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是怎么获得多数关陇门阀支持的?杨坚称帝之路详解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知秀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杨坚称帝的故事吧。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六镇军阀起义暴动,动摇拓跋氏统治根基。此后六镇虽被尔朱荣平定,但却导致皇权旁落。高欢集团在几番斗争中击败了尔朱集团,拥立孝武帝。然而孝武帝暗自积蓄力量引发高欢抢先下手,将其驱离洛阳。
此后高欢拥立孝静帝元善见为东魏皇帝,关中大将军迎接孝武帝为正统。此时东西魏对立的局面在北朝形成。东魏名为拓跋元氏的天下,实则以宇文泰为首的关陇集团掌控朝政。自西魏到北周,宇文家族从幕后操作傀儡转变为走向台前,始终是关陇集团顶级世家。可是正当北周外部环境一片大好,国力持续增长之时,杨坚篡周建隋却一举成功。那么为何身为顶级门阀的鲜卑宇文家族会被自己集团内部的一位汉人朝臣所取代,并且得到了关陇内部的大量支持呢?
其实杨坚的成功更多的因素是时局趋势造成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时势造英雄。当时孝武帝西逃关中之时,宇文泰还只是关中一隅的一股势力,以其自身的嫡系势力并不能支撑起称霸天下的野心。然而高欢的强势促成了关陇河东的汉人世家坞堡势力加盟到宇文泰的北镇军阀阵营中来,孝武帝的投奔亦带来了大批洛阳的胡汉官僚集团。
当时的高欢凭借其六镇出身、前尔朱荣亲卫将领、渤海高氏士族在河北的分支、前北魏洛阳重臣等身份将河北坞堡势力、六镇在河北的力量、亲近自己的洛阳胡汉官僚集团以及尔朱军阀融为一体,可谓声势滔天。面对如此高压,关中在宇文泰的率领下,北镇军阀、洛阳系、关陇河东世家精诚合作、分工明确、浴血奋战、上下一心,最终顽强的将西魏政权延续下来了。
然而当政权稳固之后,事情开始发生了变化。作为关陇联盟的初代首领,宇文泰开始对西魏政权内部进行精妙调整,通过政治手段将北镇之外的势力不断排挤打压,进一步提高自己亲信的力量。就这样,当东魏实力受挫之后,慢慢站稳脚跟的西魏开始逐渐由宇文泰亲信集团主掌朝政,其余势力有被边缘化的风险。
作为宇文泰的继承者,宇文护同样倚重宇文泰亲信集团,并最终实现篡魏自立,建立北周政权。洛阳官僚势力和汉人世家坞堡仕途不顺,同为北镇的非宇文泰嫡系将领亦厄运连连。北镇元老八柱国之赵贵、倾向元魏向来独立于宇文泰的八柱国之独孤信,皆被诛杀。此时的杨坚因不甘做宇文护的附庸,同样位低权轻。然而宇文护执政时期并不仅仅是剪除北镇元老那么简单,为了独揽大权,宇文泰的两个儿子同样惨遭屠戮。
在关陇豪族和宇文泰亲信中,但凡不尊宇文护者皆有高位者惨遭杀害。宇文泰亲信集团维持不足一个世代便宣告分裂了。等到北周武帝宇文邕继位诛杀宇文护后,为了清除宇文护附庸势力,便开始扶持杨坚。不过这个时候的统治核心几乎全是宇文宗亲了,皇权为藩王掣肘的情况开始出现了。
北周武帝英明神武,乃一代明君。但为防范宗亲依旧限制齐王宇文宪、赵王宇文招等重要藩王的权力。武帝能看穿沙门对国力的损耗,因此发动改革以增强国力。奈何宇文邕在平齐后英年早逝,年仅36岁。
继承宇文邕皇位的是北周宣帝,不过宣帝为太子时与朝臣交往并不多,因此在上位之后忌惮自己的诸位叔王时,找不到太多势力牵制藩王。这时作为自己皇后父亲的杨坚成为其首要倚重的对象,杨坚本为功勋之后,作为牵制宇文宗亲的势力再适合不过了。于是成为四大辅臣之首的杨坚开始正如步入北周的权力中枢了。
北周宣帝为了将天下权力集于一身,大肆屠戮宇文宗亲,齐王宇文宪、重臣宇文孝伯、宇文神举皆遭杀。此举虽暂时解除了宗室掣肘与藩王威胁,却也破坏了宇文家族的政治基石,动摇了关陇集团的力量结构。
宣帝的行为不仅打压了宗亲藩王,以致使其近臣群体同宇文诸王之间势同水火。因此当周旋地病重临终,意欲召在外藩王回京辅政之时,刘昉、郑译等近臣矫诏拉拢杨坚辅政。在近臣们的计划中,两方相争,自身中立调节方可自保。奈何杨坚何许人也,人家直接以武力逼迫文武百官就范,掌控中枢后组建了自己的班底。就这样,以大丞相自称的杨坚取代了宇文家族成为北周的实际掌控者。
当时支持杨坚的人中间,既有关陇汉人豪族亦有鲜卑贵族,这些人都是自西魏开国后被几番洗牌边缘化的人物。当时的汉人在北周军政方面作用越来越大,但统治中枢核心却愈发难以进入,这些豪族因此选择了杨坚以图获取更大的政治利益。
当时北周的鲜卑与汉区别越来越小,当中的更有北魏元氏皇族选择了支持杨坚,更罔论其他被排斥朝堂之外的鲜卑勋贵。在随后发生的北周三方之乱时,这些人在关陇之外的北周皆反杨坚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抗敌并最终将叛乱平定。而正是在三方之乱时,杨坚完成了对关陇集团内部力量的新一轮洗牌。关陇门阀作为一个内部差异消弭殆尽、文武双全且上下同心的利益整体才算正是成型。
综上所述。宇文家族自宇文泰起,关陇联盟显然是西魏北周的立国之本,然而关陇集团虽是宇文泰组建八国柱十二将军得以成型,但却未被宇文家族当作嫡系对待,在一轮轮权力洗牌中,终于将自己置于孤立的险地之中,最终便宜了杨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