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惩前毖后”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惩前毖后”含义详解
2022-02-18 20:55:00
成语“惩前毖后”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惩前毖后”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惩前毖后】故事的主人公:
姬诵(1132―前1083年)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37年。周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惩前毖后】是什么意思?
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惩前毖后】出自哪里?
《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惩前毖后】词语辨析:
【惩前毖后读音】:chéng qián bì hòu
【惩前毖后的近义词】:小惩大诫
【惩前毖后的反义词】:重蹈覆辙
【惩前毖后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惩前毖后】典故:
西周年幼的周成王在周公姬旦的辅佐下治理国家,周武王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造谣说周公准备篡位,周公为表忠心隐居外地。管叔鲜等立即叛乱,周成王请周公率军讨伐。周成王说他要从所受的惩戒中汲取教训以便将来不再发生类似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