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炎炎夏日时皇帝都是用哪些办法来避暑的?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欣赏。

炎炎夏日,太阳骄阳似火,温度张扬的攀升,空气中感受不到一丝凉风,如同笼罩了一个巨大的蒸笼,在这种情况人只要多动一下都会大汗淋漓。幸而现在基本每家每户基本都安装了空调和风扇,夏天吃着冰西瓜,吹着空调好不爽快。

试想古代,不仅没有这些避暑神器,人们还得穿着长衣长裤里三层外三层裹着。皇上为了子民还有朝中上下,也不得告假休息,整日除了例行的早朝,还需要批奏折处理公务,这一系列的工作下来加上三伏天的高温,谁又能受得了呢?

不过古人自然有古人的智慧,办法是人想出来的,他们当然也有自己的“避暑神器”。

“神器一”冰块

冬日天气寒冷,水达到了凝固点就会开始结冰。古人收集到一些冬天的冰块,保存在冰窖里,夏天的时候就可以拿来降温避暑。

在《燕京岁时记》有这样一段记录:“冬至三九则冰坚,于夜内凿之,声如錾石,曰打冰。三九以后,冰虽坚不能用矣。”这是古人通过长期的集冰得到的经验,他们发现冬至过后,三九天的冰块最为坚硬,更容易保存,四九天之后再结的冰就不能用了,跟可能会在保存的中途融化。

虽说是收集到了冰,但要一个冰块能从冬季到储存到夏季还不融化,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可绝非易事。不过古人也是想出了相应的方法的,他们虽然没有冰箱,但是可以自己修建冰窖。

西周时期,王室会派人从地上挖出一个空间,也被称为冰窖,可用于储存冰块,当时还专门设立了凌人这一职位专门管理藏冰事宜。只是冰窖中的藏冰环境还比较简陋,冰的保存效率并不高,大概只有三成左右。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了“冰井”的冰窖形式,它的冰块留存率就高了一些。

三国时期,曹操为了储藏冰修建的冰井台,在东晋陆翙的《邺中记》有着详尽的介绍。书中提到冰井台一共有三座冰室,每个冰室中都含有一个冰井。冰井储藏冰块的原理与普通水井类似,大家都知道,水井中的水总是冬暖夏凉,冰井就是利用地下的温度来存储冰块的。

冰井大概深约15丈,也就是五十米,其下方设有专门的排水装置。冬季的冰块经过密封放入冰井,到了夏天基本也不会损失太多。

清史记载,当时北京城内一共修建了18座大型冰窖。慈禧太后惧热,在这方面极其会享受,据说那年冰窖里的冰块大多都被慈禧太后给用完了,而这些冰块原本是供给皇上使用的。

“神器二”冰鉴

古人拿出冰块后怎么用呢?总不会是人手抱着一大块冰降暑吧,冰融化后的水会弄湿衣物,姿态看起来也不太雅观,在威严的皇宫里,要真这么做,恐怕皇上见了也会大喝一声“成何体统!”

有了冰块之后,古人自然也想出了冰的各种用法,还发明了一种盛放冰的容器,冰鉴。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一般是用青铜或者木头制成的,它看起来就像一个盒子,只是它的造型比较精美,刻有繁复的装饰,看起来才格外的别致。

在民间,人们常常会把在集市上买来的冰装在这木盒子里,这大概是最早的自制空调了吧。只要有它在的屋子,保准比别的屋子要凉快好几度。除此之外,炎炎夏日,人难免没有食欲,吃不下的饭菜,加入冰块特制佳肴,在解暑的同时还能大快朵颐,好不快活。

后来这个装冰的箱子,被老百姓叫惯了,久而久之就叫成了“冰箱”。这个称呼沿用至今,现在家中一般常用的立式藏冰的容器也就被称为冰箱。但实际上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这名字之间还存在着一些误会。

古意中“箱”为上下翻盖的盒子,“柜”为左右开的的盒子,我们家中大部分采用的立式冰箱实际都是左右开门,因此应被称作“冰柜”,而超市中用来冷冻速食产品以及冰淇凌的才应该被称为“冰箱”。只是由于先入为主的观念,前者刚被引进中国的时候就占用了“冰箱”的名字,而后者也只能将错就错了。

“神器三”避暑山庄

到了夏季,其实即使是有冰块,也免不了身边的环境还是燥热,所以在修建了避暑山庄之后,皇帝就不再拘泥于深宫之中,都会选择去自己修建的行宫中避暑。

清朝的康乾二帝就曾在现今的河北承德依旧是当时的热河,修建了一座避暑山庄。

热河毗邻草原,又到处是湖泊,夏天的时候气候还能凉爽怡人,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避暑胜地。避暑山庄也修建的极为雅致,内部有山有水,绿树环山,清朝的工匠无疑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从开始到完工足足修建了九十年,每一院都打造出了别样的景致。为了使避暑的效果达到最好,皇帝下令将寝宫建在了湖畔边的高土上,每至入夜,几乎连扇子都不用扇,就能浑身舒爽的一夜好眠。

那时,皇帝白天去木兰围场狩猎,晚上就回到避暑山庄纳凉,夏天也变得不那么难熬了。

只是后来到了嘉庆年间,嘉庆皇帝于此病逝了,这地方也变成了一个伤心之地,此后也再无皇帝来过这里。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城终是抵挡不住英法联军的入侵,咸丰皇帝才逃难于此,只是咸丰皇帝也因病在这座清雅的避暑山庄去世了。自此以后,再无清朝皇帝问津。

杜甫诗中有云:“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釜山县志》中记载:“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帝王以及达官显贵家底殷实,炎热夏日有的是办法和财力可以避暑,可怜一些平民百姓既没足够的钱解决炎热问题,还要终日为自己的温饱在外奔波,人脆弱的身体终究又怎能抵挡得住在烈日的“蒸烤”下整日忙做呢?

现如今,出门在外,交通工具都开着空调,办公上学也有风扇和空调降暑,即便中了暑市面上也有不少清热的药物帮助缓解中暑症状,这差异实在令人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