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在唐朝时期女子的服饰是什么样的?都有哪些种类?

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服饰,往往是一个朝代社会环境的缩影。中国服饰文化的历史源流,若从古典中寻找,总会将其归结于三皇五帝。

如战国人所撰《吕览》记述,黄帝时“胡曹作衣”;或说:“伯余、黄帝制衣裳。”

唐朝时期,国家安定,战乱较少,百姓安居乐业,且以武则天为首的女权渐渐兴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女子越来越注重自身装扮,她们的服饰也愈来愈精细。

唐朝结交四海之邦,文化博采众长,极具包容性,可它始终为封建王朝服务,故唐朝的服饰虽开放自由,但也有其阶级性和局限性。

唐朝襦裙种类

唐朝女服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襦裙,所谓襦裙,便是上穿襦,下着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唐朝女子服饰大多便是以此为基础,加以变更。

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便已经出现。到了汉朝普遍流行,兴起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襦裙按高低可分为齐腰襦裙、高腰襦裙、齐胸襦裙。三者顾名思义,依次齐腰,高腰,齐胸。其中高腰襦裙多流行于贵妇之中,齐胸襦裙流行于仕女之中。

按领口样式可分为交领、对襟。交领襦衣,右襟在内,左襟在外,左襟收于腰处,右襟除领口外,几乎藏于衣内,里衣也不外露。

而对襟左右两襟对称收于腰部,中间则为里衣或诃子;按是否夹里,可将襦裙分为单襦和复襦,其中单襦近于衫复襦则近于袄。张佑有诗说:“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说得便是身着单襦的女子。

襦裙穿着形式丰富,常与半臂、绰子搭配,半臂袖长及肘身长及腰的短外套。自魏晋时期便已盛行,发展到唐朝时,已有对襟、套头、翻领、无领等样式。半臂多为宫中女官所穿,但房玄龄仍然将它归为非正统服饰。

由此可见,封建王朝不存在绝对的服装自由。绰子的下襟比半臂长,穿在身上得体大方,故又被唐朝女子视为“常礼服”。

唐朝女子裙种类划分

唐朝女子裙开始时一般用六幅布帛制成,唐太宗继位后,改革内政,重视节俭,明令“妇人裙不过五幅,曳地不过三寸,襦袖不过一尺五寸。”

其中一幅布为如今的约0.53米宽,然在穷奢极欲的唐朝,0.53米宽远远满足不了百姓的爱美之心,所以这条明令名存实亡。

唐朝女子爱美,她们在服饰样式方面有诸多考究。比如平民百姓家多穿荆板布裙,富贵人家穿绸裙、纱裙、罗裙、皱裙、石榴裙,贵族则穿金泥簇蝶裙、百鸟毛裙、金丝绣等。

其中以石榴裙最为多见,流行的时间最长,色彩多样,如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的百鸟裙,堪称中国织绣史上之名作。

《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开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

便是写的石榴裙。

唐朝服饰发展

唐朝女子在服饰上追求美,但还有女着男装的风俗。唐朝民风开放,女着男装的习俗不仅仅在民间蔚然成风,还渐渐传入宫中。纵使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太平公主,也热爱着男装,唐高宗对此“怪异”现象十分宽容,并未有任何苛责之意。

唐朝女子不仅服饰精美,鞋子也有其特色,其中以履、靴、屐这三种样式最为常见。履多用锦、麻、丝、绫等布帛织成,有圆头、高头、云形、花形等样式,靴的用料苛刻多为锦造。屐与前两者相比,则颇为简单,多用于夏天赤脚穿。

唐朝的服饰发展与其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唐初时社会风气延续隋朝,妇人多被女德束缚,她们出门时多用幂来遮挡,幂是一块由纱罗制成的方巾,穿戴后遮蔽全身,毫无美感,此时的妇人几乎没有追求美的权力。

随着武则天权势的增大,唐朝女性地位越来越高,女子行为虽受约束,但男女之间的关系却远比之前开放。

《旧唐书·舆服志》写道:“则天之后,帷帽大行,幂渐息。中宗即位,宫禁宽弛,公私妇人,无复幂之制。”

到了唐玄宗时期,唐朝对外贸易高速发展,胡商渐渐走入唐朝普通百姓的生活。

《旧唐书·舆服志》中记载:“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俄又露髻驰骋,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

唐朝女子头饰从幂到帷帽,再到胡帽,美感依次增加,不仅是标志着唐朝经济的进步,还标志着唐朝思想的改革。由此可见,经济与服饰发展息息相关。

盛唐时期女子服饰极尽奢华,单单是机织物便可可分为绫、暗花绫、妆花绫、罗、绸、缎、暗花缎、妆花缎、丝、帛、锦、绢、纱、绉、绮、缂丝。更不用说印花贴金、描金、捻金、织金等工艺。

《旧唐书·舆服志》对唐朝奢靡的现象点评道:“风俗奢靡,不依格令,绮罗锦绣,随所好尚,上自宫掖,下至匹庶,递相仿效,贵贱无别。”

唐朝女子服饰尽显盛唐女子雍容华贵的丰腴风韵,表现出极富诗意的美与韵律,虽越来越精美,却也越来越阶级化。

胡商的加入虽然也给服饰增添新的活力,可忙于生计的普通百姓,却仍旧身着粗布短衣,真正有权力追求美的,仍然是那些富贵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