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宝玉为什么要将成窑杯子送给刘姥姥?
在《红楼梦》中,出现了较多的茶具,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妙玉在红楼梦中虽出场次数不多,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人物,她不仅入金陵十二钗正册,还排名第六。排在了贾府小姐贾迎春的前面,最重要的是她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唯一一个与贾府没有关系的女性,这样的身份原本就让人猜疑,再加上她那些不俗的茶具,更是让人对妙玉的神秘身世感兴趣。事实上宝玉送给刘姥姥的那件稀世茶具,就已揭开了红楼梦中妙玉的神秘身份。
一、不俗的成窑杯子价值连城,暗示妙玉的身份在贾府之上。
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语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这金珠玉宝一概贬为俗器了。”
从妙玉的口气里,可以看出她这里的茶具个个都是不俗的稀世珍品,至少贾府就拿不出这样的东西,可见妙玉的身份至少在贾府之上。
而那件成窑杯子,据资料记载,也算是当时比较名贵的茶具,成窑五彩就是明朝的成化斗彩,在明清时期价值连城,可以说算是稀世珍宝,这样的东西妙玉不仅有,而且刘姥姥喝了,她嫌弃脏了,不让收进来,让放在外面。借用宝玉的话来说,就是妙玉嫌弃脏了,不要了。
妙玉当时的身份,只是寄居在贾府的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现在的电影或者电视剧都把妙玉演成了一个道姑的形象,总之不管是道姑还是尼姑,妙玉的身份和气魄,都让人觉得她的来头不小,至少在国公府之上。
按照古代公侯伯子男的爵称,贾府已是两门国公府,也算是当时社会的名门望族,身份地位不俗。但在妙玉的眼中,贾府却未必能拿出她这里的茶具,可见,妙玉的出身至少在贾府之上。排在公之上的就是王爵,因此有人怀疑妙玉是坏了事的义忠亲王的女儿。
事实上,从妙玉不俗的茶具来看,妙玉的出身确实不低,至少出身王府。但说是义忠亲王的女儿还是缺少证据的,毕竟根据清朝的抄家制度,一旦这个家庭被抄,家庭成员很难全身而退,即便是娘家出身显赫,也难以保全。像与曹家有亲戚的李熙家被抄时,这家里的儿媳妇虽然娘家出身高,但她还是被派到傅恒家做了傅恒的乳母。
可见,即便是亲王被抄家,其家庭成员也难以保全富贵,虽然妙玉带发出家,但难免也受牵连,绝不是邢岫烟口中所说的为权势所不容那样简单。因为在封建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妙玉即便是躲到贾府,也躲不出皇帝的手心。何况贾府若是知道妙玉的身份,绝不会拿自己家的前途开玩笑,把妙玉收留在府里。由此可见,妙玉的出身应该是王府之家,但说是义忠亲王的女儿却缺少证据,难以说服人。
二、从妙玉不俗的茶具,看她的神秘身份。
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妙玉斟了一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妙玉这里不俗的茶具,至少有四件,有黛玉用的、宝钗用的,还有她自己用的绿玉斗,当然还有原本给贾母用后被刘姥姥弄脏了的成窑五彩杯子。
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 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从中可以看出,妙玉的这几件茶具,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不仅有王恺珍玩的字迹,还有苏东坡之语,这样的茶具不仅透着富贵,更透着妙玉家室的显赫,所有妙玉才能对宝玉说出“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这样来看,妙玉的茶具件件都不是俗品,都是价值连城的东西,连贾府这样的两门国公府都没有这些无价之宝,看来妙玉的出身远在国公府之上,至少是王府。但这些又与邢岫烟口中的为权势所不容才投奔到这里避难,又有了一些矛盾。
书中林之孝家的介绍妙玉是官宦家的小姐,王夫人为此还下帖子请了她来。但从妙玉这些不俗的茶具来看,妙玉又岂止是官宦家的小姐这样简单的身份,妙玉即便不是亲王的女儿,也至少是郡王府的女儿,不然她的那些价值连城的茶具就无法解释的通了。
根据清朝宗室的分级,头四级就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后面就是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既然妙玉的身份远在公府之上,应该是在宗室的头四级,按照头四级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的分级,从妙玉的那些不俗的茶具,可以看出妙玉的出身应该至少是郡王之家,那些稀世珍宝不是贝勒和贝子之家所能享有的。至于义忠亲王,这个身份虽然合适,能解释得通,也与妙玉那些不俗的茶具能够匹配,但不符合清朝的抄家制度,因此说妙玉是义忠亲王的女儿就缺乏事实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