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华有何过人之处,能得到郑成功父子的器重?
陈永华有何过人之处,能得到郑成功父子两代人的器重呢?
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有陈近南这个人物,他的本名是陈永华,曾经担任延平王郑成功的参军,郑成功非常赏识他,称赞他是“当今的卧龙先生”,把自己的儿子郑经交给他辅佐,郑经后来又把自己的儿子郑克臧交给陈永华教导。
一、 郑成功的赏识
郑成功第一次见到陈永华,是通过兵部侍郎王忠孝的推荐,当时郑成功想要恢复大明江山,于是广招天下贤士,让他们一起为复明事业出力。
陈永华的父亲陈鼎是明朝举人,曾经担任同安教谕的职位,清军攻陷同安的时候,陈鼎自缢身亡。当时陈永华只有15岁,这件事显然在他心里埋下了反清复明的种子。
父亲亡故之后,陈永华逃离同安,来到厦门,不久郑成功占据厦门,兵部侍郎王忠孝知道陈永华的才能和品格,于是就把他推荐给了郑成功。
陈永华平时不善言辞,但是当郑成功和他谈论天下大事的时候,他却能够广征博引,侃侃而谈,见解十分独到。这让郑成功十分高兴,他称赞陈永华说道:“你就是当今的卧龙先生!”于是授予陈永华参军的职位,对他待遇很是优厚。
1658年,郑成功准备北征,在出征之际,他让陈永华留在厦门,把自己的长子郑经交给他教导,让郑经对陈永华持以弟子之礼。
二、 辅佐郑经
1662年,郑成功去世之后,郑经继承延平王爵位,陈永华担任咨议参军,为郑经的军国大事出谋划策,郑经十分信任和倚重他。
1664年,郑经率领军队和清军交战失利,退居到铜山岛。部队刚吃了败仗,难免人心不稳,再加上岛屿地理位置偏僻,区域狭小,看上去实在没有多大发展前景,于是很多人都纷纷劝说郑经投降清朝。
郑经顾虑父亲打下的基业,难免犹豫不决,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陈永华力排众议,他向郑经客观分析了投降人员的详细情况,认为郑经如果真像他们一样前去投降,不但不会得到较好的待遇,反倒还会被人当作笑话。
经过陈永华的分析,郑经放弃了投降的想法,决定安心固守小岛,并放心地把大事都交给陈永华去处理。
和行军打仗、排兵布阵相比,陈永华其实更擅长发展经济与教育管理,他尤其重视教育,曾经向郑经提出要在当地“建圣庙,立学校”,但是郑经却不像陈永华那样目光长远,他认为自己刚刚取得王位,所处地理位置荒僻,人员稀少,完全没有必要发展教育。
虽然郑经反对,但是陈永华却一直没有放弃,他不断地劝说郑经,直到郑经同意设立学校为止。
设立学校之后,陈永华亲自创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又主持修建了当地第一所孔庙,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当地的传播。
三、 郑克臧的老师
郑克臧是郑经的长子,郑经像当年的郑成功一样,放心地把儿子交给陈永华教导。
郑克臧在陈永华的教导之下成长很快,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能办理得明明白白,陈永华非常看好郑克臧,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为妻。
然而,郑经所辖范围之内的形势并不是很明朗,尤其是郑成功去世以后,郑经昏庸懦弱,长时间沉迷于酒色之中,平时不理政事,掌握事务处理大权的,除了陈永华,还有中提督刘国轩、侍卫冯锡范二人,其中冯锡范的女婿是郑经的次子郑克塽。
1679年,郑经立长子郑克臧为监国,负责处理政务。冯锡范看到郑经这么信任和依赖长子郑克臧,陈永华也远比自己更受重用,掌管着兵马大权,他心里十分记恨,谋划着要夺取陈永华的军权,除掉郑克臧,扶自己的女婿郑克塽上位。
刘国轩对冯锡范的谋划有所察觉,他的态度却并不明朗,始终没有明确要帮助哪一方,但是,作为军中将领,陈永华手中的兵马大权显然对他颇具吸引力。
在冯锡范和刘国轩的两面夹击之中,1680年六月,陈永华放弃手中权力,退居龙湖岩,一个月之后即抑郁而逝。
1681年正月,郑经去世,郑克臧承继延平王爵位。
失去父亲支持和陈永华辅佐的郑克臧势单力孤,上位不到三天时间就被冯锡范联合郑氏家族谋害,延平王爵位由郑克塽继承,大事决定权则掌握在冯锡范和刘国轩手中。
正像《鹿鼎记》中的陈近南一样,人们对陈永华的评价也很高,认为他“有经世之才,长于时务。”“永华器识功业与武侯等。”郑经掌权期间所取得的治理成绩,有一半都要归功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