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陈国是如何篡夺齐国君主之位的?真相是什么?

陈国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周朝诸侯国,国君妫姓,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春秋战国时期,大家都知道楚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诸侯国。特别是在疆域面积上,连秦国、晋国、齐国等大国都无法和楚国相媲美。值得注意的是,楚国立国之初,初居丹阳,只是弹丸之地,其后,即以此为立足点,向南推进,发展成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国。也即楚国的疆域,是靠着不断消灭周边的诸侯国,以此得来。比如邓国、庸国、权国、唐国、申国、息国等,都没能抵挡楚国的大军。

不过,在这些诸侯国中,有一个诸侯国被楚国消灭了三次,也即前两次,这个诸侯国都成功复国。直到第三次,楚国才彻底占据了这个诸侯国的疆域。并且,这个诸侯国君主的子孙,还跑到了齐国,通过百年的努力,篡夺了齐国君主之位。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诸侯国是哪一个呢?

首先,这个小国,就是陈国。陈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78年),出土金文资料作敶。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周朝诸侯国,国君妫姓,是虞舜后裔。在周武王建立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就是周王室的姬姓宗室,比如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等诸侯国,都是姬姓诸侯国;第三类是功臣,比如齐国、楚国等诸侯国,就是因为祖先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功劳,所以被分封为诸侯;第三类就是陈国这样的诸侯国,也即祖先是尧舜禹或者商朝的后人。

在西周时期,陈国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镇),妫满史称胡公满、妫陈公或陈胡公,成为胡氏与陈氏的得姓始祖。后来,陈国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是今天的河南东部和安徽西北部一部分。

由此,陈国因为地处中原地区,拥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但是,进入到春秋时期,因为齐国、晋国、楚国等大国的崛起,夹在中原之地的陈国,和郑国、宋国、许国等诸侯国一样,都走向了衰落。特别是在晋楚争霸期间,陈国等诸侯国只能“朝秦暮楚”,以此求得自保。不过,对于致力于争霸中原的楚国,显然希望可以吞并陈国这一诸侯国。陈灵公在位期间,陈国爆发了内乱。

对此,楚庄王以此作为出师的名义,从而趁机消灭了陈国。在第一次消灭陈国后,楚国向在陈地建县,一如当年楚国消灭息国,设立息县(今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一带)一样。不过,楚庄王的这一想法被申叔时劝阻。

在申叔时看来,如果长期占据陈国,会在中原诸侯国中留下不好的名声,不利于楚国争霸。于是,楚庄王立流亡在晋国的陈灵公的太子午,这就是陈成公。当然,陈国能够第一次复国,除了楚庄王的仁慈,也和郑国、晋国的支持存在直接的关系。到了楚灵王在位时,又找了个借口兴兵讨伐陈国,陈君留逃往郑国,这是楚国第二次消灭陈国。在此基础上,楚国在陈地建县,穿封戌为县公。公元前529年,公子弃疾发动兵变,推翻楚灵王,自立为楚平王。

楚平王即位后,为了笼络人心,获取周边诸侯国的支持,于是让陈国复国。而这,成为陈国第二次复国的重要原因。当然,经历两次灭亡的陈国,已经是衰弱不堪了。到了公元478年,楚惠王在位时,第三次消灭陈国,彻底结束了陈国的历史。

最后,虽然陈国的历史结束了,但是,陈国君主的后人,却依然活跃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大舞台上。其中,就陈厉公妫跃之子——陈完(田完),早在春秋时期就逃到了齐国,并且在齐国走向了仕途。自此之后,陈完(田完)的后人在齐国开枝散叶,成为齐国的一个卿大夫家族。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

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吕氏从此退出齐国的历史舞台,而这,意味着田氏彻底取代了姜太公的后人,并统治了齐国,这就是田氏代齐,也叫田陈篡齐。总的来说,就春秋战国时期的陈国,因为夹在齐国、晋国、楚国、吴国等大国之间,可谓朝不保夕,其之所以能够两次复国,不是因为自己实力有多强,主要是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制衡关系和楚国的争霸需要。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