽然继续射杀了吴起,但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些箭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当然,吴起这么做,不是拉着楚悼王垫背,而是希望借着楚悼王的尸体,以此让这些射杀自己的楚国贵族付出相对应的代价。对此,之后的结果,确实如吴起生前所预料地一样。在楚悼王、吴起死后,楚肃王这位君主即位。楚肃王即位后,立即下令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也即这些人都给吴起陪葬了。经过这一事件,楚国贵族势力遭到削弱,从而有助于楚肃王等之后即位的君主掌握楚国大权。
四
最后,进一步来说,削弱楚国贵族势力,加强楚国君主实力,也是吴起变法的重要内容。所以,吴起临死前想出的这一计策,不仅是拉70余家仇敌垫背,也是践行自己变法的主张。不过,《韩非子·难言》中记载:“吴起收泣于岸门,痛西河之为秦,卒枝解于楚”。《淮南子·卷十·缪称训》中记载:“故商鞅立法而支解,吴起刻削而车裂” 。对于吴起的这一行为,客观上损坏到楚悼王的尸体,由此,楚肃王为了严明法纪,将吴起的尸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总的来说,对于战国名将,不仅在战场料敌制胜,比如在河西之战的战场上多次击败秦国大军,在治国上,也是周公、管仲之才。并且,在临死之前,吴起依然能临危不乱,想出计策来让射杀自己的仇家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所以,其心之狠,其心机之深,可见一斑。对于“无毒不丈夫”的吴起,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