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饮食有何讲究?再喜欢的菜也只能夹三筷
皇帝饮食有何讲究?再喜欢的菜也只能夹三筷,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并非每一个朝代的每一位皇帝都对膳食如此讲究,我们在民间听说或者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此类场景大都是兴盛于明清时代。
当时的封建集权到达历史顶峰,皇帝成为彻头彻尾的“天子”,身为九五之尊,当然要享受最好的资源和待遇,在民间常说吃饭不能“连三筷”,据传就出自皇宫中的一种饮食规矩,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一、皇帝的饮食太讲究
1、豪华的宫宴
我们可以从现有的历史档案中寻找一下皇帝的饮食有多么丰富和全面,就清朝乾隆皇帝在公元1747年的一餐来看,当时宫中制定的食谱如下:燕窝鸡丝、续八仙、肥鸡白菜、炖吊子、苏烩、蒸烂鸭子、野鸡煨酸菜、烧鹿肉、羊肉攒盘、象眼饼、折叠奶皮、酥油豆麦、蜂蜜糕、红枣糕、烤猪肉、烩菠菜、桂花萝卜、梗米粥、羊肉蛋粉汤、萝卜汤、野鸡丝汤以及南北小菜各十余种。
这是乾隆皇帝的一顿正常简餐,可在现代人眼中依然属于“梦想级别”的美食。
按照清代皇宫对皇室膳食的规定配比来看,皇帝一天之中要有盘肉22斤、菜肉15斤、猪油1斤、羊2只、鸭子3只、蔬菜合计19斤、各种类型的萝卜60个,苤蓝、干闭瓮菜各5个、葱6斤、调料和玉泉酒4两、各种腌酱3斤、食醋2斤、240种分成8盘装,用作制作各种面食糕点的面粉32斤、香油8斤、白糖,核桃仁,黑米,红枣各6斤、各种水果若干。
从皇帝开始算起,往下的嫔妃、皇子依次递减,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都要按照要求配比,不能擅自更改增减。在用膳的过程中皇帝必须要坐北朝南,面前的桌子为长方形,分为上下两层,桌子上放着各种餐具,太监呈报菜名后,但凡有皇帝中意的,就会被端上来放入玉碟供皇帝品尝。
2、皇帝的“身不由己”
很多朋友就要问,皇帝再厉害实质上也是个正常人,他一天能够吃下这么多东西吗?答案自然是不可能的,这里咱们又得说一下皇宫中的“规矩”了。
根据要求,这一餐中不管准备了多少菜品,在太监报菜名的时候,如果中意就会端上来安排皇帝品尝,皇帝要是觉得十分可口,可以再吃上第二口,同时这道菜的名字还会被专人记录下来,未来几个月的时间里御膳房都不会再次烹制。
从理论上来讲,每一道菜皇帝都是不能连续吃三口的,即便是在皇帝的强烈要求下吃了第三口,那么这道菜估计就要和皇帝永远说再见了。
估计说到这里大家就十分纳闷了,吃饭不就是要顺心顺口吗?自己喜欢的吃多点太正常了啊,难道喜欢的不要,非得去拼命吃不喜欢的吗?这皇帝当得也太憋屈了。
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皇帝的吃饭完全和喜好、口味、习惯没什么关系,也根本不会由着皇帝的性子来,因为皇帝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口味属于宫廷内的高级机密。
二、皇帝为什么不能凭喜好吃饭?
1、安全是重中之重
说到皇帝不能“连三筷”的原因,首先就是皇帝的安全问题,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健康和安全问题都是重中之重,不让皇帝过多的品尝同一道菜,主要是防止投毒。
在古代虽然有很多要命的毒药,但却没什么“见血封喉”、“一点红”之类的猛药,这只不过是武侠玄幻小说中的情节。从典籍记载来看,古代毒药大都是慢性的,可以和食物混合后进行投毒。
这个时候让皇帝不过多的品尝同一种菜,就会让中毒的几率下降到最低,同时,如果皇帝的口味和饮食喜好被广为流传,这对皇帝的人身安全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封建时代帝王是九五之尊,一个人独掌全天下的生死大权,是妥妥的金字塔尖人物。在皇帝之外,眼睛紧紧盯着龙椅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方法都会用,令人防不胜防。所以为了皇帝的安全考虑,才有了皇帝夹同一盘菜不超过三口的规定。图片:光绪帝吃饭剧照
2、规矩不止一两种
皇宫之中规定皇帝的正餐为两顿,第一顿是早餐,用膳时间在早上的6点到7点,第二顿是晚餐,用膳时间在中午12点到下午2点,其他时间不吃正餐,但是可以吃上一些小点心。
御膳开始之前都会由内务府大臣进行审批,然后按需准备,皇帝用膳的时候只能是一个人,即便是嫔妃和皇子们也不能随意跟随在一旁与皇帝同食。
用膳开始后,御前侍卫负责将消息传递给御膳房,御膳房把准备好的美食放入膳盘送到指定位置,这个位置是所有人提前都不知道的,而且每一天的位置都会有变化,这也是为了让皇帝的安全最大化。
皇帝每日在皇宫吃饭的位置不能固定,紫禁城内又大,很多准备好的饭菜到用膳的时候都凉了,所以为了让皇帝吃上热乎饭菜,厨师和太监们还发明了一种“锅烧”,就是把之前烹制好的饭菜放入碗中,再放到一个特殊的器具中,底下放上热水,以保证饭菜的温度不会变凉。图片:乾隆皇帝一个人用膳剧照
皇帝每次用膳,身后都会跟随4名左右太监,他们的任务就是监督皇帝吃饭饮食上的问题,其中涉及家规祖训、饮食结构、健康问题等等,一旦皇帝违反了其中的内容,就会被直接点出来,作为皇帝几乎无法反驳,可见皇帝虽然大权紧握,日子却毫无自由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