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八百里加急到底是什么样的 传递消息时为何无人敢拦路抢劫

对古代八百里加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八百里加急”到底是什么样的?在传递消息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敢拦路抢劫呢?

"闪开!八百里加急!挡路者死!"

这霸气画面熟悉吧?影视上常有的桥段。古代八百里加急,没有强人敢抢,没有强人想抢,它也不在强盗土匪业务范围内。

强盗: 这事一点都不好玩!假如我真能做点什么,我希望小马快跑,而不是拦截。

八百里加急怎么加的?

古代设驿站于官道,可供传递军情的驿卒(或官员)食宿、换马等所需。通常每隔 二三十里设一站,驿站又设有配套的驿舍(住宿房间)和驿马等交通工具。当然也设有专门的驿务人员,分"驿长"和"驿卒",其中主要为驿兵(驿站服役兵)。

当然,不同时代驿站多少有别。据载,鼎盛大唐驿站超过1600 个,平均每个驿站配十余人,又分水陆驿站,并配有马、驴、驿船和驿田,设施称得上有模有样。

加急首要强调速度,马匹精良,信差精干。根据紧急等级,可分四百里、六百里、八百里加急。几百里指的不是距离,而是速度,就是说一天要跑四百、六百、八百里。

一天跑八百里当然不现实,所谓"八百里加急",是强调情报极为重要且紧急。因此加急公文上通常有"马上飞递"字样,一天跑小几百里可以有,更急那就全力加快。

好马也是吃草的,长途奔跑受不了,要在最合理的时候换马,必要时更换体力更充沛的信差。每跑一段就更换马匹或信差,全程高速前进,可保证以最快速度完成任务。驿站养着好马良驹,并提供水和食物,人马两不误。

情报人员腰挂醒目黄旗,标志远远可见,以便前方哨卡快速放行,沿途畅通无阻。

正常情况,八百里加急三天内可完成。延误后果越严重,驿卒受到的惩罚越严厉,贻误重大情报导致战事失利者,可处以绞刑。

为什么八百里加急无人拦截?

①无人敢截

加急运送物品多为重要情报,或皇室急需物品,比如传闻中杨贵妃的荔枝。因此,古代八百里加急事关重大,常涉紧急或重要军情,朝廷非常重视。

朝廷颁布条例明确规定: 凡有影响和阻扰加急传递者,处以重刑!

远远看到快马加鞭,雷霆速度,看到邮差专属黄旗,行人(如果有)就赶紧让道了,更别说截道抢劫!那不是主动找死吗?

②没人稀罕抢劫

为了最高效地传达讯息,通常信差所带仅为加急文件,朝廷禁止信差携带任何与文件无关的东西。难不成带几两碎银子上路?

那些东西对盗贼来说没有价值,为什么要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即便是皇室贵重物品,盗贼通常也不会拦截,皇室之物带有专属标志,再值钱也无法出手,换来的却是灭顶之灾。

③官有官道,盗亦有道

古代盗匪并非像影视那样无恶不作,他们是一种另类职业,行有行规。图财不害命、劫舍不洗尽、不惹朝廷、不犯众怒,如此最好。盗匪也要生存、维系、安稳,百姓活不下去,盗贼吃啥?他们也要避免惹上官府。

我们想象中,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难通,实际地方管治要有效的多。古代县下还设乡、里、保、邻等小行政单位(朝代不同单位不同),地方治安、经济、赋税、民情等,一切情况尽在掌握。户口也会定期普查呈报。

衙门从地方招募有点能耐和背景的人为官府服务,参考武松都头。这就是"吏",比如捕快大哥,不在编,但办事灵活高效,当地乡绅、财主、大户、秀才、匪情……一切玩的转。

当地盗贼心知肚明,一旦拦截加急快递,这大祸没人兜得住,地方官府就不是睁只眼闭只眼的事了。话说盗贼消息灵通,只会避开。

小编结语

八百里加急跑的是官道,携带的是朝廷急报,这项皇家急件业务,天下尽知,谁敢拦就是对抗朝廷!通常盗匪才会干拦路抢劫的勾当,但代价太大,无价值可图。或有冒天下之大不韪者,最后都成了典型……

话说人人皆知,加急多为重要军情,涉及国家社稷安危。即便强盗土匪也不希望自己国家面临危险,他们只是从事一项很不光彩的职业,以生存为目的。没人愿意耽误八百里加急。

要说敌人或奸细可能拦截,特殊个案另说。

过去八百里加急为朝廷御用,现在我们每个人可以享受八千里加急。刚取了一个30里加急,还有4件在路上,都是我家娃的。

感恩生活,摆好心态。哪怕生活像坨粪,别烦,大不了八百里加急弄一枝花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