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著作《墨子》:13章·尚同(下)(4),原文、注释及翻译

《墨子》,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撰而成,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记录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称为墨辨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墨子》原有71篇,当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无原文。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墨子·12章 尚同(下)(4)

本篇还是从尚同的角度来阐明治国之道。“一个人有一个观点,两个人有两个观点,十个人有十个观点……”,而且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时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观点,如果没有天子出来主持公道,就一定会发生战争。比方说西历史上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只为追求一个“美”。

但因墨子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因此他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决定了他的“尚同”说的荒谬,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按照上天的意志,为了人民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山河、草木、风雨、日月的存在都是为了人民、国家,也是遵循了上天的意志,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建立的。他本想用“天志”说来限制一下国君的权威,让他们知道在他们的头上还有更有力量的上天存在,他们是操持着赏罚之权的。

在这篇文章中已经渗透出了他的另一个著名观点:兼爱。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是对的,而别人的是不对的,结果就相互争斗。这一切皆源于不相爱,如果大家都彼此相爱,就不会发生战争。

“必疾爱而使之,致信而持之”,深爱他们才能使用他们,做事讲究信用你才能拥有他们。现在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诚信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必须深入民心,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不能因为你处在领导阶层就看不起下面的人,对他们说过的话不兑现,这样你的领导地位也不会长久。

【原文】

故古之圣王治也,其所差论以自左右羽翼者皆良,外为之人,助之视听者众。故与人谋事,先人得之;与人举事,先人成之;光誉令闻①,先人发之。唯信身而从事,故利若此。古者有语焉,曰:“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之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强也。”夫唯能信身而从事,故利若此。是故古之圣王之治也,千里之外,有贤人焉,其乡里之人皆未之均闻见也,圣王得而赏之。千里之内,有暴人焉,其乡里未之均闻见也,圣王得而罚之。故唯毋以圣王为聪耳明目与?岂能一视而通见千里之外哉?一听而通闻千里之外哉?圣王不往而视也,不就而听也,然而使天下之为寇乱盗贼者,周流天下无所重足者,何也?其以尚同善也。

是故子墨子曰:“凡使民尚同者,爱民不疾,民无可使,曰:必疾爱而使之,致信而持之,富贵以道②其前,明罚以率③其后。为政若此,唯欲毋与我同,将不可得也。”

是以子墨子曰:“今天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尚同之说而不可不察。尚同,为政之本而治要也。”

【注释】

① 光誉令闻:荣誉与好名声。

② “道”通“导”,引导。

③ 率:督促。

【翻译】

所以古时候的圣王治理天下,他所选择的辅佐自己的都是贤良的士人,在外边做事的人,帮助他察看和听闻的人很多。所以他和大家一起谋划事情,要事先比别人考虑周到;和大家一起办事,要比别人先成功;他的荣誉和美好的名声要比别人先传扬出去。只因为使用耳目努力办事,好处是如此多。古时有这样的话,说:“一只眼睛看东西不如两只眼睛看东西;一只耳朵听不如两只耳朵听;一只手干活不如两只手干活。”因为能够使用耳目,努力工作,就有这样多的好处。所以古代圣王治理天下,千里之外的地方有个贤人,那一乡里的人还未全都听到或见到,圣王已经得悉而予以赏赐了。千里之外的地方有一个恶人,那一乡里的人还未全部听到或见到,圣王已经得悉而予以惩罚了。所以只是因为圣王是耳聪目明能够一下洞悉千万里以外的事物吗?圣王不是亲自去看的,不是亲自去听的,然而能使天下的盗贼寇乱到处流窜而没有落脚的地方,是什么原因呢?那也是以尚同的原则来实行政治教化的结果。

所以墨子说:“凡是使百姓尚同的,如果爱民不深,百姓就不会听你的。就是说:一定要深爱他们才能使用他们,讲究信用才能拥有百姓,用富贵在前面引导,用严明的惩罚在后面督促。如此处理政务,百姓就自然与你保持一致了。”

因此墨子说:“现今天下的王公大人、士大夫君子们,如果心中确实想要实行仁义,追求做高尚之士,上要符合圣王之道,下要符合国家百姓之利益,因此对尚同这一主张不可不予以审察。因为,尚同是施政的根本和统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