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只是个中亚小国,为什么却被叫做帝国坟场?
阿富汗只是个中亚小国,为什么却被叫做帝国坟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这样一个国家,它多次击退入侵强敌,展现出非同一般的韧性,而入侵者不但损兵折将,还损失惨重,甚至走向了衰落。人们把这个不好惹的国家叫做“帝国坟场”,这既是对这个国家的致敬,也是对入侵者的哀悼。它就是中亚小国阿富汗。
天时:我的地盘我做主战争的胜负从来不是双方武力的简单加减,而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阿富汗位于亚洲中西部,面积64.75万平方公里,人口3680万人,2018年全国GDP总额193.63亿美元,是全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相传张骞凿空西域时,西行的终点位于阿富汗北部巴尔赫省首府马扎里沙里夫以西23公里的“蓝氏城”。公元399年,东晋高僧法显前往印度求法,途经帕米尔高原时感叹:“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可见当时阿富汗的荒凉。
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阿富汗逐渐成为丝路沿线重要国家。公元628年,唐朝高僧玄奘再度西行取经,他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迦毕试国周四千余里,北背雪山,三陲黑岭。国大都城周十余里。宜谷麦,多果木,出善马、郁金香。异方奇货,多聚此国。”这番景象显然和法显见到的有所不同,以丝绸之路为纽带,阿富汗的农业、畜牧业和经贸有了长足的进步。阿富汗成了连接中国、印度和西亚的枢纽,有“文明的十字路口”之誉。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阿富汗的价值吸引了大国关注的目光。在历史上,它先后被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沙皇帝国、蒙古帝国和大唐帝国等侵略、占领或控制,在近现代,英国、前苏联和美国纷纷涉足阿富汗,结果无一例外的铩羽而归。阿富汗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不仅是众多大国觊觎的对象,也是当地人民捍卫的目标。
究其原因,阿富汗占据着“天时”的优势。当地长期遭到异族侵害,人民保留了反抗对手的传统,并且这些人熟识阿富汗的情况,主场作战自然占据着优势。阿富汗主要由逊尼派和什叶派组成,同为伊斯兰国家的伊朗和巴基斯坦不会坐视教众的遭殃,因此,阿富汗并不是一个人在战争。
在战术上,阿富汗人民深谙游击战精髓,该出手时就出手,频频获胜。当大国来到当地,往往陷入游击战的困境,就连装备精良的现代美军也束手无策。打击塔利班的战争已经结束六年,美军仍然在当地驻军1.4万,真是流水的帝国,铁打的阿富汗。纷繁的形势给阿富汗提供了庇护,为“帝国坟场”营造了有利的氛围的环境。
地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阿富汗之所以能够逆袭强敌,是因为“地利”发挥着作用。它不但是中亚和南亚的交汇处,又是东亚和西亚的中转场,有“亚洲心脏”之称。山地高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5,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全国最大的兴都库什山脉自东南到西北斜贯。
当地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仅240毫米。在冬季,北部地区的气温降至-30℃以下。在夏季,东部城市贾拉拉巴德气温高达49℃.严酷的气候环境,磨砺了阿富汗人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性格。国家遭到侵扰之际,阿富汗人通常可以顶住压力,坚持战斗。
境内多山塑造了阿富汗特有的社会结构。全国散布着398个部落,它们自成体系,相对独立,操纵部落的长老拥有巨大的威望和声誉,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权威,部落成员对长老的忠诚度远高于国家领袖。现代流行的行政制度显然不符合阿富汗的传统价值观,受到当地人的抵制和反感,所以阿富汗国家影响力明显低于部落凝聚力。
侵入阿富汗的国家自以为占领意味着统治,此举引起众多部落不满,揭竿而起,四处出击,占领军疲于应付,后勤受限,压力骤增,陷入了阿版“人民战争”。而占领军与各部落之间政治见解各不相同,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反抗的枪声始终没有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