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府修建大观园花了多少钱?是何来源?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别墅,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想要整明白贾府盖大观园花了多少钱,首先我们要算一下大观园的具体面积有多大。
红楼梦》第十六回原文中,贾蓉说:“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
这里的三里半应该是大观园的总周长,因为要是一个边长的话,就太大了,快赶上一座古城了。
古代的一里是180仗,1800尺,明清两代一营造尺相当于32厘米。这么算下来一里为576米,大观园周长三里半可换算为2016米,按照正方形来折合,每个边长长约500米。
这已经很大了,须知道宁荣二府的面积其实也没有很大。
《红楼梦》第三回说,从宁府大门到荣府大门,“二府之门相隔没有一箭之路”
一箭射出的距离大约有200米,这是两府门之间的距离。
再参考清代规模最大的一恭王府,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宁荣二府一般不可能比恭王府更大。
我们姑且就按照大观园是个正方形来算,这样比较方便(没错,我就是数学不好想省事儿)。
那么边长为500米的大观园,总面积应该是250000平方米,换算为25公顷。请记住这个数字。
建一个25公顷的皇妃行宫需要多少钱呢?
但是作者有意模糊了修建成本的问题,我们先找一个参照物来看一下,那就是颐和园。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其前身为清漪园,后被英法联军焚毁。后由慈禧花费巨资重新修缮。
但是吧,慈禧重修颐和园的费用又是个谜。
现有康有为在给李提摩太的信中说慈禧太后把修建铁路和海军经费共计六千万两白银都拿去修了颐和园。但是仅仅过了半个月,他在对《中国邮报》记者谈话时改变了说法。坊间更是说法不一。
莫慌,幸亏颐和园前身的清漪园修建费用还是可查的。乾隆修清漪园的费用由内务大臣整理出来,总计耗资约为四百四十万,共计五十六个项目。
清漪园的建筑面积占地约242公顷,相当于10个大观园那么大,总建筑殿台楼阁五十六个项目,花了440万两银子。
请注意这个数字,应该是基础建筑和硬装的费用,不包含内部软装和陈设。
再来对比贾府占地约25公顷的大观园,别看在和清漪园面积上没法比,但是建筑项目却不少。
如省亲别墅、怡红院、大观楼、潇湘馆、秋爽斋、稻香村、紫菱洲、蘅芜苑、栊翠庵这些独立的院落建筑就不必说了,还有沁芳亭、缀锦阁、凸碧馆、凹晶馆、滴翠亭、芦雪庵、藕香榭、牡丹亭、红香圃等等其它休闲娱乐场所,更有厨房、议事厅等,加起来大大小小不下三十个多个建筑项目。
因为建筑项目多,红楼梦作者又一贯喜欢“真事隐去”的写作手法,那么我们就姑且按照30个主要建筑项目计算,相当于清漪园一半。
费用折合一下来看,就是220万两。
再次提醒,请注意这个数字,只是基础建筑和硬装的费用,不包含内部软装和陈设。
我们再结合书中提到的大观园建设花费内容来看一下:
《红楼梦》第十六回原文:先令匠役拆宁府会芳园的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如此两处又甚近便,凑成一处,省许多财力,大概算计起来,所添有限。
先说此园借了东府里的会芳园,首先不用买地,省了一大笔,然后又挪用了荣府旧园中的很多基础设施,又省了一笔花费有限。
这里我们先把220万的基础建筑费用里扣除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的所需费用,估计也不是什么大数,把零头抹了差不多,总计可以算算200万两。
另外书中提到的具体数字是:
采用甄家帮忙收着的五万银子,其中三万用于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下剩的二万等置办花烛彩灯及各色帘栊帐缦。
但是,贾芸不过在角落种几棵树,就先支了二百两,王熙凤一个“金自鸣钟”就值五百六十两银子,那大观园三四十处的布置装修肯定也不是小数。
林林总总粗略算一下,贾府大观园绿化建设、各处重要院落的软装布置,一应家具古董陈设合计开销,没有一百万恐怕搞不定。
这样的话,加上之前基础建筑和硬装的费用200万,大概就是300万两银子的总费用。
再结合第七十二回,夏太监派小太监来勒索荣国府。贾琏躲在后面,凤姐在前面应酬。小太监走后,贾琏提到“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
倒是正好可以对上这个数目。
300万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呢?
刘姥姥说20银子是他们庄户人家一年的开销,修建一个大观园足够15万个庄户人家吃一年的,假设一家五口人,也就是75万庄户人一年生活费。
清朝初期,北京内外城人口约11.7万户,55.6万人,至乾隆末年(1795年),北京内外城人口约15.74万户,74万人,其中内城约11万户,50万人,外城4.74万户,24万人。
这样看来,300万两真的是天文数字了!怪不得赵嬷嬷说当年贾府在姑苏扬州接驾时“银子花得像淌海水似的”,而江南甄家接驾四次,“银子成了土泥”,就连元春游幸的时候都难免感叹奢靡。
二、林如海到底留给黛玉多少钱?
林黛玉出身高贵是没错,但很多人都认为林黛玉家特有钱我真的不敢苟同,书中全文也没有一处明写黛玉的遗产问题。
支持林家有钱的理由无非是林家是列侯之家,累世公卿,林如海又是盐政肥差云云。但真的是这么肥事吗?我们来看一下:
红楼梦第二回原文:(贾雨村)那日偶又游至维扬地方,闻得今年盐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未久。原来这林如海之祖也曾袭过列侯的,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只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到了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
划重点:四代列侯、前科探花、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
1、四代列侯:
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讳,改为列侯。《红楼梦》是架空小说,成书于乾隆朝,林家的列侯且贾府的国公低一级。再参考清朝镇国公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封建等级森严,列侯的俸禄不可能高于国公。
2、前科探花:
一般“前科”是指上一科,或两科,时间太长的话一般会说XX年探花。殿试三年一考,林如海中探花可能不超过6年。
3、兰台寺大夫:
虚构的官名,御史府为兰台寺,言官,清朝正三品督察院御史,文官,每年工资总数为:130两银子, 130斛禄米, 6000两养廉银子。
4、巡盐御史:
黛玉五岁,林如海才当巡盐御史,黛玉十一二岁,林如海就病死了。也就是当了五六年。清代巡盐御史五定品,但俸禄低,权力大,油水多,被称为肥差,但是清朝盐课税的总收入一年不过才几百万银子,巡盐御史一年的养廉银子是一万两。
假设林如海当了五年巡盐御史,要是想贪污二三百万的银子,加上上下打点,他贪污的总数可能要超过一千万两。这么巨大的数额,皇帝想不知道都很难,那么一旦爆出来,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林黛玉也会被牵连。
但是各位看官细想,林如海安稳的当了五六年的巡盐御史,证明皇帝一直很信任他,皇帝又不傻,不可能信任一个巨贪大蛀虫好几年任此要职。再者,林黛玉在贾府长得好好的,纵观全书,也没有林黛玉被他爹贪获罪污牵连的任何线索。
这里还要结合以下曹雪芹家的背景。
康熙一朝的巡盐御史一直是曹寅和李煦轮流当的,的确也捞了不少钱,填了两家的亏空。但是,曹李两家的亏空一是接驾的费用,二是当时皇子们的搜刮,康熙心里明镜一般,所以默认用默认用盐政上的钱来补亏空。
也就是说巡盐御史这个差事虽然捞钱的机会多,但是也是非常敏感的,朝廷里无数双眼睛都盯着,就算是贪也是最终花到了皇帝身上,巡盐御史自己基本捞不到多少。
林如海就算是和曹寅和李煦一样,捞钱贪污也是在为皇帝干出力,累死累活早早把命搭上了。
最后说一点,林如海没有贪污的必要,他都五十岁了,就一个亲闺女,家族也没什么人丁,也不准备续弦生儿子了,您说他贪了钱留给谁呀?
原文说: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
贾母说:林家的人都死绝了。
紫鹃说:林家实没了人口,纵有也是极远的。族中也都不在苏州住,各省流寓不定。
如果是为了贪而贪,我感觉林如海作为林黛玉她亲爹干不出这种事来。
看看林黛玉清高风雅,就知道林如海也是个品行高洁的清官。况且他又赞赏交好和贾政这样端方的人,绝不是那种钻进钱眼里的人,而且黛玉进贾府才带了两个人,可见林家开销也不大,不像贾府靡费无度,亏空严重。
当然了,林家毕竟是四代列侯之家,就算俸禄低,林如海清正廉洁,但难保他的上几代祖宗没有灰色收入是不?但按照皇帝能额外赏赐他家多袭一代侯爵的情形来看,林家的列位祖宗应该也不是和珅、元载、贾似道之流。
否则急于攀附书香清流的荣国府也不会把金尊玉贵的嫡出大小姐贾敏嫁给林如海不是?林家或许也正如《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原文贾珍所说的:
贾珍道:“除咱们这么一二家之外,那些世袭穷官儿家,要不仗着这银子,拿什么上供过年?
再有一条,林家这样的侯爵公卿之家,就算再清贵节俭,家里的吃穿用度、仆佣开支以及外面的人情往来都不会是小数。且看黛玉初进贾府的时候,她目之所及,仆妇丫头的等级,荣国府的家具摆设她都是门儿清的,绝非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可见林家的吃穿用度也不会比贾府差太远。
所以,要算林如海给黛玉的遗产不仅要看林家进的钱,也要算林家开支的钱。剩下的才是能留给黛玉的。
综上所述,林家的遗产还是有的,田产、铺面、地租必然也都是有的,贾敏的嫁妆一定也不是一个小数。林林总总加起来,您要说有几万两、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两我觉得都有可能,但要说有二三百万大概是真没那么多。
再说一下贾琏在林如海遗产事件中的作用
话说贾琏被贾母派来护送林黛玉,帮助料理林如海后事,肯定是要插手林家遗产的。但他出现在这里的作用应该主要是帮助黛玉出面和族人分割遗产,而不是贪污私吞遗产。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大明令·户令》规定:“凡户绝财产,果无同宗应继者,所生亲女承分。无女者,入官。”而清代女子的财产继承权可以通过遗嘱来确定,被继承人可以通过遗嘱给女儿一部分财产;在户绝的情况下,女儿可以继承所有财产。
林如海虽然没有儿子,但还有堂族,林家世代累积的所有遗产,就算林如海夫妇的私产都写了遗嘱给黛玉继承,可是那些四五辈子积攒的田产、铺面、祭田、义学等等是不可能都属于黛玉一个人继承的,这就需要请官府出面合理分割。
黛玉一个年幼柔弱的孤女,她如何能抛头露面去做这些事,如果没有贾府撑腰,没有贾琏这个表哥帮忙出头,黛玉可能连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都很难到手。
当然了,琏二爷是“油锅里的钱都要捞来花”的主,他对林家的遗产肯定是要雁过拔毛的,但是别忘了上头还有贾母盯着,他不敢拿太多,更别说全部私吞了。贾琏没那个熊心,他就是色胆比较大而已。
还有,明、清两朝的货币制度,基本是以铜钱和白银为主,银票这玩意儿是到了清末咸丰三年国库空虚,没办法了才开始首发户部官票,这时间远在《红楼梦》成书之后。参考《红楼梦》 第十三回贾蓉捐龙禁尉的时候,戴全就是要的现银。
戴权道:“若到部里兑,你又吃亏了。不如平准一千两银子送到我家就完了。”
而且在当时,田产、铺面等不动产变现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二三百万两白银也不是说运就能运的。
三、修建大观园的钱哪儿来的?
好了,既然林家是不太可能有两三百万巨资给黛玉的,那么盖大观园的钱是哪里来的呢?
这个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原文中可以看出端倪,贾珍、贾蓉和乌庄头过年期间议论贾府的经济状况:
贾蓉等忙笑道:“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二年,再省一回亲,只怕就精穷了!”
贾珍笑道:“所以他们庄客老实人:‘外明不知里暗的事’,‘黄柏木作了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
这说明修建大观园花的是贾府自己的钱,但真的是几乎倾囊而出装体面,再也掏不出这么一笔钱了。
别看林家几代列侯没有多少钱,人家是世禄之家,书香门第,和贾府走的压根儿就不是一个路线。
林家没有钱,不代表贾府没有。贾家一门二国公,四大家族互相勾连,王家是专管进宫朝贺的外交官员,薛家是几代皇商,“金陵王”“丰年好大雪”可不是白说的,都是挥金如土的巨富大家。
而且按照王夫人羡慕贾敏金尊玉贵,贾母过惯了奢侈华丽的生活方式,就连吃个茄子、喝碗荷叶莲蓬汤都能吃出花儿来。可见贾府的日常开销非常奢侈,要是光靠二位国公的工资,别说撑过三代近百年,可能三年都困难。
所以,除了国公的俸禄,公开的田产、地租等,贾府还是有很多灰色收入的。可能祖上不少有与王家、薛家勾连做一些贸易经商活动,还有很多官员拜码头的孝敬也不是小数。
最重要的一点,贾府的老爷们不讲什么清高体面,不仅与皇商交联,更是大肆结交四王八公,勋贵大臣,这其中又有多少利益牵涉,实在难说。
总之呢,贾府侯门百年,荣宁二府存下个几百万家当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否则别说那些老爷太太们的奢侈生活,就是几百个金奴银婢的月钱也发不下来。
哪怕没落时代,也是倒驴不倒架,就连晴雯这样的丫头不过几年也攒了三四百两银子的财产;秦可卿一个葬礼办的那样排场,何况是贵妃省亲这样光宗耀祖的大情,哪怕倾囊而出也要置办的体面才行。
三百万两修建大观园,虽然是一笔巨款,但是贾府还是有这个家底的,但恐怕也真的是家底了。
四、黛玉继承的遗产去哪儿了?
那么既然大观园修建花的不是黛玉的钱,黛玉继承的遗产去哪儿了?
她一个人在贾府吃穿用度也花不了多少钱,哪怕只有几万银子,也不该听不见响声就没了呀!
林如海留给黛玉的遗产很可能是被最亲近的外祖母、新任监护人、贾府最高当家人——贾母保管了,包括贾敏的嫁妆,都在贾母的小库房里,只等到黛玉成年出嫁,作为陪嫁一起给她。
可惜的是黛玉没有等到出嫁就早逝了,而林家的遗产恐怕早在黛玉死前已经被消耗干净,填了贾府的财政窟窿。
之所以这样推测,是因为贾府真的很缺钱很缺钱,入不敷出很多年。
别说几万两,几十万两,就是几千两恐怕也不会放过的。
贾府的经济状况早在黛玉进贾府之前就已经衰败了,由管事周瑞的女婿冷子兴说出来: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人口日多,事务日盛,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元春省亲之后需,荣国府中的财政危机越来越严重,甚至于到了后面,当家人贾琏和王熙凤,已经开始想法设法典当东西,维持家中的开支。
连清高的林妹妹也知道贾府的财政危机: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原文:“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贾珍更是一语道破了贾府内囊尽空的玄机: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原文:“……那府里,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却又不添些银子产业,这一二年倒赔了许多……”
一句话:花钱的地方多,挣钱的地方少。
贾母、王夫人、宝玉、一众姐妹的日常开销就不说了,还养了一堆的丫头,就连省亲后的小戏子也留在家里养着。
府内一应吃喝用度都不知道俭省,还是如同往常一样奢侈靡费:
贾敬过生日摆席唱戏闹两天;
王熙凤过一个生日都要花一百五十两;
一年里的大小节日、大小主子生辰都要花钱。
外面诸多勋贵之家各种人情往来又是一大笔开销,宫里的元春更是一个赔钱的无底洞,尤其后期那些太监纷纷三五不时来敲竹杠,每次都是几百两。
花钱的地方如此多,进钱的地方又那么少。
贾赦袭爵位的俸禄可能还不够养小老婆的,贾政的俸禄不够养清客相公的。
荣国府田产庄子一年进项不过和宁国府一样,是三五千两银子。
此时薛家已经败落,自家生意也顾不上了,贾府丧失了一大笔灰色收入。
王府王子腾之所以能步步高升,若一路贪污腐败,又怎么会被皇帝重用?最后王子腾一死,贾府更是连个朝堂上靠山也没有了。下面的官员又有哪个会来巴结他们呢?
王熙凤当了金项圈、自鸣钟,王夫人当了四五箱子大铜锡家伙,贾琏又哭求了鸳鸯开了贾母的小金库典当换银子补亏空,贾府都到了这步自顾不暇的田地,还能留着黛玉的现钱不花才真是活见了鬼呢?
怪不得探春连赖大家花园子里年收益的200两银子也看在了眼里,管家的时候力主兴利除弊,她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可见昔日煊赫的侯门公府贾家,穷途末路到了此等境界还不知道省俭,探春的努力也不过杯水车薪,就算皇帝不来抄贾府,他们也应该也撑不过三五年,就会自行灭亡的。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贾府的确是侵占林黛玉的家产,但是数额应该没有百万之巨,修建大观园的费用贾府扒拉扒拉家底还是够用的,但是省亲之后渐渐就真的后手不接了。所以黛玉的所继承的林家遗产,若有现银之类,估计早已经被填了贾府的亏空。
另外诸如贾敏嫁妆之类的物品或林如海的收藏之类,在黛玉和贾母都在世的时候或许还有些顾忌,等二人离世后必然被侵占瓜分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