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杨雄为什么会上梁山?发生了什么事情?
杨雄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祖籍河南,家中有一娇妻名潘巧玉。“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知秀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水浒传》之梁山泊众多好汉,上山原因各不相同,比如“豹子头”林冲是因为得罪了高太尉,多番忍让无果,被逼上梁山;再比如“霹雳火”秦明,他们是因为被宋江、吴用等人冒充算计,落得家破人亡,无法回归官场;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犯事被官场通缉,只能通过落草为寇来躲避灾殃,如晁盖、吴用、刘唐、三阮、武松等人......
但综合下来,大部分人上梁山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正统社会容不下他们,只能选择上梁山。
可其中却存在这么一个异类,他本是朝廷官员,日子过得好好的,既没有犯事,也没有被官场高层针对,可稀里糊涂就上了梁山,他便是被称为“病关索”的杨雄!
细究杨雄上梁山,则绕不过一个人,那就是杨雄的好兄弟——“拼命三郎”石秀,纵览杨雄走上梁山的全过程,完全是石秀带的节奏。
对于石秀这个人,深读过《水浒传》的读者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他的品性和武松非常相像,甚至于金圣叹多次批石秀文字曰:与武松一样人,与武松一样事,与武松一样文章!
武松为人严谨精细,可谓有勇有谋,而且行事光明磊落,读者观之,心中着实钦佩;反观石秀为人,虽精细处不逊武松,可到底为人阴狠尖刻,犯了过犹不及之大忌,读之令人心中生寒,颇畏其人。
施耐庵写石秀,处处都在描刻他的心机智谋,譬如第43回,石秀外出买猪回来看到肉铺被收拾打点,误以为这是潘巧云有意要撵走自己,书中这般记载石秀的心理活动:
石秀心中自忖道:“常言‘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哥哥自出外去当官,不管家事,必然嫂嫂见我做了这些衣裳,一定背后有说话。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我休等他言语出来,我自先辞了回乡去休。”——第43回
石秀的这段心理活动很能体现他的个人性情,在看到肉铺被收起后,他近乎百分百确定自己被人算计了,所以他的心理处处都在潜意识中肯定自己的猜测,又是“必然嫂嫂见我做衣裳”,又是“一定背后有说话”。
于是石秀非常细心地将猪全部赶进猪圈,去房中换了脚手,收拾了自己的行李,最后还写了一本猪肉铺的账本交给潘公,他交账本的时候,说了这么一番话:丈丈,礼当。且收过了这本明白账目,若上面有半点私心,天地诛灭。
石秀酷爱赌誓,除了此处,第44回“杨雄醉骂潘巧云”中,杨雄酒醉无意中说出了石秀的“告密”,潘巧云在杨雄酒醒后花言巧语一番,称石秀调戏自己,惹得杨雄当即拆了肉铺,要撵石秀出门,石秀一眼看出背后缘由,冷笑一声离开了杨家:
石秀天明正将了肉出来门前开店,只见肉案并柜子都拆了。石秀是个乖觉的人,如何不省得?笑道:“是了。【四字写出精细乖觉】因杨雄醉后出言,走透了消息,倒吃这婆娘使个见识撺掇,定反说我无礼,她教丈夫收了肉店。我若便和她分辩,教杨雄出丑。我且退一步,却别作计较。”【石秀可畏,我恶其人】——第44回
有意思的是,石秀临走之前,再次秉承之前的原则,再次来拜见潘公,交上账目,又发了一个毒誓:账目已自清清白白,并无分文来去。如有毫厘昧心,天诛地灭!
喜欢通过赌咒发誓来自证清白的人,要么是满嘴跑火车的混混,他们的誓言分量轻如鸿毛,要么是品性倔强之人,这类人往往对人对事有很可怕的执念,很明显,石秀就属于后者。
石秀的行为模式很奇怪,在他被撵出杨家之前,他的心理动机很纯粹,就是替大哥杨雄清理门户,揭发潘巧云、裴如海两人的不洁关系,他俨然一切站在杨雄的角度考虑,加上伸张正义的心理,才让他做出向杨雄告密的事——其实细细论来,这些事跟石秀本人的利益没有半点关系,他没必要掺和。
可这份纯粹的心理在他被撵出杨家之后,悄悄发生了改变。石秀怀着很深的执念,这让他一定要替杨雄了结这件事,且看石秀彼时的心理描写:
石秀却自寻思道:“杨雄与我结义,我若不明白得此事,枉送了他性命。他虽一时听信了这妇人说,心中怪我,我也分辩不得,务要与他明白了此一事。我如今且看探听他几时当牢上宿,起个四更,便见分晓。”——第44回
读者须要会读书,此段描写乃是石秀的心理描写,也就是说,这段话是石秀基于自己的人生阅历、教育程度、个人性情的基础上做出来的判断。
石秀常年混迹江湖,见惯了杀人越货、尔虞我诈、背后捅刀子此类的事,尤其是粉头、女乐、优伶一类女子,往往认钱不认人,这是石秀农民阶级的等级身份带给他的社会底层阅历,所以他觉得“我若不明白得此事,枉送了杨雄性命”。而潘巧云、裴如海真的有胆量敢谋害官府人员杨雄?这是个未知数。
于是石秀为了了结这件事,他趁夜杀了敲更的头陀,又杀了前来与潘巧云幽会的裴如海,这里有一处细节:石秀杀头陀、裴如海之前,非常狡猾地让两人把衣服都给扒了,也正是因为石秀的这一操作,扰乱了其后官府的视线,将这个案子给胡判了:
当案孔目禀道:“眼见得这和尚裸形赤体,必是和那头陀干甚不法的事,互相杀死,不干王公之事。邻舍都教召保听候,尸首着仰本寺主持,即备棺木盛殓,放在别处,立个互相杀死的文书便了。”知府道:“也说的是。”——第45回
很明显,石秀了解当时社会中“龙阳之欢”盛行,故而用这种手段为自己脱罪,包括《金瓶梅》中亦有西门庆女婿陈经济与寺庙中的师兄金宗明两人夜间行不洁之事,此两书果然风俗相通。
石秀杀了头陀、裴如海,杨雄得知此事后,始信石秀前番所言,其实事情进行到这里,问题的解决办法无比简单:杨雄休掉潘巧云,另娶一房妻妾,继续当自己的官府押狱,他完全没有上梁山的必要!
石秀令人可鄙之处,可正在于此。杨雄已然相信了他的话,事情明明正常解决,可石秀却提出了另一个解决方案,也正是这个方案,彻底断绝了杨雄做一个好人的机会,且看原文:
杨雄看了,心头火起,便道:“兄弟休怪,我今夜碎割了这妇人,出这口恶气!【是杨雄】”石秀笑道:“你又来了!【石秀又狠毒,又精细,笔笔写出。】你既是公门中勾当的人,如何不知法度?你又不曾拿得他真奸,如何杀得人?倘或是小弟胡说时,却不错杀了人?”——第45回
末尾一句,堪称杀人诛心,石秀在一步步引导杨雄往错误的道路上前行,他提议:明日将潘巧云、丫环迎儿带到翠屏山,那里僻静无人,当头对面,将这些事全部说清道明,哥哥一纸休书弃了这妇人,却不是上着?
石秀话说得好听,可他已然动了杀心,如果他真的想让杨雄休了潘巧云,根本不需要上翠屏山这个流程,而且当面对质,为何又要带上丫环迎儿,亦是为了杀死潘巧云后,恐怕迎儿报官,干脆一起叫来,一起杀了便是。
所以第二天,真的到了翠屏山的时候,石秀的态度完全变了,他近乎刻薄地让迎儿、潘巧云说出全部过程,并剥去潘巧云的首饰、头面、衣裳,将其绑在树上,潘巧云希望杨雄能饶自己一命,石秀更是从中阻拦,非要其命不可:
杨雄揪过那妇人来,喝道:“丫头都已招了,你便一些儿休赖,再把实情对我说了,饶你一条性命!”那妇人说道:“我的不是了!你看我旧日夫妻之面,饶恕了我这一遍。”石秀道:“哥哥,含糊不得。【石秀狠毒之极,我恶其人】须要问嫂嫂一个从头备细原由。”——第45回
如果没有石秀,以杨雄的耿直脾气,必定会放过潘巧云、迎儿,回家之后,无非一纸休书便可,可石秀的推波助澜使得这件事再也没有了后路。
石秀先是怂恿杨雄杀了丫环迎儿,一刀将其劈为两段,金圣叹亦感慨:何至于此,可畏可恨!其后潘巧云恳求石秀说两句好话,石秀只说了一句:“嫂嫂,不是我。”杨雄上前,一刀从心窝里直割到小肚子,取出潘巧云的心肝五脏。
如今杀了二人,杨雄再无回头路,石秀便说出上梁山的建议,杨雄便与其一起星夜朝梁山而去,纵观这整个过程,石秀已然不是秉着主持正义的心态,而纯粹是为了泄私愤,为此不惜搭上杨雄的前途。
诚然,石秀与武松极为相似,可石秀没有武行者的光明磊落,武松亦没有拼命三郎的阴狠,此是二人最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