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苏轼的一生有多漂泊?东坡肉又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时至今日,苏东坡脍炙人口的诗词仍被传颂和品鉴,也是学生课本和读物中必不可缺的阅读和背诵内容。但这样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在仕途之路上却并非一帆风顺,正相反,苏东坡在政治之路上几乎处处碰壁,本来是皇帝亲选的“国家相才”,最后却漂流半生、客死他乡,着实令人惋惜。

1,苏东坡与父亲苏洵

苏东坡出生在宋仁宗执政期间,因为宋仁宗的仁政爱民,因此苏东坡生活的时代也相对安稳、祥和。苏东坡的祖上都是吃公家饭的朝廷官员,但到了父亲苏洵这里却戛然而止,父亲苏洵年轻时并没有把精力放在奋发图强的学业上,因此在仕途上一无所获。到了而立之年,苏洵受到周遭人的压力以及自悔不能在放任而活,于是开始苦读诗书 ,因此我们在《三字经》中,可以看到这么一句“二十七,始发奋”,这里说的就是苏东坡的父亲苏洵。苏洵止步于进士,连考数次都名落孙山,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在家中一边教育两个儿子,即长子苏东坡和小儿子苏辙,在这个过程中,苏洵的学问十分了得,可以说远近闻名。后来苏洵也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但并不是走的科举之路,而是通过学识经张方平、欧阳修、韩琦等人举荐。其次,苏洵的主要成就还是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同时一举高中,可以说轰动了当时的整个京城。

2,苏东坡科举高中

苏东坡在父亲的亲自辅导之下,又拜了多位名师,到了二十一岁这一年,在父亲的带领之下与十九岁的弟弟苏辙一同赴京参加科举。当时负责监考的是文学泰斗欧阳修,当时的欧阳修不仅在朝廷上地位颇高,在文学上也备受推崇,可当他看到苏东坡的文章时极为震惊,苏东坡的文风清新洒脱但却十分有力量,本来可以首获第一,因为中间有了些误会,欧阳修只给了他第二名,是怎样的误会呢?原来为了防止徇私舞弊,所有考生的文章都是被录入官重新抄写并且隐去参试者的名字,然后才呈递给主考官的,欧阳修看到苏东坡的这篇文章后误以为是自己侄子的笔风,于是为了防止别人说闲话就仅给了个第二名。

3,苏东坡为父母守丧六年

苏东坡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和器重,在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推荐下,苏东坡的名字不仅被家喻户晓,而且凡是有新作出现必将很快就被传颂和品评然后是无尽的感叹。宋仁宗曾看着苏东坡的文章,赞赏其实国相之才。可随着苏东坡母亲的去世,苏东坡不得不回家乡守丧,待到1066年,父亲苏洵去世,苏东坡又回家守丧三年,待到再次回归朝廷时,整个国家和朝野已经被“王安石变法”笼罩了。

4,得罪王安石

苏东坡的性格爽朗明快,因为他直率的个性,在朝廷上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但他的性格也得罪了不少小人,特别是在他诗意大发的时候,就会通过诗词展现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对于王安石的新政,朝廷百官几乎都持反对态度,但怎奈此时宋神宗在位,而这位宋神宗对王安石是百般信任和纵容,因此大家都敢怒不敢言,可在苏东坡的诗中却处处透露着对新政的反对和质疑,因此也就得罪了王安石。此时王安石正得势,只需在宋神宗面前稍加进言,苏东坡就被委派出京了。

要说苏东坡在政治上有什么狂大的野心,还真没有,只不过在古代文人只有仕途这一条路而已,因此,对于苏东坡来说在京城当官和在京外当官都差不多。此后,苏东坡先后在徐州、湖州、黄州等地任职,虽然仕途之路一路被贬,但苏东坡却有机会游历名河大川,更有诗性和灵感创作出无数的脍炙人口的佳作,比如我们从课本上都学到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而且还铸就了自己“美食家”的身份,比如“东坡肉””东坡酥”等美食。

5,苏东坡一路被贬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这时候的王安石已经失势,他的变法也最终被确定是失败的,司马光接任其相位,而当年一起作战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苏东坡也再次被调入京城。可好景不长,苏东坡很快就发现如今的新党和当年的旧党如一丘之貉换汤不换药,按奈不住内心的无奈,他又把所有的质疑与批判展现在诗中,不久,苏东坡又被外调了。在杭州过了一段惬意的生活后,苏东坡又开始一路被贬,离京城越来越远,最后直至到了荒凉之地海南岛,在海南岛的儋州度过了三年光景,宋徽宗继位全国大赦,苏东坡再次受到圣旨被调回京城,但这一次他没有准时回京,因为在回京的路上便病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