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岳东是什么人?一生有何贡献?
在清朝前期,满族就是马背上的战斗民族。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清史稿》曾经这样评价此人:“国初开创,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繄诸王是庸。康熙间,出讨三籓,胜负互见,而卒底荡平之绩。”立下无数功绩,铲平匪乱,此人便是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功勋卓著的名将——爱新觉罗·岳东。
清朝在入关后,以强大的实力征服了天下。在这其中,军队的领袖大多为清朝皇族,而爱新觉罗·岳东便是这其中最优秀的一位。
岳乐的父亲名叫阿巴泰,阿巴泰正是努尔哈赤的第七子,也就是说,岳东是努尔哈赤的孙子。他骁勇善战,曾经为清朝入关后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顺治三年,岳东跟随和硕肃亲王豪格去讨伐四川的农民军张献忠部,张献忠是明朝末年农民军的领袖,他与李自成齐名,是大西政权的建立者,实力不可小觑,后来又多次联明抗清。
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建立大西政权。第二年,清朝派人来招安,先礼后兵地说道:张献忠叛乱是明朝时期的事,表示谅解,若归顺清朝,可保子孙后代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若一直观望,不早点归顺,就派大军前来,到时候可别后悔。
《顺治朝实录》就曾记载:“张献忠前此扰乱,皆明朝之事”,表示谅解,“张献忠如审识天时,率众来归,自当优加擢叙,世世子孙,永享富贵”。“倘迟延观望,不早迎降,大军既至,悔之无及”。
但是张献忠置之不理,反而增强了抗清的决心。清朝眼见招安不行,便派大军围剿。
1646年,清朝改派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和吴三桂等统率满汉大军,全力向大西农民军扑来。张献忠不敌,惨遭大败,最终退回成都。
过了几个月,张献忠为了北上陕西,决定放弃成都,并“尽杀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扑杀之”。
并对大将孙可望说道:“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为人所擒,汝终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这也表明了张献忠的一个联明抗清的态度和决心。
后来张献忠率大军离开成都后北上,最终在西充凤凰山扎营。
而岳东颇具谋略,通过各种战术,与张献忠的农民军交战多次,战斗打的异常激烈,双方互有伤亡。后来张献忠遭人出卖,这才被豪格用箭射死。
在胜利回朝后,岳东被封为了贝勒,三年后他又奉命掌理工部事务,被提升为安亲王。顺治皇帝十分信任岳东,因为他是清朝改革派之一,与那些保守派不同,岳东十分重用汉人,他十分支持从顺治皇帝的一些改革,这二人的政治观点不谋而合。
据《汤若望传》记载,顺治皇帝在知道自己得了天花后,甚至想把皇位传给岳东。他询问汤若望的意见,汤若望认为应该选择一位已经得过天花的皇子继位。而顺治皇帝想要立岳东为继承人的想法,遭到了以孝庄皇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阻挠。
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保守派胜利了,三岁的康熙皇帝即位。此时,朝堂上以保守派为主,身为改革派的岳东在朝堂上彻底被冷落。康熙年间,那些骁勇善战的皇家子弟早已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是那些贪生怕死、花天酒地的子弟,此时,“三藩之乱”(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展开了序幕。
康熙皇帝考虑再三,最终决定派出久经战场的岳东出战,他曾多次在与吴三桂的对战中获得胜利,因此岳东为平定“三藩之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在爱新觉罗·岳东班师回朝的时候,康熙皇帝亲自远赴卢沟桥南二十里迎接,行郊劳礼,不但如此,康熙皇帝还对岳东大大赞扬,并认为他用兵如神,因此,决定让他重回宗人府掌印。
此时的岳东权倾朝野,手握重兵,后人猜测,如果这时候的岳东起兵造反,那么康熙根本不会坐那么久的皇位。正是因为如此,康熙对岳东产生了忌惮之心。
康熙二十七年,康熙任命岳乐领500兵士远赴内蒙古苏尼特部驻防。一年之后,岳乐因病死于军中。
康熙皇帝曾经这样评价爱新觉罗·岳东:“大开册府纪元功,伐罪安民将略雄。伫见天潢蒙上赏,明光高宴赋彤弓。洞庭南岳尽提封,九伐勋名勒景钟。眼底穷荒皆赤子,早销金甲劝三农”。
包括后来的乾隆继位,也对岳东的战功赞誉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