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王夫人真的是个善良的人?为何这么说?

王夫人是《红楼梦》中的人物,贾政之妻,荣国府掌权管事的家长之一。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细按红楼,正面评价过王夫人性情的,只有两个人,第一位是刘姥姥,她记忆中的王夫人是:着实响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第6回);另一位就是贾母,她对这个儿媳妇的评价和刘姥姥恰恰相反:不大说话,跟木头似的,在公婆面前就不大显好。(第35回)

很多读者纠结于刘姥姥、贾母哪个说的是实话,却忽略了一点——其实两人的评价都是实话,当年的王夫人也是个天真率性之人,未必就不是另一个王熙凤、林黛玉。

其后嫁进荣国府,多年媳妇礼教的磨砺:婆婆、小姐们吃饭,她只能站在一边捧菜捧饭,等到别人都吃完了她才能吃,做人做事都要看婆婆、公公的脸色,如此这般,性情再机灵活泼,也会有所改变。

笔者初次对王夫人印象大改,是从第40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情节开始的。彼时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举办宴席招待,席上大家提出行酒令,薛姨妈、王夫人都不通诗书辞赋,不会玩这个游戏,但面对此事时,两人的态度却完全不同:

薛姨妈等笑道:“老太太自然有好酒令,我们如何会呢?安心要我们醉了,我们多吃两杯就是了。”贾母笑道:“姨太太今儿也过谦起来,想是厌我老了。”薛姨妈笑道:“不是谦,只怕行不上来,到是笑话了。”王夫人忙笑道:“便说不上来,就便多吃一杯酒,醉了睡觉去,还有谁笑话咱们不成?”——第40回

王夫人、薛姨妈是自家亲姐妹,明显薛姨妈更内向一些,“行酒令”的游戏触及到了她的知识盲区,故而笑着拒绝,怕轮到自己说不好;

王夫人则不同,她明显符合先前刘姥姥对她的评价“着实响快”,虽然自知不会酒令,但却一点儿也不怂,大不了喝几杯酒大家热闹热闹罢了,有什么可怕的。

就是在这个情节的契机下,笔者猛然发现,王夫人似乎跟通俗解读中的“木木愣愣”、“佛口蛇心”的形象大相径庭,于是细究《红楼梦》文本,仔细品读关于王夫人的所有章节,渐渐了解了这位中年妇女的善良。

王夫人对亲妹妹的照顾

薛姨妈一家能在贾府寄住多年,其核心原因是姐姐王夫人是荣国府的女主人,笔者读诸多《红楼梦》解读文章,常常看到“薛家赖在贾家多年”这样的字眼,可却不了解这背后的亲情冷暖。

薛姨妈一家来京都时,整个薛家已然走向了没落的尽头,薛父去世,薛蟠无能,宝钗才貌双全,奈何是个女眷,无法抛头露面操持家中生意,薛姨妈慈祥有余,能力不足,这样的薛家,还能有什么盼头?

在王夫人眼中,自己的这个妹妹实在是太命苦了,一个寡妇管理着这个家,一把屎一把尿养育这一双儿女,可家中境况还是不断走向衰落,为之奈何?自己这个做姐姐的,是不是应该帮帮她?

虽然薛家三口长住贾府,贾政、贾母也都同意,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当中起到核心作用的人物是王夫人。

妹妹一家初来京都,人生地不熟的,又是孤儿寡母,薛家下人眼看薛家无主事之人,于是纷纷坑骗起来,导致京都的产业日渐凋零,做姐姐的只能将她接到自己身边,以防在外面被人欺负。

于亲人,王夫人履行了姐姐的责任和义务。

贾府姊妹,王夫人当亲女照顾

贾母作为荣国府的老祖宗,最喜欢孙子、孙女,可这位老祖宗又是个典型的“外貌协会”,对于林黛玉、贾宝玉,乃至后来的薛宝琴,这些样貌好,又能说会道的孩子,贾母格外喜欢,可对于不懂得讨好长辈的迎春、惜春,贾母则很少看顾她们。

纵观《红楼梦》全书,贾母从未去过迎春的紫菱洲看望她,对于惜春,贾母倒是去过几次暖香坞,可目的却是为了看年画儿,丢下一句“我年下急着要,你别偷懒,赶紧给我画”,就匆匆离去。

贾母的确很溺爱黛玉、宝玉,但她老人家也是真的偏心,我们不能因为贾母溺爱的林黛玉、贾宝玉是红楼之主角,便忽略了这位老太太的偏心。

被贾母忽视的这些孩子,全都是从王夫人这里寻找长辈的关爱。《红楼梦》前80回,并未正面提到王夫人如何照顾这些孩子,均是从侧面点拨。

譬如第55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探春面对赵姨娘的刁难,说出那句“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再如第80回,彼时迎春误嫁中山狼,在孙家处处受欺负,回娘家后,她也是找王夫人倾诉:

迎春哭道:“我不信我的命就这么不好!从小儿没了娘,幸而过婶子这边,过了几年心静日子,如今偏又是这么个结果。”王夫人一面劝解,一面向她随意要在哪里安歇......王夫人忙劝道:“快休乱说!不过年轻的夫妻们闲牙斗齿,亦是万万人之常事,何必说这丧话!”仍命人忙忙的收拾紫菱洲房屋,命姊妹们陪伴着解释。——第80回

迎春回娘家,既不找老祖宗贾母,也不找后妈邢夫人,而是跟王夫人倾诉衷肠,何也?因为在她少有的温暖记忆中,王夫人是最照顾她的那个长辈。

面对迎春所托非人之婚姻悲剧,王夫人流泪劝说,一边安慰迎春,一边让人赶紧打扫房屋,并命令姊妹们多陪陪迎春,以免她滋生出不好的想法。其实迎春是大房那边的女儿,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王夫人对迎春之关心,完全出自长辈的关照和生而为人的善良。

仅此一点,王夫人之善良,胜贾母多矣!

王夫人的两块所谓“黑料”

最后,要分析王夫人,就不得不提到她的两块“黑料”,也正是因为这两块黑料,导致王夫人风评崩盘,那就是她撵金钏、逐晴雯,直接导致了这两位女子的逝世。

对于这两件事,笔者之前曾多次撰长文分析过:金钏、晴雯之悲剧,与王夫人并无太大关系。

金钏如何被撵?因为她公然趁着王夫人睡觉,向宝玉说悄悄话“我告诉你个巧宗,你往东小院拿环哥、彩云去”,这句话触及了王夫人的底线,将宝玉往低俗不雅的八卦境界诱导,王夫人安能容她?

更何况金钏从小儿跟着王夫人,更应该理解王夫人对儿子贾宝玉寄予的厚望,更不应该开这种触犯王夫人逆鳞的玩笑。

对王夫人而言,贾宝玉对金钏说的那些“痴话”、“呆话”都属于正常现象,因为贾宝玉从小长大都是这样厮混在女儿堆中,所以她并没有生宝玉的气,而并非众多论者臆想的:王夫人护犊子,只撵金钏,却不惩罚罪魁祸首贾宝玉!如果金钏死活不理宝玉,宝玉还一个劲儿地套近乎,挨耳光的绝对是贾宝玉,王夫人并没有偏心。

金钏被撵,王夫人没有丝毫责任,如果一定要划分责任,金钏自己占了九分,贾宝玉占了一分。其后的跳井自尽,更是王夫人始料未及的,甚至为此流泪悔恨,在封建时代,丫环只不过是劳动工具而已,主子为奴才流泪,又赠衣裳又赠银,这是怎样好心肠的主家啊。其实金钏是犯错被撵,王夫人大可不必这么优待她。

晴雯的情况亦然,她被撵的核心原因有两个:第一,自己素日太过嚣张跋扈,得罪了贾府大部分人,造成了墙倒众人推的态势;第二,晴雯跟金钏一样,不将宝玉往正路上带,动辄怂恿宝玉逃学,王夫人担心宝玉会被带坏。

试想下,如果你是王夫人,你儿子身边有这么一个女孩,每天打扮的花枝招展,动不动就打骂丫环,还怂恿你儿子逃学,周围人对这个女孩的评价也是清一色的负面评价,你作为母亲,能不着急吗?你会允许儿子身边有这么一个女子吗?

读者往往站在上帝视角,加上反正带坏的又不是自己孩子,以致于能容忍晴雯的所作所为,甚至觉得晴雯挺可爱的。

有一个残酷的现实:晴雯若是放到现代,也大概率会被身边大部分人厌恶。就像贾府除了贾宝玉,几乎所有人都不喜欢晴雯,诸君若是放在红楼背景,必定是贾府厌恶晴雯的众人中的一员,谁都别把自己抬得那么高,觉得自己会有贾宝玉的境界。

因此,不要带着对晴雯的个人情感,否定王夫人撵走晴雯这一理性举动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王夫人并非传统解读的“佛口蛇心”之妇人,她的善良是显而易见的,甚至比贾母有过之无不及,只是同时她还是贾宝玉的母亲,她必须考虑自己儿子的前途,她无法像贾母那样毫无节制地溺爱宝玉,将其宠成百无一用的“富贵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