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韩信最初并没有亮眼的功绩,为何萧何认定他能胜任大将军呢?

萧何是汉初时期一位重要政治家,韩信早年郁郁不得志,就是在萧何的举荐下,才得以出人头地。那么,萧何为什么确定韩信能成功呢?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因其在楚汉之际的亮眼表现被后人奉为兵仙,史书关于他的记载大多是楚汉之际的作战表现,对于他成名前的记载寥寥无几,史书只说他在项羽处郁郁不得志,在刘邦处同样也是如此。

眼看才能无法施展,心灰意冷之下韩信选择离开,在韩信即将离开之际,神奇的一幕出现,萧何不顾法度,匆忙将韩信寻回,并告诉刘邦韩信是他争夺天下的关键,三军统帅、大将军非韩信莫属,那么问题来了韩信自从天下动乱、从军之后根本没有任何亮眼的功绩,萧何凭什么确定韩信一定能胜任大将军呢?

由于韩信在西汉是一位敏感人物,再加上他的的结局很是悲惨,史书并没有明确给出答案,不过通过司马迁老人家的寥寥数语我们可以发现韩信其实在秦末天下动乱之时是有过一定的贡献的,只不过出于为尊者讳的考虑选择性的被忽略了。

若论影响力和贡献力,推翻秦朝的主力毫无疑问是项梁、项羽二人无疑,但最后得天下的并不是他们,而是当时还未有亮眼表现的刘邦,所以史书在叙述这段历史时弱化了二人的表现,强化了刘邦的作用。而韩信这段时间干了什么呢?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首先郎中是个官名,并不是后世我们所熟知的医生的代名词,郎中的职能是掌管门户、车骑等事;内充侍卫,外从作战,司诏策文书,简单来说类似于现在的作战参谋,是智囊团,出谋划策的。项梁兵败后,项羽任命韩信为郎中,这说明在韩信在项梁、项羽初期为二人征战天下提供过参考意见的,甚至项羽的巨鹿之战,韩信也是出过一份力的。

可惜随着项羽登上权力的巅峰,开始变得刚愎自用起来,对于参谋们的意见愈发的不再重视,而韩信本以为可以靠提意见出人头地,结果却是希望渺茫,心灰意冷之下,韩信选择离开。离开之后,韩信选择: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不过在刘邦地盘上韩信再次失望了,刘邦根本不重视他,内心烦闷之际,他将自己的抱负,理想,以及对天下的分析告诉了萧何,萧何这人虽然没啥军事天赋,但对识人还是有一套的,比如刘邦未发迹之时,萧何就认为刘邦器宇轩昂,风骨不凡,谈吐也有别于众人,是大贵之相,所以在刘邦犯事时没少袒护他。现如今听完韩信的“牢骚”,萧何的表现是: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他认为韩信与众不同,再加上韩信与项羽共事过几年,对项羽了如指掌,所以他就断定韩信此人一定可以胜任大将军。

追回韩信,说服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后,韩信果然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他先向刘邦说出了项羽的缺点比如不能任用贤将,喜欢逞匹夫之勇;再说项羽违背约定杀害义帝,分封天下不公,引的诸侯离心,最后说刘邦约法三章、秋毫无犯拥有关中民心,若想拥有天下,东征即可。刘邦听完的表现的是於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此特匹夫之勇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之后按照韩信的策略,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迅速平定三秦,东出争夺天下第一步成功。韩信也开始了自己的人生辉煌期,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最终助力刘邦取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