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四至十四节,原文、译文及注释

《孟子》,儒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所著,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也是四书中篇幅最长,部头最终的一本,直到清末时期都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共七篇,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其学说处罚点为性善论,护长德治。

《离娄下》共三十三章,第四、第五章意义和第三章相仿佛。接下来的若干章,或讲礼和义不能似是而非;或讲好人贤人必须负起教育其他人的责任,否则和其他人本质上也没有区别;或讲有人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或讲不要背后说人坏话;或讲孔子从不做太过分的事情;或讲有德之人,不必事事讲信用,却一切必须符合“义”;或讲有德之人,必须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或讲侍奉父母,尚不足以承担大任,只有妥善地给他们送终,才足以承担大任;或讲学习研究要靠自觉,如此才能左右逢源;或讲博学详说,是为了执简驭繁;或讲用善教育人,才能使人心服,才能王天下;或谴责阻碍任用贤人;或指出有源之水,终将流入大海,而无源之水会马上干涸,因此人不能如无源之水求取虚名,必须追求实至名归。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四至十四节

【原文】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孟子曰:“中也养1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2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3,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译文】

孟子说:“士人并没犯罪,却被杀掉,那么大夫就可以离去。百姓并没犯罪,却被杀掉,那么士人就可以搬走!”孟子说:“君主如果仁,没有人不仁;君主如果义,没有人不义。”有德行的人是不干的。”孟子说:“品质好的人教养品质不好的人,有才能的人教养没才能的人,所以人人都喜欢有好父兄。如果品质好的人不去教养品质不好的人,有才能的人不去教养没才能的人,那么,所谓好和不好,他们的间距也就近得不能用分寸来计量了。”

孟子说:“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

孟子说:“说人家的坏话,有了后患,又怎么办呢?”

孟子说:“仲尼不做太过分的事。”

孟子说:“有德行的人,说话不一定要句句守信,行为不一定要贯彻始终,只要义之所在,必定全力以赴。”

孟子说:“有德行的人,是能保持天真纯朴童心的人。”孟子说:“光能〔妥善〕赡养父母,还不足以承担大任务,只有能〔妥善〕给他们送终才足以承担大任务。”

孟子说:“君子得到高深的造诣,所依循的正确方法,就是要求他自觉地获得。自觉地获得,就能牢固掌握它;牢固掌握它,就能积蓄很深;积蓄很深,就能左右逢源而取之不尽,所以君子要自觉地获得。”

【注释】

(1)养:教养。

(2)资:积。

(3)原:“源”的本字,字形像山崖边泉孔中有水涌出;而“源”是“原”的后起加形旁字,类似“暮”与“莫”、“燃”与“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