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最大的赢家和输家到底是谁呢?
毫无疑问,赤壁之战最大的赢家是刘备,最大的输家却不是曹操,而是孙权。
赤壁之战是确定三国鼎立局势的关键战役。
建安元年到建安十三年,这十多年时间,曹操在北方夺得了兖州、青州、徐州等地;官渡之战击败了北方势力最大的袁绍;杀吕布、征乌桓、收张绣;关键是“迎”了汉献帝到了许都。
曹操经过一通“骚”操作,将北方基本平定下来,此时的曹操应该是东汉末年各地诸侯里势力最大,实力最强,权力最大的了。曹操不但拥有大汉朝廷名正言顺的权臣身份,更是掌控着北方绝大多数的土地和人口。
如果没有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的失利,曹操统一全国指日可待。
赤壁之战本就不是一场实力平等的对决,荆州牧刘表死后,整个荆州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就完全投降了南下的曹魏,曹操率领几十万北方主力到达荆州同时,还得到了荆州十多万精兵强将,特别是蔡瑁率领的荆州水军。
曹操的青州兵和荆州的水军完全有能力横扫离荆州对最近,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大的诸侯之一的东吴。
东吴政权对曹操的南征还是非常的恐惧,孙权自己都犹豫不决是否投降曹操,从当时局势来看,东吴能够胜出的可能性非常的小。
至于刘备,当时除了有不到2万兵马外,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根据地了,在曹操眼里,南下荆州,讨伐东吴才是正事儿,攻打刘备也就是顺手的事情,并没有将刘备放在心上。
从实力上来看,刘备甚至都配不上诸侯的称号,最多是个流寇,顶着皇族后裔的流寇。
刘备要想在荆州这个地方捞一把,最重要的是这个地方要乱起来,必须要让孙权与曹操干起来,这是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危险的时刻。
孙权下定决心抗曹并不是因为刘备的游说,更是与诸葛亮游说东吴没有任何关系。东吴要全力抗曹的原因很简单:东吴这块地方并不是姓孙的一个人说了算。东吴的政权格局很具有独特性,孙权的东吴政权其实与东吴地区的门阀贵族有很大的关系,东吴政权更像是股份制公司,孙家不过是大股东而已。
地方门阀贵族们决定一致抗曹,其中意志最为坚决的是东吴的军方势力。而恰好,东吴得到了一个盟友——刘备。
东吴坚定了抗曹的决心后,刘备立刻派遣诸葛亮出使东吴,愿意联合东吴共击曹操。刘备的入伙对孙权来说,最多算是增加了信心,鼓了士气,至少让东吴上下觉得有盟友愿意与东吴共进退。
实话实说孙权根本就没有看上刘备那仨瓜俩枣,刘备的实力太弱,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对刘备来说,他也委屈,老子要不是没有实力,用得着你当主力抗曹。
东吴抗曹的动机其实很简单——保住江东基业。
刘备联合东吴抗曹的动机也很简单——占据荆州。
曹操几十万大军在赤壁一战栽了很大的跟头,不但没有横扫江东,还丢了投降的荆州各郡,最后不得不撤回北方,虽然算不上大伤元气,但是让曹魏损失相当的惨重。
更惨重的还有东吴,本来抗曹的几万精兵就是举国之力,没有想到在追击曹军的时候,并没有讨到便宜,还把最重要的将领周瑜给搭进去了(周瑜受伤,后病死)。
刘备在曹操、孙权打得你死我活之际,趁机占领了荆州四郡,彻底的有了自己的地盘。孙权很窝火,东吴举国之力在赤壁赢了曹操,最后只得到夷陵、桂阳、江夏三郡。
碍于孙刘联盟的脸面,孙权无奈的接受了刘备占据荆州大部分的现实,只是嘴里不认输,向世人宣告荆州是暂借给刘备的。
曹操在赤壁之战的失利,并没有对曹魏伤筋动骨,曹操快速的后撤回北方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北方并不稳定,马超、韩遂在关西一直对地处中原的曹魏虎视眈眈。赤壁之战曹操率领了主力南下,很难保证关西军一旦侵扰,后果不堪设想。
难道曹操就是最大的输家?并不是的,真正的输家是孙权。
东吴当初发动举国之力拼死一战除了要保住江东各大门阀贵族的基业外,再就是觊觎荆州地区。荆州是东汉末年少有的富庶、安详之地,刘表经营了十多年,颇具规模,无论是物产还是兵力、人口,都算是得上中上之资,孙权更渴望得到这一块肥肉。
赤壁之战后,东吴不但没有得到荆州全境,反而在北上与曹操的合肥之战中损失严重,孙权并没有达到战略目的,反而成就了刘备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从整个东汉末年格局来看,赤壁之战是三国中期的转折点,魏蜀吴三国通过此战确定了未来三国势力发展的雏形和格局,而赤壁之战的主战场荆州也成为了魏蜀吴在三国时期争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