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从信奉黄老之学到推崇儒学,中间经历了什么?

汉武帝从信奉黄老之学到推崇儒学,中间经历了什么?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汉武帝是继秦始皇之后,又一位被无数人点赞的“雄主”,他的名气之所以比高祖刘邦还高,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在位时,不光打赢了欺负中原多年的匈奴,还“凿通”了西域和中原的丝绸之路,此外他在位时还奠定了中原王朝“独尊儒术”的千年传承,那么他为什么放弃当时已经在汉朝上层扎根的黄老之学。而独对儒家学说如此青睐呢?

背景‍

我们先来看当时的历史背景。在汉武帝登基之初,大汉朝真正说了算的,是他的奶奶太皇太后窦氏,有人可能会问,古代不都是“男尊女卑”吗,一个老太太怎么就能在大汉朝说了算呢?骆驼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不论皇帝执政时信奉的教派是什么,但有一点都从来不会有变,那就是“以孝为先”。

窦太后作为汉武帝的奶奶,汉武帝再在她面前自然就要低上一头。其次,汉武帝本来不是上一任皇帝嫡长子,所以他本来并没有机会当皇帝,而他之所以能当上汉武帝,是因为“机缘巧合”,而窦太后就是这个机缘巧合的幕后策划者。另外窦太后身为后宫之主多年,围绕她所形成的外戚势力,早已渗透到了大汉朝廷的各个方面。所以于情于理,汉武帝都要不好忤逆她老人家的意思。

而窦太后本人信奉的是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这一方面是因为她自己年事已高,希望自己长命百岁,安享晚年。另一方面,也有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权威的意思在里面。这就像后世的一些“企业文化”,有的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喜欢武侠,于是就要求手下都用武侠的绰号,自己喜欢武术,就要求属下练习倒立一个意思。

那么为什么他最终选择了儒家学说呢?

原因

有关汉武帝最终选择儒学作为“国教”的原因,还要从一次汉朝版的“隆中对”说起。据《资治通鉴》记载,在窦太后去世的第二年,汉武帝开始广泛在民间招募贤良,以从他们那里获取替代“黄老之术”的新“国教”。有一次,一个叫董仲舒的人,被人举荐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见了董仲舒以后,就开始和他谈天论地,因为聊得比较投机,所以汉武帝接连召见了他三次。因为皇帝当时的这种访谈被叫做“策问”,而他们主要探讨的主要内容为天人关系,所以的这次“隆中对”也被称为“天人三策”。在“天人三策”中,董仲舒一共说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说皇帝的由来。在此之前有关皇帝的由来并没有什么限制,总之一句话,谁的拳头最大谁就当爸爸,因此不管是项羽、刘邦,还是陈胜、吴广都敢对那个位置产生想法。但是董仲舒却说,皇帝不是一般人可以觊觎的,那必须是老天爷选中的才行。(“君权神授”)。

第二件,是说皇帝的权力。众所周知,我国早期采用的是分封制,也就是说君王是总包,各地诸侯是分包。名义上君王最大,但实际上最后开始靠实力说话,后来因为秦国是靠军功一统天下,所以变成了有功劳的可以大声说话,但是董仲舒认为,天下大,但它只属于皇帝一个人,他说啥才是啥,他不给你啥你就不能动啥。(“大一统”)

第三件,是说皇帝的信仰。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汉朝之前,那是诸子百家并立(秦始皇焚书坑儒不是为了统一信仰,具体内容骆驼在《《大秦赋》背后的故事,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真是因为嬴政太狠》中已经详细解释过,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到了汉朝之后,虽然窦太后信奉“黄老之学”,但是也没有对其它学派斩尽杀绝。

小结

因为对于皇帝来说,他的身份背书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一切还要靠实力说话,而最后一条,更是辅助手段。但是“大一统”则不然,因为它给了皇帝“无限”的权力,这对于急于破旧立新,想开疆扩土的汉武帝来说,才是正需要的,所以汉武帝才会如此推崇儒家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