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

哲学著作《墨子》:10章·尚贤(下)(2),原文、注释及翻译

《墨子》,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撰而成,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记录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称为墨辨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墨子》原有71篇,当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无原文。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墨子·10章 尚贤(下)(2)

从“知天下之士君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天下的一些士大夫、君子们,只明白小道理而不懂得大道理,这是为什么?墨子提出这个问题,然后通过事例来说明不要以偏概全,片面地看问题。而应该时时处处考虑到国家的利益,国家利益重于一切。

这篇文章同前两篇文章一样,也是从尚贤的角度来说明治理国家时,贤才的重要性。本篇通过大量的例子来阐述贤才的重要性、重视贤才。贤才未必就是王公大人们的骨肉之亲,但他们有自己的真才实学。他们能为国家繁荣富强出谋划策,能为了国家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而现今许多王公大臣治理国家、选拔人才时,并不是从贤才入手,而是从亲戚、富贵者、面孔漂亮的人入手,选拔出这样的人才,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贤才的获得不在于出身的卑微,而在于是否有能力处理国家事务。通过舜、伊尹、傅说这三个人的例子来说明地位,卑微者虽不是王公大人们的骨肉之亲,但只要有才,就一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原文】

古者圣王既审尚贤欲以,故书之竹帛,琢之槃盂,传以遗后世子孙。于先王之书《吕刑》之书然,王曰:“於!来!有国有士,告女讼刑①。在今而安百姓,女何择言②人?何敬不刑?何度不及?”能择人而敬为刑,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可及也。是何也?则以尚贤及之。于先王之书、竖年之言然,曰:“晞③夫圣、武、知人,以屏辅而耳。”此言先王之治也,必选择贤者以为其群属辅佐。

曰:今也天下之士君子,皆欲富贵而恶贫贱,曰:然女何为而得富贵而辟贫贱?莫若为贤,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若饥则得食,寒则得衣,乱则得治,此安生生。

今王公夫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

今之士君子皆欲富贵而恶贫贱,然女何为而得富贵而辟贫贱哉?曰:莫若为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此非可学能者也。使不知辩,之厚若禹、汤、文、武,不加得也;王公大人骨肉之亲,躄瘖、聋、暴为桀纣,不加失也。是故以赏不当贤,罚不当暴,其所赏者已无故矣,其所罚者亦无罪。是以使百姓皆攸①心解体,沮以为善,垂②其股肱之力而不相劳来也,腐臭余财,而不相分资也,隐匿良道而不相教诲也。若此则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乱者不得治。

推而上之以,是故昔者尧有舜,舜有禹,禹有皋陶,汤有小臣,武王有闳夭、泰颠、南宫括、散宜生,而和,庶民阜。是以近者安之,远者归之。日月之所照,舟车之所及,雨露之所渐,粒食之所养,得此莫不劝誉。且今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实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尚贤之为说,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尚贤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

【注释】

① 告女讼邢:告诉你们讼邢之道。女,通“汝”。

② 言:此处意为“不”,不择良才。

③ 晞:通“希”,寻求。

① 攸:疑为“散”字之误,攸心解体:人心涣散。

② 垂:“堕”之借字,怠惰,懒散。

【翻译】

古代的圣王明白崇尚贤士并让他们当政的道理,所以把它写在竹帛上,琢雕在槃盂上,留给后世子孙。在先王留下的典籍《吕刑》中这样记载,周王说:“啊!你们过来!拥有国家和封邑的人们,告诉你们用刑之道。现在当务之急是使百姓安定,你们除了贤人,还有什么可选择的呢?除了刑罚,还有什么可慎重的呢?还有什么是思考不能达到的呢?”只要谨慎地选拔人才,慎重地行使法律,就能消除和尧、舜、禹、汤、文、武之道的差距。为什么呢?由于崇尚贤士可以赶得上他们。在先王的书上、老人的话中这样说道:“寻求圣人、武人、智人来辅佐自身。”这是说先王治理天下,一定要选择贤能的人做他的助手辅佐。

现在天下的士君子,都希望富贵而厌恶贫贱。但是你怎么做才能得到富贵而避免贫贱呢?最好是做贤人。怎样才能成为贤士呢?回答说:有力气的赶快去帮助他人,有钱财的就主动与人共享,有学问道德也努力教给他人。这样,饥饿的人就有饭吃,寒冷的人就有衣服穿,混乱的地方就可以得到治理。如果饥饿的人有饭吃,寒冷的人有衣穿,混乱的地方可以得到治理,那么整个社会和人民就会安生。

现在的王公大人,让他富裕的、让他高贵的都是王公大人们的骨肉之亲、无缘无故富贵者以及面貌美丽的人,这些人怎么一定有智慧呢?如果没有智慧,派他治理国家,那么国家的动乱就是可想而知的事了。

现在天下的士大夫、君子们,都希望富贵而讨厌贫贱,但是怎样才能得到富贵而避免贫贱呢?回答说:不如做王公大人的骨肉之亲、无缘无故富贵者以及面貌美丽的人。然而王公大人的骨肉之亲、无缘无故富贵者以及面貌美丽的人,却不是靠后天学习所能得来的啊。假使不辨是非,即使遇上禹、汤、文、武的醇德厚行,也不会多得到什么;而王公大人的骨肉之亲,即使是跛、哑、聋、瞎,乃至暴虐如桀纣,也不会失去什么。由于奖赏的不是该奖赏的贤人,惩罚的不是该惩罚的恶人,因而他所赏的人是没有功劳的,所惩罚的也是没有罪过的。所以使百姓人心涣散,没有心情做好事善事:宁可垂手坐视,也不愿帮别人一把;宁可让多余的财物腐烂变质,也不分给别人;自己有好的道德学问,只是藏在自己心里,而不愿教给别人。如此一来,饥饿的人就没有饭吃,寒冷的人没有衣服穿,混乱的社会就得不到治理。

所以从前,唐尧有虞舜,虞舜有大禹,大禹有皋陶,商汤有伊尹,周武王有闳夭、泰颠、南宫括、散宜生,从而天下太平,百姓富足,所以,周围的人都安居乐业,远方的人纷纷来归。凡是日月所普照的地方、车船等交通人迹所到的地方,雨露滋润所到的地方、靠吃粮食过活的人们,没有不交口称赞的。现今天下的王公大人及士君子,如果心中确实想实行仁义,想成为高级人士,上要符合圣王之道,下要满足国家与百姓的利益,那就不可不认真考虑尚贤这一说法了。尚贤是天帝、鬼神、百姓的利益所在,也是国家政事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