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继:明朝后期大臣,死后为何以国礼下葬?
姚继:明朝后期大臣,死后为何以国礼下葬?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姚继可是明朝后期的一位政治家,由于他敢于担当、功绩卓著,很受皇帝垂爱。可聪明诙谐的他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赋税,竟几次斗胆戏弄皇帝。
嘉靖登基后,在京城开始拆毁佛寺、尼庵,大建道观,至嘉靖中期达到高潮。上行下效,全国各地莫不跟风。当时,襄城正逢旱灾,老百姓颗粒无收,而朝廷的赋税又没有减少,一些老百姓只好背井离乡外出逃荒。姚继可得知家乡受灾后,时刻想着减轻乡亲们的负担。当他得知嘉靖南下要经过襄城县时,就与襄邑乡绅商议出一个变通的良策—在襄城北城门外三教合一的北极观(玄帝庙)里修建了一座特殊的建筑“无梁殿”。
嘉靖回湖北陆安州祭拜显陵(其父陵),经过襄城,姚继可陪同他参观了北极观。看到无梁殿这座别出心裁的建筑时,嘉靖很感兴趣,姚继可就故意问他感觉此殿如何。嘉靖脱口赞道:“好,好,好在无梁。”姚继可马上跪倒在地,大声奏道:“谢主龙恩!”嘉靖问这是何故,姚继可说:“此地大旱,百姓流亡,万岁免去了百姓的粮(税),我替百姓谢过万岁。”嘉靖向来喜欢人们说他“金口玉言”,听罢这番戴高帽子的解释,只得顺水推舟地认了。百姓知道消息后,欢声载道,交口相传,流亡在外的老百姓陆续返回故里。
有一年,外国向大明朝廷进贡了一些胡萝卜种子,皇帝分发给朝中大臣,让他们带回家乡亲自试种。并对大家说秋后要把收获的胡萝卜全部交到朝中,论功行赏。
众大臣领到种子后,回到家乡都找肥沃的土地种植,并尽心尽力地管理,让自己的胡萝卜长得又大又好。姚继可心里清楚,如果种出高产量的胡萝卜,无形中就会增加家乡百姓的负担。所以,他把种子带回家乡后,随意找了一块地种下,而且不特意经管,秋后收获的胡萝卜小得像拇指。皇帝问他何因,他说河南的土地太贫瘠,胡萝卜种下去都长不大。皇帝说,要是这样,河南的赋税就以养义马算。姚继可知道养义马同样会增加百姓们的负担,就说义马也养不好,河南毒虫太多,弄不好会把义马咬死。皇帝给了他一个白眼,表示不相信。
过了一段时间,姚继可带了一袋“毒虫”到朝中给皇帝看。先拿出来的是一只癞蛤蟆,他使劲儿捏了它一把,才放到龙案上,癞蛤蟆张大嘴,看起来很恶心。接着那癞蛤蟆又“哇”的一声大叫,一蹦老远,皇帝说:“这东西还真厉害。”接着拿出来的是一条拔了毒牙的毒蛇,把它一放到龙案上,它就昂起头吐出红芯,很是吓人。皇帝连声说:“快把它拿走!”最后拿出来的是一只蝎子,皇帝说:“这小物件我看没啥可怕的。”说着就用手去抓,只见那蝎子卷起蠹子照着皇帝的手蛰了一下。这下,皇帝连声说:“河南的毒虫着实厉害,不养义马也罢!”
之后,姚继可有了退隐的念头,称病在家不再上朝。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姚继可归隐故里的第五个年头,皇帝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要起用他。姚继可无意再出山,托词患病不能赴京。皇帝不信,就下旨要把他抬到京城。他又让家人报说病故,皇帝说:“人死了,也要把头给我带来!”姚继可骑虎难下,只得在家中自尽了,让人割下头送去京城。皇帝见状,不禁大惊失色,懊悔不迭中下旨打造一颗金头,与他的遗体一起,按照国礼安葬于襄城东城门外的姚家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