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世界史 > 正文

罗马波斯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其过程是怎样的?

为了争夺东西方商路和小亚细亚的霸权,萨珊波斯与罗马帝国进行了长达四百年的征战,史称罗马波斯战争。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从中东文明和国际体系演变的宏观历史进程来看,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初罗马—波斯西亚对峙格局是中东历史上一种之前未曾出现过的国际体系,并持续了近七百年之久,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而从文明交往的角度来看,罗马波斯体系的形成是后起的地中海文明在发展成熟之后东扩至西亚传统文明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从苏美尔到新巴比伦时期,西亚国际体系的特征是列国混战与大一统帝国的不断交替。

一、战争的原因和背景

公元前6世纪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建立和扩张第一次统一了古代西亚全部文明区,形成了囊括中亚、西亚和环东地中海地区的大一统帝国,并在小亚细亚西部和爱琴海地区与希腊城邦形成早期东西方文明的地理分野。

公元前334-前326年的亚历山大东征灭亡了阿契美尼德王朝,首次改变了西亚传统文明格局,并使得东西方文明的传统界限一度趋于消失。

而希腊—马其顿人对波斯的征服使得原处于波斯帝国治下的环东地中海地区被纳入所谓的“希腊化世界”,由此为后来罗马扩张至地中海东岸初步奠定了政治和文化基础。

亚历山大东征灭亡波斯帝国之后,中东地区进入由继业者希腊化王国主导的“希腊化时代”国际体系。在希腊化时代前期,由希腊—马其顿裔王室建立的塞琉古王朝、托勒密王朝、帕加马王国和马其顿安提柯王朝构成希腊化世界的核心国家。

一方面,塞琉古帝国由于其版图横贯中亚西亚而构成维持希腊化时期西亚秩序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塞琉古帝国统治中心位于东地中海的安条克使得其对东方属地和行省的控制力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

从近东视角来看,公元前276-前168年间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围绕科勒—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归属进行的六次“叙利亚战争”构成这一时期东方希腊化世界国际事务的主题。与托勒密王朝的长期战争和王室内斗严重削弱了塞琉古帝国的实力。

公元前3世纪中叶第三次叙利亚战争失败后,塞琉古王朝对东方行省的控制开始出现瓦解的征召。从公元前245年至公元前238年,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和帕提亚王国相继从中亚和伊朗高原东北部独立,自此之后希腊化时代的国际格局遂开始日益走向多元化和复杂化。

与塞琉古帝国衰落相生相伴的是罗马共和国在地中海的崛起东扩以及帕提亚王国在伊朗高原的西扩。

公元前202年,罗马在与迦太基进行的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取胜后,已成为西地中海地区的绝对主导力量,此后罗马人的其权力触角也开始向希腊和整个东地中海地区伸展。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罗马共和国的东扩和帕提亚帝国的西扩共同构成希腊化时代后期国际体系演变的主旋律,并由此逐渐瓦解了曾经由希腊化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

而塞琉古帝国在西亚确立的统治秩序最终被罗马—帕提亚在近东形成的两极对峙国际体系所取而代之。

二、西亚秩序的解体与帕提亚的西扩

通过对希腊化时代后期罗马共和国东扩和帕提亚帝国西扩的具体历史进程进行整体考察可以发现,公元前2世纪帕提亚帝国的形成受益于罗马东扩对塞琉古帝国造成的重创,而罗马共和国最终扩张至两河流域也受益于帕提亚帝国在公元前1世纪初由于内部问题导致的西扩停滞。

因此,罗马和东扩和帕提亚的西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不同程度地受益于对方扩张进程的推进或暂缓,其最终结果便是双方在公元前1世纪中叶以幼发拉底河为大致界限形成了对塞琉古帝国西亚遗产的瓜分和继承。

罗马共和国在东地中海的扩张始于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公元前197年罗马军队在色萨利的狗头山战役中击败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之后,罗马势力扩张至爱琴海,遂与西亚传统霸主——塞琉古帝国发生冲突。

而公元前190年罗马在马格尼西亚战役中决定性击败塞琉古王朝,深刻地改变了此后希腊化世界的国际局势。塞琉古王朝此后一蹶不振,其对辖下广大东方属土的统治摇摇欲坠。

马格尼西亚战役之后,南高加索的亚美尼亚和索菲尼王国立即宣告独立。而罗马势力开始在亚洲立足,并于公元前189年入侵小亚细亚并击败加拉太王国。

公元前165年,不满塞琉古王朝强制希腊化政策的犹太人发动了著名的“马加比起义”,至公元前143年形成独立的犹太祭司国。犹太王国的独立进一步打击和削弱了塞琉古王朝在东方的统治,而东方强盛一时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已于公元前170年代分裂为南北二部。

塞琉古王朝的衰落和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分裂使得帕提亚王国获得了向西扩张的绝佳历史机遇和国际环境。而帕提亚国王米特里达梯一世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将帕提亚王国发展为囊括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大帝国的历史进程。

帕提亚王国向西扩张至两河流域的进程,伴随着与塞琉古王朝和两河流域周边众多独立小王国的反复斗争,并不时受到中亚游牧民族迁徙浪潮的干扰,因此并非一蹴而就。

公元前163年塞琉古国王安条克四世去世之后,国内权臣和王室成员展开了激烈的权力斗争,同时马加比起义和托勒密王朝的干涉又进一步牵制了塞琉古王朝对东方事务的关注。

从公元前155年起,米特里达梯一世开始对伊朗高原西部用兵,并在公元前148年后完成了对米底的征服。公元前141年,帕提亚军队夺取塞琉古王朝在底格里斯河西岸的陪都塞琉西亚,由此标志着帕提亚势力范围开始进入两河流域。

公元前139年塞琉古国王德米特里二世企图收复塞琉西亚,却被帕提亚军队击败俘虏。但米特里达梯一世并未来得及巩固征服成果便于前138年去世,使得两河流域的希腊自治城市以及以查拉塞尼、埃利麦斯为代表的半独立王国再次蠢蠢欲动。

从公元前138年至前133年,查拉塞尼和埃利麦斯多次袭扰帕提亚帝国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和属地。直到公元前133年弗拉特斯二世稳固统治之后,才开始加强对美索不达米亚的控制。

公元前130年,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七世以举国之兵力发动最后一次东征。塞琉古军队前期频频得胜,两河流域大批希腊城市一度叛离帕提亚倒向塞琉古一方。

公元前129年冬,帕提亚人利用塞琉古驻军在所征服城市里横征暴敛引发骚乱之机,突袭安条克七世并将其斩杀,遂取得了战争的决定性胜利。然而战后帕提亚军队中的塞种雇佣兵和塞琉古希腊降兵反叛,弗拉特斯二世措手不及战死军中,其叔阿塔巴努斯一世继位。随后帕提亚人再次进军埃利麦斯,并于公元前127年将其降服。

公元前124年,阿塔巴努斯一世又战死于和东方塞种/月氏人的战争中,遂由阿萨西斯家族另一支的王子米特里达梯继位为米特里达梯二世。米特里达梯二世继位之后,首先用兵解决自前127年起便入据美索不达米亚的查拉塞尼势力,又通过征服苏萨把埃利麦斯纳入帕提亚帝国的直接统治之下,随后在查拉塞尼任命总督进行统治。

在重新确立了帕提亚帝国在两河流域的统治地位后,米特里达梯二世于前120年进军南高加索,击败亚美尼亚王国,迫使其国王阿塔瓦兹德斯一世入质王子(即后来的提格兰二世)称臣,随后将帕提亚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展至高加索的伊比利亚和阿尔巴尼亚地区。在巩固两河流域南部和南高加索的势力范围后,米特里达梯二世开始集中精力平定一直侵扰帕提亚东部边疆的塞种游牧部落。

公元前119-前115年间,在苏伦家族的帮助下,米特里达梯二世彻底击败塞种人并将其安置于赫尔曼德河流域,并将该地交给苏伦家族统治,该地此后遂得名锡斯坦。

随后米特里达梯二世又收复了巴克特里亚西部直至阿姆河南岸的大片地区,从而打通了和索格底亚那的联系,并于前115年隆重接待西来的汉朝使臣。在解决塞种人问题后,帕提亚帝国东部边疆始趋稳定,从而得以把精力再次转向西方。

公元前113年,幼发拉底河中游西岸的塞琉古希腊城市杜拉—幼罗波斯归附帕提亚,帕提亚帝国势力范围遂扩张到幼发拉底河沿岸。

公元前111年,米特里达梯二世首次发行带有希腊文“王中之王”称号的铸币,此称号也在同时期巴比伦祭司撰写的天文日志中以其阿卡德语形式首次出现,这标志着帕提亚帝国开始进入其全盛时期。

结语

最迟至公元前97年,米特里达梯二世已经降服了奥斯罗恩、阿迪亚贝尼、戈尔蒂耶尼等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小国,从而完全建立起了帕提亚帝国在两河流域和南高加索的附庸国体系。

大约与此同时,米特里达梯二世还通过与亚美尼亚的联姻关系与黑海南岸的本都王国结成了帕提亚—亚美尼亚—本都三角同盟,帕提亚帝国在西亚的扩张至此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