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如果不跑而是坐等朱棣的话 朱棣最后敢不敢对朱允炆下手

你真的知道朱允炆和朱棣吗?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朱允炆当初没有跑的话,朱棣会不会敢动朱允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01前言

朱允炆跑与不跑,都是朱棣的一盘菜,在位只有短暂四年的时间,就被四叔打得不知其踪,更别提他还坐在龙椅上等着朱棣,在朱元璋驾崩后,朱棣就有了夺权之心,他有黑衣妖道姚广孝的辅佐,策划出了一个靖康之难,朱允炆还能逃出朱棣的手掌吗!

朱棣为什么要动朱允炆?前因后果听我漫漫道来!

02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矛盾来自朱元璋当初立朱标为太子时,身为老四的朱棣,就非常不满,若论文武之道,朱棣丝毫不逊色大哥朱标,特别是在武治上,朱棣的暴、稳、狠与朱元璋极其相似。心中不服又无法说出口,还有些惧怕朱元璋的虎威,此时的朱棣羽翼也未丰满,只好忍气吞声。

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朱元璋按照封建世袭制,立了马皇后所生的长子朱标,而朱棣是淑妃李氏的儿子,面对这个朱元璋的决定,朱棣感觉到了羞辱和怨恨。

不凑巧的是朱标英年早逝,使各方的诸侯王子,都看到了一丝希望。身为燕王的朱棣翘首以待,巴不得得到南京的喜讯。

令他没想到的是,朱元璋把一个十几岁的朱允炆推上了“前台。”做为四叔的朱棣,眼睛瞪着南京,心里怒火中烧。

03没有亲情可言。

朱标和朱棣是一父二母的兄弟,说来与亲兄弟没有什么区别,小侄儿朱允炆坐上皇帝,按理说朱棣应该辅佐他才是。

可朱允炆继位不久后,就担心藩王们佣兵自重,一旦有了谋反之意,后果他懂得。跟随他的那些庸臣也出谋划策,认为削籓是最理想的解决手段。

齐泰与黄子澄不约而同的盯上了燕王朱棣和周王朱橚,朱棣在九王之中势力最大,且兵强马壮。而周王朱橚虽然比不上哥哥朱棣有实力,可他们两却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如果兄弟二人连手对抗朝廷,可谓后患无穷。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削籓的矛头直接指向了朱棣,朱棣心说小毛孩子,立足未稳就敢挑衅九路诸王,特别是先想到了我朱棣,小子你不仁别怪我无义,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亲情等于零。

在权力游戏中,朱棣当然选择翻盘,不然他会受到灭顶之灾,不拿下朱允炆,朱允炆就会把他吃掉,为了权力和欲望,还讲究什么呢!

04朱元璋没有给朱允炆打好基础。

朱元璋在世的时候,那些开国的文臣武将,几乎都杀的差不多了,交到朱允炆手上的能臣战将,已经不是多么的强悍。

其实这个问题出在朱元璋的身上,他只考虑到了后辈不能驾驭功绩的问题,但他没有想到的结果,他所做的一切,造成了朝堂在力量上的薄弱。

在朱棣的眼里,构成威胁的是诸王,早在朱元璋在世时,朱元璋是这样安排的,以燕王朱棣为例,在他东北有辽王,北方有宁王,西边则是谷王、代王、晋王,而其南下途中则有齐王、鲁王、周王,形成了互相制约,互相牵制的状态。朱元璋这一手要说高明,从军事角度来说,的确是不错的布局。

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朱元璋总是怀疑这个要造他的反,那个想夺他的江山,没想到的是,他的儿子后来造了反,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

就当时的局势而言,朱棣当然看到了这一点,同时也明白,凭自己的实力与朱允炆抗衡,相当的有难度。有句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要想斗败朱允炆,首先要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这叫出师有名,博得天下人的同情,于是靖康之难就这样出炉了。

05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朱允炆愚蠢的削籓政策,来的急如暴雨,目的就是要扳倒叔叔们。先后削去周王、齐王、代王的兵权和政权,又将谷王囚禁,辽王召回南京述职。晋王朱棡、鲁王朱檀已经去世,而宁王也是自身难保。

06总结

由此可见朱允炆下手之狠,完全不顾及长幼的情面,形势逼迫朱棣不能坐以待毙。正是这个原因,本来就野心勃勃的朱棣,更加快速的下定造反的决心。在这些恩恩怨怨面前,假如朱允炆坐在龙椅上,等着朱棣,朱棣会无动于衷吗?朱棣当然不会放过朱允炆。

小结:历史上在皇权之争中,上演了无数个血雨腥风的故事,例如刘邦的八个儿子,让吕后间接杀死了七个。李渊的儿子们为了皇位,不惜血染玄武门。

而朱棣造朱允炆的反,不如说是造他爹朱元璋的反,把自己的侄子赶下了台,权力与权欲,利益与自私交织在一起时,就没有了真情实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