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波希战争(二):温泉关战役和萨拉米斯海战介绍
波希战争发生于大约公元前492年,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今天知秀网小编就为各位朋友详细讲讲其中的温泉关战役和萨拉米斯海战,一起来看看吧。
其中波斯第一次远征因舰船在阿陀斯海角遭遇飓风大部覆灭,陆地也受到色雷斯人侵扰而被迫撤退;第二次远征初期,虽然取得绝大多数希腊城邦的臣服,并攻克了埃维亚岛上的埃雷特里亚城邦,却在随后的马拉松战役中惨败于以雅典人为首的希腊联军,再度撤回了小亚细亚。
当时的波斯帝国已经将米底、新巴比伦、埃兰、埃及和吕底亚等文明相继攻灭,俨然成为西亚乃至地中海东部的庞然大物。两次远征希腊未果,已经让雅典成为波斯帝国的耻辱,这是如日中天的“万王之王”所无法忍受的。虽然从地缘结构的视角分析,征服并统治希腊半岛的代价过于高昂,并不符合波斯人的利益。但此时若放过雅典,受到影响的将不仅仅是希腊半岛的城邦,还将波及其他被征服地区的稳定。有鉴于此,大流士一世发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动员令,开始为第三次远征希腊做好军事和后勤补给的准备。
第三次波斯帝国远征
据希腊人史书的描述,波斯人为了发起第三次征伐,动员和组建了数百万之众,这显然有夸大的嫌疑。然而投入作战的军队以数十万计,应当并不为过,再加上辅助运输物资的人员,接近百万规模应当是有的。然而如此庞大的军队,要想一次性跨海远征谈何容易。在前两次征伐中,波斯人分别采取了经过达达尼尔海峡沿着海岸线水陆并进和利用海军从商路横渡爱琴海两种线路,然而前者遭遇了海上风暴,后者受制于海运有限、未能占据兵力优势,从而招致马拉松战役惨败。故而这一次,波斯帝国采取的新的行军方案。
实际上,为了避免重蹈马拉斯战役的覆辙,波斯军队第三次远征依然采取了第一次的行军路线,只不过稍稍做出了一些调整。由于第一次远征时,波斯海军在阿陀斯半岛顶端遭遇风暴袭击,因此此处被波斯人视作不祥之地,故而波斯新任皇帝薛西斯一世决定在半岛与大陆的连接处,花费三年时间开凿出一条运河,即薛西斯运河,以规避当年海军遭难之地。之所以此时的波斯皇帝是薛西斯一世,是因为大流士一世虽然完成了对波斯军队的动员,却因埃及(地理位置决定了此处势必属于波斯版图上的不稳定地区)叛乱而先行开拔北非。在枕戈待旦的波斯军队面临,埃及人的起义不仅很快破灭,反而进一步巩固了波斯对埃及人和腓尼基人海军的掌握。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耽搁了远征希腊的事务,大流士一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未能如愿亲率大军征伐希腊。
在波斯人这一次远征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在达达尼尔海峡铺设浮桥的方式沟通亚欧两大洲,陆军因此得以快速渡海,却也花费了一周左右的时日。与此同时,波斯帝国还准备了数量庞大、载重惊人的舰队,以对希腊人形成压倒性优势。这一次,波斯军队依然是海陆并进,陆军作为战斗主力,海军则负责策应、掩护以及物资补给等事务。只不过此时距离上一次战役已经过去了十年,当初曾有许多希腊城邦在波斯帝国的威势之下,被迫献上了土和水(表达臣服之意),这一次他们还会甘心屈服吗?
马其顿、塞萨利盆地与底比斯的态度
今人对马拉松战役的印象源于一项体育项目,即马拉松长跑。这是战役胜利之后,雅典人派出的一位善于长跑者的使者,从马拉松战场跑回雅典城所带来的典故,这位名叫费里皮德斯的使者跑完了这段42.195公里的路程,并在传达了捷报之后力竭而亡。此战的胜利直接导致波斯帝国第二次远征的失败,并使得雅典在希腊诸邦中的威望急剧攀升。正因如此,许多先前曾向波斯人表达过臣服的城邦也悄悄转换了立场,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马其顿、底比斯和塞萨利盆地诸邦的立场了。
事实上,当波斯大军推进至马其顿之时,先前被派遣的使者就已经返回,向薛西斯一世禀报了希腊各邦的态度。由于被马拉松战役打了一针强心剂,此刻只有部分城邦向波斯人表达诚服,马其顿就是其中之一。马其顿位于希腊半岛北部边缘地区,和发源于伊庇鲁斯(希腊半岛西北部)的多利安人类似,也是以农耕社会为主,并已经进入权力趋向集中的王国阶段了,故而与波斯帝国在体制方面有诸多共通之处。其地理位置位于爱琴海北侧、巴尔干半岛腹地,同时也是从小亚细亚前往希腊文明的必经之地,因而兼具商业和农耕双重色彩,具有文明枢纽的特殊地位(这也是后来马其顿得以从波斯、游牧骑射和希腊城邦汲取文明养分,并诞生出亚历山大帝国的根本)。对于波斯帝国而言,不论是直接管辖还是采取羁縻政策统治希腊半岛,马其顿都是非常不错的代理人。然而马其顿毕竟紧邻希腊文明,深受其影响日久,故而难免心猿意马、左右骑墙。
从马其顿地区南下,穿过品都斯山脉向东延伸至奥林匹斯山的山地,就是安尼奥斯河流域。因该地区被山脉所围,故而又被称为塞萨利盆地,这也是整个希腊半岛最大的低洼板块,此处是希腊半岛核心区(马其顿和伊庇鲁斯位于希腊文明边缘)最靠近北部波斯军队的前线。正因如此,塞萨利盆地诸邦在波希冲突之中,始终怯于波斯军队,屡屡表达臣服之意。相较于马其顿和塞萨利盆地诸邦暧昧不清的态度,位于阿提卡半岛北侧的底比斯城邦的态度要明确许多。由于存在和雅典(阿提卡半岛南侧)存在激烈的地缘争斗,这个被后世称为希腊三大强邦之一(另外两个是雅典和斯巴达)的底比斯更倾向于波斯帝国。
希腊陆军关卡的选择
前文提及,塞萨利盆地北侧被品都斯山脉向东延伸的山地阻隔,称为南部希腊城邦与北方马其顿地区的天然分割线。周围山地流淌下来的河水滋润着塞萨利盆地,形成了叶脉状的安尼奥斯河,并向东从奥林区斯山与奥萨山的缝隙中流入爱琴海,两山之间的谷地被希腊人称之为“滕比河谷”。在希腊联军的最初设想中,扼守滕比河谷是守卫包括塞萨利盆地在内的希腊核心区域的重要关卡,问题是滕比河谷并不是从马其顿南下进入塞萨利盆地的唯一通道。在塞萨利盆地北侧山区中,存在一条或者多条山地路径(该山区往北形成流经马其顿的阿利克蒙河,往南形成流经塞萨利盆地的安尼奥斯河,距离很近),虽然可能并不广为人知,但确实存在被波斯军队利用的隐患。
其实告知希腊联军,如果扼守滕比河谷将存在被波斯军队另寻他路隐患的正是态度暧昧的马其顿人。不过促使雅典和斯巴达人撤离滕比河谷的因素还包括塞萨利开阔的地形。因为一旦希腊人在滕比河谷战败,将难以在该地区形成新的防线,辽阔的平原更适合波斯骑兵的驰骋,那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基于此,雅典和斯巴达虽然先前特意从各自城邦调集并海运了总计一万左右的重甲步兵到达滕比河谷,却还是选择了各自返回,只不过雅典人撤退至阿提卡半岛、斯巴达人则选择在阿提卡半岛与伯罗奔尼撒半岛衔接处的科林斯地峡部署防守。
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希腊联军撤离滕比河谷之后,本就两手准备的塞萨利地区诸城邦,就已经做出了顺从波斯的姿态。至于雅典和斯巴达也围绕新防线的设立进行了一次激烈争吵,并最终选择将温泉关作为新的防守之地。和希腊其他板块一样,雅典和底比斯所在的阿提卡半岛同样山地密布,其中尤其以北部与塞萨利盆地交接处的山势最为陡峭。然而就在高耸的山崖与海洋之间存在一处狭窄的通道关卡(这于中原与关外衔接处的山海关颇为类似),这便是温泉关。鉴于自己也被纳入防护范围之内,底比斯也派出了400名战士协防,这说明与雅典矛盾重重的底比斯也没有最终下定决心倒向哪一方。
正因为希腊半岛的地缘结构,才造就了后来300斯巴达勇士血战温泉关的故事。狭窄的山海通道导致作战双方的接触面往往只有数十人,这造成了希腊联军虽然人数较少,但却能够扬长避短,进行了非常顽强的抵抗。当然,希腊人最后还是输掉了温泉关战役,因为阿提卡半岛北部即便地形崎岖,却依然存在温泉关以外的第二条从塞萨利盆地抵达阿提卡半岛腹地的线路。
希腊海军关卡的选择
正当以斯巴达为主力的希腊联军扼守温泉关之时,波斯海军正在沿海岸线南下,意图迂回到温泉关后方或直接奔袭雅典城下。不过身处海洋文明当中的希腊人显然非常清楚海洋控制权的重要性,所以在马拉松战役后不久,雅典就开始极力扩建自己的海军了。经过近十年的筹备,雅典海军占据全希腊的主导地位,拥有了180艘左右的战舰,几乎占据希腊海军的一半数量。不过如果将希腊海军与庞大的波斯舰队相比较,就显得捉襟见肘了,然而海上风暴再一次帮了希腊人的忙。
在波斯帝国第一次远征时,其海军就曾在阿陀斯半岛顶端的航线拐弯处遭遇风暴,直接促使波斯无功而返。这一次当波斯舰队沿着塞萨利盆地东侧的马格尼西亚半岛拐弯之时再度遭遇风暴,在这场持续三天的风暴中,战舰损失高达四百多艘之巨。幸存下来的波斯舰队依然拥有800多艘战舰,他们遭遇到了早已部署在阿提米西亚角(埃维亚岛东北处,是由北向南行经埃维亚岛东西两侧的必经之路)的希腊海军。不过希腊舰队的防线并未阻碍波斯人的脚步,家大业大的波斯舰队兵分两路,一路由200艘战舰沿着埃维亚岛东侧(外侧)继续南下,另外一路由600艘战舰与希腊人缠斗。不过,伴随着温泉关的失守,希腊舰队仅仅与波斯海军试探性的缠斗之后,就迅速后撤了。至于沿着埃维亚岛东侧的那支波斯舰队则在一处海岸拐弯的地方再度遭遇风暴,全军覆没。
两次风暴让波斯舰队折损一半,但依然具备对希腊人的碾压性优势。温泉关战败之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城邦倾向于在科林斯地峡设防,并修筑长城工事,但这显然不符合雅典人的利益。拥有强大海军的雅典以移民亚平宁半岛威胁(由于雅典的海运能力和早已在亚平宁半岛建立的爱奥尼亚人据点锡巴里斯,这是很有可能的)斯巴达,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在科林斯地峡设防的计划,毕竟如果失去了雅典海军的庇护,科林斯地峡的防御也将沦为笑柄。斯巴达决定派遣陆军协助雅典镇守阿提卡半岛,不过雅典自己却将希望寄托在海军身上,他们把全部战舰集中在雅典西侧的萨拉米斯岛东岸。
萨拉米斯岛与东边阿提卡半岛的雅典一侧共同构成了萨拉米斯海峡,雅典海军在此严阵以待。当时波斯人拥有600艘吨位远超雅典海军的战舰,因此选择在萨拉米斯海峡这块狭窄的海域对雅典人更有利。俗话说“小船好掉头”,吃水更浅、船身更为轻便的雅典战舰可以利用包铜的舰首撞击波斯巨舰的船桨、船腹,从而将其撞沉。最终,萨拉米斯海战爆发,波斯人惨败,并导致波斯舰队的属国战舰相继脱离战斗序列、离开了战场。海军虽然损失惨重,但陆地的攻势却依然在继续,准备长达十年之久的波斯人显然并不愿因轻易放弃战果,双方在希腊半岛因此陷入了短暂的僵持阶段。
综上所述,由于波斯第二次远征时在马拉松战役中的惨败,给予众多希腊城邦一针强心剂,从而导致许多曾经向波斯做出臣服态度的城邦陷入摇摆姿态。马其顿、底比斯和塞萨利盆地诸邦出于种种原因成为骑墙派,并持续影响了波希战争的走向。这一次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希腊联军,出于扼守希腊核心区的考虑曾选择在塞萨利盆地北部的滕比河谷作为陆地关卡,却因马其顿人通风报信转而在温泉关设立新的防线。至于海军方面,最初希腊方面选择在埃维亚岛东北部的阿提米西亚角迎战波斯海军,却因温泉关沦陷而撤至萨拉米斯湾,并最终利用该海域的有利地形重创波斯,从而进入双方僵持阶段。
从波斯第三次远征以后,希腊对海陆关卡的选择可以看出希腊半岛的地理环境和地缘特征对战事的影响。波斯军队虽然占据陆上优势,却受制于爱琴海阻隔而不得不运用海军进行后勤补给和防范。缺乏海洋作战经验的波斯舰队先后遭遇数次风暴,并被海战底蕴丰厚的雅典舰队重创,这也印证了那句“十年陆军、百年海军”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