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如何评价刘裕?后世又是如何评价他的?

刘裕,即宋武帝,字德舆,小名寄奴,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也是南朝时期刘宋开国君主,在位共2年。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刘裕曾两度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功勋卓著。后功高震主,代晋自立,建立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计划征伐北魏,尚未出师,便因病逝世 ,终年六十岁。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葬于初宁陵。

人物评价

总评

寒门庶族地主刘裕“奋起寒微”,依靠军功和手中握有的北府兵权,登上历史舞台,他和他周围的人们组成的寒人武士集团,开创寒人掌权的局面。公元420年灭掉东晋,建立南朝第一个朝代刘宋政权。在刘裕入朝执政到称帝的二十年中,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力矫晋时弊政,加强集权,铲除分裂割据势力,努力发展经济,先后于399年平定孙恩,405年灭桓楚,409年灭南燕,收复青、齐,411年灭卢循,收复广州,412年攻破江陵,杀割据者刘毅。413年,灭西蜀,收复巴蜀,杀割据者谯纵。415年攻克襄阳,收复荆、扬二州,驱逐割据者司马休之,417年,又大举北伐攻灭后秦,收复关、洛,黄河以南的大半个中国尽归一统。同时两次实施“义熙土断”,打击豪强,抑制兼并。其子刘义隆(宋文帝)继续刘裕的政策,终于出现“元嘉之治”这个分裂时期的大治盛世。当时北魏的大政治家崔浩曾把刘裕与曹操相提并论,他指出:“刘裕之平祸乱,司马德宗之曹操也。”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则认为:“裕之为功于天下,烈于曹操。’’李贽则直接“定乱代兴之君”赞誉刘裕,近代大师鲁迅先生说他是南朝唯一值得肯定君主。

刘裕的军事思想非常丰富,为中国军事史做出过重大贡献,是时势造就的英雄。刘裕是东晋南北朝,颇有作为,成就最大,最有建树的皇帝。他所做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历史评价

王谧:“‘卿当为一代英雄。”

崔浩:“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禽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非其才之过人,安能如是乎!”“刘裕者,司马德文之曹操也。”

沈约:“汉氏载祀四百,比胙隆周,虽复四海横溃,而民系刘氏,惵惵黔首,未有迁奉之心。魏武直以兵威服众,故能坐移天历;鼎运虽改,而民未忘汉。及魏室衰孤,怨非结下。晋籍宰辅之柄,因皇族之微,世擅重权,用基王业。至于宋祖受命,义越前模。晋自社庙南迁,禄去王室,朝权国命,递归台辅。君道虽存,主威久谢。桓温雄才盖世,勋高一时,移鼎之业已成,天人之望将改。自斯以后,晋道弥昏,道子开其祸端,元显成其末衅,桓玄藉运乘时,加以先父之业,因基革命,人无异心。高祖地非桓、文,众无一旅,曾不浃旬,夷凶翦暴,祀晋配天,不失旧物,诛内清外,功格区宇。至于钟石变声,柴天改物,民已去晋,异于延康之初,功实静乱,又殊咸熙之末。所以恭皇高逊,殆均释负。若夫乐推所归,讴歌所集,魏、晋采其名,高祖收其实矣。盛哉!”

李延寿:“晋自社稷南迁,王纲弛紊。朝权国命,递归台辅,君道虽存,主威久谢。桓温雄才盖世,勋高一时,移鼎之业已成,天人之望将改。自斯以后,帝道弥昏,道子开其祸端,元显成其衅末。桓玄乘时藉运,加以先资,革命受终,人无异望。宋武地非齐、晋,众无一旅,曾不浃旬,夷凶剪暴,诛内清外,功格上下。若夫乐推所归,讴歌所集,校之魏、晋,可谓收其实矣。然武皇将涉知命,弱嗣方育,顾有慈颜,前无严训。少帝体易染之质,禀可下之姿。外物莫犯其心,所欲必从其志。崄纵非学而能,危亡不期而集。其至颠沛,非不幸也。悲哉!”

裴子野:“宋高祖武皇帝以盖代雄才,起匹夫而并六合,克国得隽,寄迹多於魏武,功施天下,盛德厚於晋宣,怀荒伐叛之劳,而夷边荡险之力。”

萧方等:“夫蛟龙潜伏,鱼虾亵之。是以汉高赦雍齿,魏武免梁鹄,安可以布衣之嫌而成万乘之隙也!今王谧为公,刁逵亡族,秄恩报怨,何其狭哉!”

虞世南:“宋祖以匹夫挺剑,首创大业,旬月之间,重安晋鼎,居半州之地,驱一郡之卒,斩谯纵於庸蜀,擒姚泓於崤函,克慕容超於青州,枭卢循於岭外,戎旗所指,无往不捷。观其豁达宏远,则汉高之风;制胜胸襟,则光武之匹。惜其祚短,志未可量也。”

朱敬则:“刘裕天锡神勇,雄略命世,不待借思汉之讴,未暇假从周之会。同盟二十七,愿从一百人。雷动朱方,风发竹里。龙骧虎步,独决神襟。长剑一呼,义声四合。荡亡楚已成之业,复遗晋久绝之基。祀夏配天,不失旧物,虽古人用兵,不足加也。至乃网罗俊异,待物知人,动必应时,役无再举,西尽庸蜀,北划大河。自汉末三分,东晋拓境,未能至也。”

司马光:“帝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被服居处,俭于布素,游宴甚稀,嫔御至少。尝得后秦高祖从女,有盛宠,颇以废事;谢晦微谏,即时遣出。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岭南尝献入筒细布,一端八丈,帝恶其精丽劳人,即付有司弹太守,以布还之,并制岭南禁作此布。公主出适,遣送不过二十万,无锦绣之物。内外奉禁,莫敢为侈靡。”

何去非:“宋武帝以英特之姿,攘袂而起,平灵宝于旧楚,定刘毅于荆豫,灭南燕于二齐,克谯纵于庸蜀,殄卢循于交广,西执姚泓而灭后秦,盖举无遗策而天下惮服矣。北方之寇,独关东之拓跋,陇北之赫连耳。方其入关,魏人虽强,不敢南指西顾以议其后。”

苏辙:“宋武既诛桓氏,收遗晋而封植之,又克谯纵,执慕容超,逐卢循,擒姚泓,立四大功,天下莫能抗。然其志不在桓、文,而在九锡,亦已卑矣。方帝之克长安也,中原震恐,元魏虽姚氏之昏姻,而不敢救,羌氏虽关中之唇齿,而不敢争。此其智力有余,足以有为之时也。若能因其兵势,据秦、陇之形胜,引吴、越之饶富,以经略中夏,成曹公河朔之势,则王伯之功可冀,顾所以用之何如耳。然其兵未入秦,而使傅亮南走建业,发九锡之议。刘穆之死,南方无复可托,虽已入秦,而无留秦之意,举千里之地,付一孺子而去。赫连勃勃乘之,兵将死者过半,狼狼而反,仅乃得脱。以帝之明,非不知诸将之不足以保秦,而志有所在,不暇他虑矣。悲夫!以目前之利,而弃百世之功,有曹公削平之业,而俯从司马父子攘窃之陋,此君子之所追恨也。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古之为国,必具此四者,而后能成大功,如武帝之用兵,无敌于天下,可以言智矣。至其弃秦而归,以求九锡之淫名,尚可以为仁乎?惟其仁智不具,故其功业止于是也。”

辛弃疾:“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李贽:“自是定乱代兴之君。”

王夫之:“宋武兴,东灭慕容超,西灭姚泓,拓跋嗣、赫连勃勃敛迹而穴处。自刘渊称乱以来,祖逖、庾翼、桓温、谢安经营百年而无能及此。后乎此者,二萧、陈氏无尺土之展,而浸以削亡。然则永嘉以降,仅延中国生人之气者,唯刘氏耳。举晋人坐失之中原,责宋以不荡平,没其挞伐之功而黜之,亦大不平矣。”

夏曾佑:“二十四史中,人主得国之正,功业之高,汉高而外,当推宋武,不得以混壹之异,而有所轩轾也。”

章炳麟:“雪中原之涂炭,光先人之令闻,寄奴、元璋之绩,知其不远。”

吕思勉:“宋武代晋,在当日,业已势如振槁,即无关、洛之绩,岂虑无成?苟其急于图,篡平司马休之后,迳篡可矣,何必多伐秦一举?武帝之于异己,虽云肆意翦除,亦特其庸中佼佼者耳,反之子必尚多。刘穆之死,后路无所付托,设有窃发,得不更诒大局之忧?欲攘外者必先安内,则武帝之南归,亦不得訾其专为私计心也。义真虽云年少,留西之精兵良将,不为不多。王镇恶之死,在正月十四日(应为十五),而勃勃之图长安,仍历三时而后克,可见兵力实非不足。长安之陷,其关键,全在王脩之死。义真之信谗,庸非始料所及,此尤不容苟责者也。”

蔡东藩:“裕固一世之雄也,曹阿瞒后,舍裕其谁乎?” “锦函之授,远睹千里,裕诚一枭杰矣哉!至若杀刘毅,杀诸葛长民,一挥手而两首悬竿,何其敏且速也!然讨卢循、徐道覆、谯纵,犹似近公,袭杀刘毅、请葛长民,纯乎为私,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宁待至篡国后哉!”

范文澜:“刘裕所创的宋朝,皇帝独掌大权,主要辅佐,多选用寒门,原来的高门大族,只能做名大权小的官员,难得皇帝的信任。削弱士族的政治势力,实行皇帝 专制的中央集权,宋朝国内的统一程度远非强藩割据的东晋朝所能比拟,政权大大 增强了。当时鲜卑拓跋部落统一黄河流域,出现强大的魏国,如果没有统一的汉族政权,鲜卑人几次大举南侵,很有可能并吞长江流域,摧残发展中的经济和文化。所以,刘裕消灭纪纲不立、豪强横行的东晋朝,建立起比较有力的宋朝,对汉族历史是一个大的贡献。”

白寿彝:“刘裕不仅以武功显赫于当时,而且在一些政治措施上,他也很有建树。宋武帝刘裕是南朝众多帝王中在治理国家方面卓有成效的一个。刘裕时期,是刘宋的兴盛时期,也可以说是南朝的兴盛时期。刘裕灭了蜀、南燕和后秦,大有统一全国的势头。但刘裕时期,内部多事。孙恩起事的余留势力卢循、徐道覆还在坚持斗争,反对刘裕的政治势力如刘毅和门阀大族势力还很强大。这些势力,阻止了刘裕雄心壮志的进一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