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项羽生前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项羽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

对项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项羽当初是怎么崛起的?项羽都做了什么事情?

项羽出生在下相,在今天的江苏境内,他名籍、字羽。项氏家族是楚国的名门望族,因为受封在项地,就以“项”为姓。项羽的叔父叫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名将项燕。所以,如果说项羽“顶着光环出生”,是丝毫不为过的。

项羽小时候,读书既没什么天赋也不刻苦,自然学无所成。一开始学文,发现不是那块料,又去改学剑术,依旧没有什么进展。为此,叔父项梁非常生气,可是项羽却满不在乎地说:“读书只要会写自己的姓名就可以了,剑术不过是只能与一个人相敌,也没什么可学的,我要学就学能与万人敌的本领。”

叔父项梁听了项羽这番豪言壮语之后,决意把平生所学都传授给侄子,项羽一接触到兵法也是大喜过望,似乎终于找到了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但很惋惜,学了个大概之后就又放弃了。看样子,他日后在战争实践中显现出的指挥才能只能归结为天赋异禀了。

后来,项梁杀了人,带着项羽逃到了吴国,在那里逐渐发展了自己的势力。有一次,项羽和项梁在会稽遇见了正巡游到此的秦始皇,人群中的项羽大声说道:“彼可取而代也”,吓得项梁赶紧捂住项羽的嘴,说:“别瞎说,被人听到全家都要杀头的啊!”但项梁心里却对这个侄子暗暗称奇了。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消息传到了会稽,当地的长官殷通也想先发制人、起兵反秦,就邀请项梁叔侄二人共谋大计。没想到的是,项梁借此机会指使项羽杀掉了殷通。

当项梁拎着殷通的人头、佩带着印绶走出来时,府衙里乱作一团,项羽又“击杀数十百人”,其他人都害怕得趴在地上不敢起身。项梁就此宣布起义,自封为会稽长官、封项羽为副将,得精兵八千人。

项氏叔侄起兵以后,渡过长江向西进军,一路上先后收编了陈婴、黥布的大军,兵力达到了六七万人。之后,又在彭城击败了秦嘉。

这时,秦军大将章邯率军前来,项梁派部将迎战,结果被秦军杀得大败。同时,项羽带领另一路军马攻打襄城,但襄城一直坚守不降,项羽十分吃力攻下以后,竟将守城军民全部活埋。这是项羽第一次显露出他残暴的本性。

就在项梁项羽同秦军交战正酣之时,两个重要人物登场了。

一个是刘邦,此时的刘邦刚刚在他的老家沛县起兵,所率兵力不过两三千人,和此时已经占据一方的项氏叔侄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正因为如此,刘邦率领自己的力量来同项梁项羽会合,实际上是投靠更强大的力量,可能当时刘邦并没有想到以后要和项羽争霸天下吧。

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后来被项羽尊称为“亚父”、他最重要的谋士范增。此时范增已经七十岁高龄了,他一到项梁军中,就献上计策:“当初秦灭六国,楚国是最无辜的,楚人至今仍耿耿于怀。如今陈胜打着楚国旗号起兵却自立为王,必然不能长久。

现在您在江东起兵,楚国的将领都蜂拥而至,是因为项氏家族世代为楚将,我们应该也能够再立楚国的后裔。”项梁采纳了范增的计策,派人在民间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立为楚怀王,项梁自封为武信君。

至此,项氏叔侄举兵反秦的大旗就正式立起来了,也做到了顺从民意、师出有名。

过了几个月,楚军在与秦军和齐国的几场战役中都取得了胜利,项梁就越来越轻视敌军了。这时,军中一个叫宋义的人来劝告项梁说:“因为打了胜仗,将领骄傲、士兵懈怠的大军就会失败,现在秦军日益增兵,我替您感到担心啊!”项梁听了十分不以为然,觉得宋义这个人真是唠叨,就把他派去出使齐国了。

宋义在出使齐国的路上,遇到了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就对他说:“我断定楚军必定失败,你慢点走晚点到楚军中就可以免于一死,走得快了定会遭殃。”果不其然,秦军大举增兵向楚军进攻,大败楚军于定陶,项梁在这次战役中也战死了。

楚军在定陶战败的消息使楚怀王十分惊恐,因为项梁是他所倚重的军事将领,现在能带兵打仗的人战死了,他就自然乱了阵脚,不了解该怎么办才好。

这时,宋义在路上遇到的那位齐国使者还在楚军中,就对楚怀王说:“宋义曾经断定项梁的大军必定失败,没过几天果然被他说中了。像他这样在没有开战之前就看到了失败的先兆,可以说是十分懂得军事了。”

于是楚怀王就召见了宋义,听到宋义的一番分析以后十分高兴,就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去救援被秦军攻打的赵国。同时,楚军其他各路军马都统统归宋义指挥,号为卿子冠军。

宋义率领援军行进到安阳,在那里停留了四十六天,似乎无意再去救援赵国。这时项羽作为副将向宋义提出建议:“现在秦军把赵王围困在巨鹿,我们如果能快速出击,与赵军内外夹击,肯定能击溃秦军。”

宋义听了却不以为然地说:“现在秦军攻打赵国,打胜了则兵力疲惫,我们再发动进攻;若秦军不胜,我们就率军西进,一举击败秦军。所以,不如让先让秦、赵相斗,我们坐收渔利岂不更好?”

以上说的都还算正常,谁知宋义又补了一句“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的话:“身披铠甲、手持武器去冲锋陷阵,我不如你;但运筹帷幄、制定策略,你就不如我了。”

紧接着,宋义下达了一项命令:“军中凡有不听号令、不听指挥者,一律斩首。”这显然是冲着项羽来的。此时,仇恨的种子已经在项羽心里渐渐萌芽了,他只是在等待着一个出手的机会。不曾想,这个机会来得竟是如此之快。

如果说宋义与项羽之间的对话还可以看作战略战术上的正常讨论交流,那么宋义之后的行为就不能以一个正常的军事指挥者来衡量了。

在拒绝了项羽的提议之后,宋义似乎无心去考虑军事问题,他为了与自立为齐王的田氏发展关系,准备把自己的儿子宋襄送到齐地去。在宋襄出发前,宋义设下酒宴为儿子送行,当日天降大雨又十分寒冷,士兵们饥寒交迫,而宋义却熟视无睹。

眼前的情景让项羽怒火中烧,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们本来是要以全军之力攻打秦军的,但却停留在这里迟迟不行动。现在军中粮草殆尽,士兵忍饥挨饿,统帅却大摆酒宴、寻欢作乐。不率领大军渡河取用赵国的粮食,与赵国合力攻秦,还说什么等待秦军疲惫再进攻。”

“以秦军这样强大的兵力去攻打新建立的赵国,必然能够取胜,那时秦军将会更加强大,哪里还有什么敌人疲惫的机会等着我们?而且我们楚军刚遭到失败,楚王坐不安席,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可宋义却执念于私情,枉为国家社稷之臣!”

这段话说得太精彩了,既声讨了主将无视士兵疾苦的冷漠无情、又指出了指挥者战略战术上的严重失误,成功将士兵们的不满情绪煽动起来,为自己下一步的行动做了充分铺垫,也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第二天一大早,项羽就来到了宋义的营帐,手起刀落杀了宋义,然后号令全军:“宋义勾结齐国密谋背叛楚国,楚王令我诛之。”军中将领十分害怕,没有人敢提出异议,共同推举项羽代理宋义的指挥权,又派人追上并杀掉了宋义的儿子。项羽将军中兵变报告了楚怀王,怀王也只好既成事实任命项羽为上将军了,并将宋义指挥的大军全部纳入项羽麾下。

笔者认为,此举是项羽一生中唯一一次既果断又正确的决策,直接开启了他的高光时刻。项羽掌握了楚军的指挥权后,率领全军渡过黄河,他下令把船只凿沉、砸破炊具、烧掉营舍,只带三天的口粮,以示拼死决战、不胜不归的决心。楚军一渡过黄河就围困了秦军,又经过九次战斗,大破秦军。

当时,其他各路诸侯都在营垒上观战,看到楚军士兵人人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心惊胆战。击败秦军以后,项羽升帐召见各路诸侯将领,他们进入项羽军营辕门时,膝行向前、不敢抬头仰视,全部向项羽臣服。至此,项羽一战成名,成为了诸侯军的上将军,统领各路诸侯,站上了人生的最高点。

再往后,项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楚汉相争的序幕正徐徐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