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梦是什么人?作为三朝皇子老师的他有何传奇之处?
教师这个职业千百年来备受尊敬,让知秀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老师作为人成长发展的启蒙人有着重要的地位,古人更是把尊师重道作为道德标准之一。所以很多文人的奋斗目标也是让自己的学问传递下去,而古代最高的传播者,莫过于给皇帝当老师了。
给皇帝当老师的命人各朝各代都有很多,能够辅佐一位君王已经是很不容易,能够跨越三朝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清朝的徐元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曾历经三代,是两朝皇帝的帝师,徐元梦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他后来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呢?
一、 私家学堂
影视剧中的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私塾先生一边走着,一边摇头晃脑的读着手中的诗文,下面做着的同学也是之乎者也的跟随着老师一同念诵着,偶尔有个别调皮的学生会被私塾先生发现,一旦发现留神了,就要被戒尺打手板。
似乎古代的私塾先生都是非常严苛的,而且极其的喜欢打人,另外学堂中总有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是私塾先生极其苦恼的。其实古代学习的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通常情况下,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是没有资格学习的,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家的孩子长大后没多久就会跟着家中给地主家干活。
只有那些有钱的大户人家才能请得起私塾先生,私塾先生到了雇主家中也不会像影视剧中看到的那样,一个先生交着一大堆学生。其实古代都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一个老师交一个学生。普通人家是这样,帝王家中更是如此,而能够给太子皇子当老师的人也都是精挑细选,精英中的精英。
二、 天子老师难当
想要成为皇子的老师可没那么容易,都说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一朝金榜题名。成为状元已经是很难的事情了,但是想要成为帝师就更难了。首先是学问上的考核,帝师一般都是当时最有学问的人,另外还要有政治上的考核,最起码要是一个正直的,没有结党的人。
通过种种考核成为帝师后还会面临一堆的问题,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若是犯错了,私塾先生大多数都会拿出戒尺训诫。可是太子犯错了该怎么办呢?太子就是未来的天子,皇家的子孙是不能任意被老师责罚的,所以私塾先生只能责罚自己。
一般太子犯错后都是老师自己打自己来惩罚自己没有教好学生。即便如此不易。文人们还是以能够成为皇子的老师为荣,尤其是交出来的学生日后当了皇帝,那就更加荣耀了。清朝时期就有就这样的一个人不仅当了一朝皇帝的老师,而且还连续上任。
历经三朝,两位皇帝老师的就是徐元梦。徐元梦是满族正白旗人,像他的名字一样也继承了汉代的文化,徐元梦的不仅精通满文,对汉文也是研究颇深,19岁时,康熙皇帝就成了赞许过他是进士第一人。他的学问可以说是当时最好的。
他不仅给皇太子胤扔当过老师,后期又陪伴胤禛读书,并且胤禛后来成为了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登基后也没有忘记这位老师,继续让他交自己的儿子读书,这都源于徐元梦渊博的知识和正直的品性。
三、两朝帝师
徐元梦19岁中了进士,可谓平步青云,直接升至上书房,当时和他一起工作的人有顾八代和尹泰等朝中重臣,少年意气风发的他本想完成一件伟业,却因为自己曾经帮助大学士德格勒受到了牵连。当时的德格勒还深受皇帝信任,当时天气干旱无雨,德格勒趁机推演天时说朝中有小人,除掉就可以下雨
结果触怒了皇帝,德格勒被杀,而帮他求情说好话的人都被贬官了,徐元梦就是其中之一。后来上书房缺少一位皇子的老师,徐元梦再次被启用,这次任命真正的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先是给太子胤扔做老师。后来太子被废,38岁的徐元梦给雍正当期了老师。
从此徐元梦就没有离开过这个职业,雍正登记后,再次找到了徐元梦,此刻他已经是69岁的老人,风烛残年却仍然有着一腔热血,继续传授知识给乾隆,雍正去世后,乾隆登基时,徐元梦已经81岁高龄。
这在古代可是绝对的长寿,人活七十古来稀。徐元梦跨过了三朝,成为了两朝皇帝的老师,这是很少有人能达到的高度。最终在86岁时去世,徐元梦的离世让乾隆皇帝感到很悲伤。
乾隆以极高的待遇为徐元梦办了丧事,丧礼期间更是派去了自己的皇子和亲王前去看望这位老师。徐元梦去世后,被乾隆皇帝追封谥号“文定”意为经天纬地之才,安定乾坤之能,徐元梦能有这样的成就可不是运气好。
四、总结
清朝的文人学士有很多,之前说到的顾八代和尹泰都是名臣,但是能像徐元梦跨过三朝的元老还是少之又少的。除了精通满汉文体,学识渊博外,还有就是他正直的为人。当时康熙的儿子们党争号称九子夺嫡。太子胤扔也在其中,徐元梦虽然是太子的老师,一心想着太子成就一番事业。
但他却极为正直的交给太子学识,而没有参加到党争当中,后来太子倒台,经历了废除再立的风波,徐元梦依然保持平和的心态,专心做好学问,其实这也是他一生能跨越三朝的法宝。安心读书,任凭风起云涌,依然稳若泰山。
后来他还亲自参与编撰了《明史》为古书典籍的流传做出了重要贡献。雍正登基后清算贪污国库的官员,徐元梦仍然能独善其身,可见他为官清廉,有着自己的底线和水准。在清朝一个人能跨越三代,深得皇帝的信任,成为两位皇帝老师的人,恐怕没有人能超越徐元梦,这也是他一生勤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