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

红楼梦中黛玉在贾府过的是是什么样的生活?真的不幸福吗?

林黛玉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探寻。

黛玉初进贾府的时候,两位舅母对她也是十分客气,邢夫人比王夫人看上去还热情些,王夫人看似客气的背后,还藏着自己的小心思,她嘱咐黛玉要远离宝玉,她这样做不是单纯的为了黛玉好,而是怕贾母为宝黛张罗婚事,希望借此敲打黛玉,让她远离宝玉。

不曾想越是阻拦的情感,越容易产生。宝黛在贾母的安排下,开始不仅同住一室,而且耳鬓厮磨,他们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只是那个社会环境下,自由爱情不被接纳,宝黛虽然心中爱着彼此,但都不敢说出来。

在这样的折磨着,黛玉的身体时好时坏,王夫人借机换掉了黛玉的大夫王太医,让一个鲍太医给她看病,结果黛玉的病没有起色,贾母又让换成王太医。

贾母虽然疼爱黛玉,但她毕竟足不出户,很多事情,黛玉不好直接找她要,就像燕窝。黛玉的身体需要燕窝滋补,因为她在贾府是寄居,不好张口问舅母要这些东西,好在宝玉知道后告诉了贾母,这样黛玉才有了燕窝。

之前读的时候,我不曾留意这些细节,现在想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黛玉在贾府的日子过得战战兢兢,并不幸福。

原本六岁的孩子还不懂事,但黛玉因为失去了母亲的庇护,不得已要投奔外祖母家。黛玉真正在贾府生活的日子不短,这期间她应该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在今天还不懂事,还需要父母的呵护和陪伴,但六岁的黛玉已经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当宝玉的丫头晴雯不给黛玉开门的时候,黛玉原本是生气的,也是伤心的,但她仔细想自己如果真的赌气就不好了,毕竟舅舅家不是自己的家。

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

这段话中黛玉的心理描写特别细腻,她明白自己如果真的恼了,就没有意思了,毕竟舅母家不是自己家。自己到底是客居,父母双亡无依无靠。黛玉的这种感悟和感受,也正印证了《葬花词》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悲苦。

二、爱情里,孤傲的黛玉。

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在爱情里,她爱的执着专一,也爱的孤傲。葬花词里满篇都是黛玉的肺腑之言,尤其是黛玉对爱情的渴望,对幸福的追求不能实现和满足时,她表现出的那种孤傲,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不甘和孤傲,让黛玉宁愿“质本洁来还洁”,也“强于污淖陷渠沟。”

不了解黛玉的人,认为她只会哭,只会掉眼泪,实际上黛玉的性格特别的倔强,不愿意屈服,更不愿意委曲求全。有人说贾母当初看好薛宝琴有效仿娥皇女英的打算,把薛宝琴和黛玉都嫁给宝玉。事实上,书中并无确切的证据证明贾母有把薛宝琴嫁给宝玉的想法,倒是与王熙凤演过双簧。如果真的如此,相信黛玉宁愿一个人孤独,也不愿意与人分享宝玉的爱,当然宝玉的妾不一样。黛玉就曾看好晴雯做宝玉的妾,只可惜晴雯最后被撵。

可见,在爱情里,黛玉爱的孤傲。她的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做法,也说明了她的人生态度和不愿意屈服的性格,也注定了她的悲剧结局。

三、伤心一曲葬花词,写尽黛玉人生路。

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首葬花词以花喻人,以黛玉的口气,把花与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富察·明义曾《题红楼梦》绝句说:“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在这里,我把这句话改成“伤心一曲葬花词,写尽黛玉人生路”。

《葬花词》中,黛玉一语成谶,将自己的命运结局暗藏在词中。当时黛玉心里特别没有安全感,一是自己孤女的身份寄居在贾府,虽有外祖母的疼爱,但却过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生活。

黛玉自己父母双亡,她的婚事无长辈做主,贾母虽然有意,却没有提前为她们定亲。黛玉有一次终于抓住了薛姨妈这个救命稻草。不仅认薛姨妈做干妈,还把自己的婚姻大事寄托在薛姨妈的身上,可惜薛姨妈没有完成

黛玉因为在爱情里没有安全感,在贾府处处与宝玉闹别扭,明白宝玉的心情之后,虽不再闹下去,但却缺乏应有的安全感。这曲葬花词中,黛玉唱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宝玉虽不知是黛玉,听她唱到这句话的时候,宝玉哭了。宝玉不忍心这些姐妹们都老去,更不愿意她们都嫁人,尤其是黛玉,如果黛玉嫁给别人,那同样是在摘宝玉的心,宝玉岂能不悲戚。

可见,伤心一曲葬花词,写尽黛玉人生路。黛玉在葬花词中的一语成谶,也为她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当然宝黛的爱情也注定成为悲剧,黛玉泪尽而亡遗稿虽丢失,但在这段葬花词中却有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