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明朝为何会形成大规模的流民现象?朝廷是如何控制与管理的?

从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后,流民问题一直是历代王朝所面对受统治者重视的社会问题。到了明朝,流民问题更是贯穿了整个朝代。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中国古代社会对流民的定义是:他们的成分复杂,可能包括相当广泛的社会阶层,但始终以农民为主体;由于自然的、政治的、经济的或其他重大社会变动的原因,被迫远离家乡,到自认为可以避难求生的地区流动迁移;对于他们的迁移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官方是不愿接受的,并要进行程度不同的行政干预。

明代流民问题层出不穷,且与明朝相始终。明朝境内的流民问题日益严重,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统治者则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使之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进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但在统治者美好的愿望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流民问题还是初见端倪。

从明洪武年间到正统年间,流民问题不曾间断,时轻时重,特别是在仁宣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流民。

古代人民视土地为生命,一般没有特别重大的事情发生时,人们是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这也是一直影响我们现代安土重迁、落叶归根思想存在的原因,因此使人民背井离乡,走上流徙之路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

一、明朝为什么会形成大规模的流民现象?

1、自然灾害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之多,世界罕有,特别是古代时期,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以及人们的认知有限,人们对自然灾害不能有很好的认识,对其存敬畏之心。

明代已处于封建社会后期,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很高,据记载,明朝 200 多年的历史中,各种灾害竟达 1011 次之多,而且多数自然灾害是同时发生,其严重程度更是无法估量。

而有灾必有荒,灾荒的发生必然会对农业的生产造成破坏,农业减产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也会对国家的赋税收入有影响。

像在灾害特别严重的情况下,人民无粮交税,生活饥馑,势必会流徙他地,寻求生活出路。进而对明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且是多方面的。

2、人地矛盾突出

由于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以及后期统治的衰落,元朝的政治江河日下,元末盗贼四起,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大部分地区都遭到战争的迫害。

明朝疆域所辖地区耕地资源较少,多山地和丘陵,其面积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平原面积却不足百分之二十,所以明朝存在很严重的人地矛盾问题。

在古代小农经济的社会中,人民把土地看的很重要,一般人们不轻易远离家乡,而由于地少人多,往往好多人无地可耕,无以为生。

也正因此他们会走上流徙之路,而政府又有移民屯田的政策,给予人们补给,而人们为了寻求生存出路,迫不得已进行迁徙。因此明朝初期人多地少问题的突出是许多人口流移的一大原因。

3、地方官吏失职

从秦朝完成大一统,建立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之后,历代中央政府多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发展完善,明代在前朝的基础上也形成了本朝的行政管理系统。

其中与人民利益最密切相关的即地方行政官员,他们负责与人民生活相关的事宜,人们常把官员比作人民的衣食父母,说明这些官员对人们的重要性。

古代社会中不乏大量清官,他们始终注重人民的利益,当人民的利益受到危害时,往往上书皇帝,减轻人民的负担;

但也有官员压榨百姓,从人民身上索取,过着奢侈的生活,不帮人民办实事,甚至损害人民的利益。

但往往一些官员在面对灾荒情况时却不能如实上报,以此来避免影响其政绩,如此,中央政府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情,也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从而导致灾荒情况的严重化,进一步导致人民无以为活,逃徙各处。

三、明朝对流民实行规范性的管理和安置

1、减少向国家缴纳税粮

蠲免赋税这一政策贯穿于流民生成前后。明前期,自然灾害是流民形成的主要原因,有灾必有荒,灾害发生后人们会面临缺衣少食的饥荒。

饥荒发生若得不到好的解决,饥民极有可能会衍生为流民,为避免这些饥民进一步发展为流民,政府往往会采取蠲免赋税的政策,来减轻人民的负担。

但有时灾情严重,虽然政府针对饥民采取应对措施仍无法避免人民的流移,这时政府会采取诸如给牛、种子、工具的办法来招抚人民复业,在这一过程中同样会采取减免赋税的方式。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轻人们的重负,避免了更多的人走上流亡之路。所以这一措施的实行是很必要的。

2、政府定期赈济

政府不定期向灾区百姓提供财、物等方面的救助,进行有效的赈恤,主要以粮食赈济为主。民以食为天,粮食对于人们来说至关重要,但遇到灾害之后,农民辛苦耕作的粮食经常欠收,甚者遇大旱,土地荒芜、颗粒无收,人民即面临饥馑的状况。

面对此种情况,政府往往调集中央各部门以及鼓励社会人士提供赈济,帮助解决生存问题,以防止他们因饥荒,走上危害社会的道路。

3、劝富赈济

当有灾荒或流民出现时,政府会竭尽全力的进行救济,但有时政府的能力有限,所以时常有劝谕富民把家里的粮食分给饥民,以协助政府赈济的行为。

说明政府已经认识到民间社会力量的重要,利用他们的力量来辅助政府,同时为了鼓励更多的富人能够赈粮给饥民,政府常采取赐复的行为作为奖励机制。

政府通过这种荣誉表彰以及赐复的奖励来激励人们和政府一起帮助饥民度过难关。劝富赈济在当时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减小了因政府力量不足而造成更大的伤害。

明朝初期,针对流民问题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尽管不可能尽善尽美,但看出统治者在面对这一社会问题时的努力与转变,并不是一味的不变通的镇压流民,而能根据流民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正因为这些政策的实施,以及明初期的各位皇帝能够充分认识到民为邦本的重要性,才使得这一时期的流民得到有效的控制,没有形成压倒性力量的流民潮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