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惜春是红楼梦中最狠心的女子?从哪可以看出来?
贾惜春是《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今天知秀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红楼梦》文本中关于她的描写很少,即便是第3回刚出场时,曹公详细介绍了迎春、探春的长相,对惜春却只用了八个字介绍: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包括在其后的大观园生活中,惜春往往成为黛玉、宝钗、湘云等顶尖女子的背景墙,探春提出创建海棠诗社,惜春却不擅长作诗,社长李纨象征性地给了她一个“誊录监场”的副社长干,这个职位说白了就是在旁边站着,啥也不管,根本没有参与感。
我们对惜春的形象印象一直很淡漠,直到第74回,抄检大观园,因处抄检出“赃物”——入画哥哥送来让妹妹代为保管。弄清原委之后,抄检队长王熙凤准备放入画一马,可惜春却死活要撵走入画。
读者这才猛然发现——当年那个身量未足的小姑娘,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大姑娘了,可她行事却极“狠”,入画从小跟随她长大,可在面对利益冲突时候,惜春没有丝毫犹豫就要放弃她。
笔者翻遍《红楼梦》全书,想要找到惜春性情为何会变得这般狠心的答案,最终却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惜春的狠心是天生的,而将这种狠心写进她基因中的,正是她的父亲贾敬!
对《红楼梦》没有熟读的读者,恐怕都快忘了惜春的父亲是贾敬。
这个好不容易考中进士,本应承担起振兴宁国府重任的贾家族长,最终却抛家舍业,去道观中出家,把好好的一个宁国府扔给少不经事的儿子贾珍,直接导致了宁国府的衰落,正因此,秦可卿之判曲《好事终》末尾记道: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纵观全书,贾敬和惜春虽然是父女关系,但两人从未见过面,按照情节推测,贾敬应该在惜春不记事的时候就出家当道士了,从此很少回家。
第11回,贾敬寿辰,儿子贾珍专门去道观请贾敬回家过寿辰,好歹接受儿女们的磕头礼,可贾敬大怒,觉得贾珍这些红尘中人阻碍了自己求道,让贾珍别来烦自己,于是贾珍一家子只能在家遥拜贾敬,举办了个没有寿星的寿辰。
再有第13回,秦可卿去世,按理说孙媳妇去世了,他总该回来祭奠一下吧, 可贾敬是怎么做的呢?
那贾敬闻得长孙媳妇死了,因自为早晚就要飞升,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红尘,将前功尽弃呢!因此并不在意,只凭贾珍料理!——第13回
所以这般分析下来,大家就会发现,贾敬和惜春这对父女,虽然没见过面,但骨子里的冷漠无情是异曲同工的。
贾敬可以抛家弃子,连家人去世都不在意;惜春从小孤僻,没有什么朋友,入画应该是跟她最久、关系最好的丫环,可在面对抄检出现问题的时候,明明是一件小事,惜春却死活要撵走入画,入画被撵出去后,会是个什么结果,参看金钏、司棋之死,可想而知。
曹雪芹在74回中描绘惜春的性情时称:谁知惜春虽然年幼,却天生的一种百折不回的孤独癖性,任人怎么说,她只以为丢了她的体面,咬定牙断乎不肯!
可见惜春的冷漠无情是天生的,是带在骨子基因里的,是她的父亲贾敬遗传给她的。
贾敬和惜春,一个求道法,一个入佛门,但他们俩都没有做到道家、佛家所要求的洒脱和慈悲,她们只是将道、佛当做满足自己世俗安全感的避风港。
譬如贾敬,他潜心求道,不是为了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庄周境界,而是为了修炼丹药,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他的目的与道家境界是相违背的,而他最终也是因为误食丹药,一命呜呼,他献身给了丹药,而不是道家。
再看惜春,她也秉承了贾敬骨子里的冷漠无情,但她没有步入道家,而是遁入了佛门,这是现实环境作用下的结果,因为惜春从小跟着贾母生活,林黛玉来贾府后,贾母将迎、探、惜三春送到王夫人处生活,贾母、王夫人都是信佛的,尤其是王夫人,经常要吃斋念佛,抄写经文。
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惜春将佛家当做自己心灵的归宿,但她的行为模式和贾敬一样,并不是为了求道,而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安全感的需求——只要遁入佛门,我就是我自己,谁也别想连累我!
这也是为何佛家以慈悲为怀,惜春一个冷漠无情的人,却也想遁入佛门的原因所在,她相中的不是佛家的慈悲,而是佛家可以帮助她摆脱俗世对她的侵扰。
第74回,惜春铁了心要撵走入画,嫂子尤氏前来劝解,可惜春的每句话出口都像刀子一般锋利:
惜春冷笑道:“我不但不要入画,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今日我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里议论什么,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上了......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知道保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自此以后,你们有事,也别累我。”——第74回
张口闭口就是一个“我”字,从心理学上来看,惜春是个极端自我的人,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自私。尤氏是她的亲嫂子,可惜春这番话,说的何等绝情,丝毫不亚于自己的父亲贾敬,嫂子尤氏听完这话,评价惜春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着实精准!
但如惜春这般,她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悲剧,她即便遁入佛门,却也不得涅槃,因为佛只是她借用的手段,她父亲贾敬的结局,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