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降将,孟达和黄权在曹魏的地位如何?

在战乱时期,战败投敌或者觉得自己的主公非明主而转投他处都是很正常的。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当然,也有一些原先蜀汉的武将,选择归降了曹魏,成为曹魏的武将。其中,就孟达和黄权,就是比较知名的两位。

一方面,就孟达来说,在公元220年投降曹魏后,受到曹丕的重用,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曹丕还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以其为新城太守。另一方面,黄权于夷陵之战期间归降曹魏,被魏文帝所赏识,拜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同车陪乘(这可不是一般大臣可以获得的待遇)。那么,问题来了,孟达和黄权都是降将,为何投降曹魏的时候,黄权的待遇高于孟达呢?

公元220年,孟达投降曹魏时,被曹丕封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其中,在曹魏的官职中,建武将军的官职品级为第五品,至于平阳亭侯,则是一个亭侯的侯爵,类似于关羽的汉寿亭侯。与此相对应的是,同样是出自蜀汉的武将,黄权于公元222年归降曹魏时,被曹丕拜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

其中,镇南将军所在四镇将军在曹魏次于四征将军,为第二品的武将官职,至于育阳侯这一爵位,淯阳(《后汉书》做“育阳”),为秦朝设立的一个县,秦、汉、三国时期属南阳郡。因此,黄权的育阳侯是一个县侯,和魏延的南郑侯是一个档次的。按照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的排名,县侯自然是明显高于亭侯。综上,不管是官职品级,还是爵位,黄权都是要明显高于孟达的,并且,曹丕还给了黄权同车陪乘的殊荣,这更拉大了两人的待遇差距。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都是来自于蜀汉的武将,为何曹丕在孟达和黄权的待遇,要厚此薄彼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这是因为投降曹魏之前,黄权的官职和地位就在孟达之上了。对于孟达来说,本来是益州牧刘璋的手下,归降刘备后被任命为宜都太守,在此之后,没有孟达的官职记载,也即孟达在蜀汉,应该只是一个郡守,没有更高的官职了。

与此相对应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领益州牧,任命黄权为治中从事。由此,相对于在担任郡守的孟达,黄权的治中从事,拥有辅佐刘备处理益州事务的权力。夷陵之战爆发后,刘备任命黄权为镇北将军,督领江北军队防御魏国出兵,刘备自己在江南前线。也即在夷陵之战中,黄权是独当一面的大将,直接掌握一定的兵马,这显然是孟达不具有的地位。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虽然都是蜀汉的武将,不过,黄权要比孟达更受刘备的信任和重用。在归降曹魏之前,黄权已经是镇北将军了,曹丕将其封为镇南将军,只是平调,还不能说是明显的晋升。至于孟达,在归降曹魏之前则没有什么武将官职,所以只获得了一个杂号将军+新城太守的待遇。另一方面,相对于反复无常的孟达,黄权的品质获得了曹丕的赏识。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刘备入蜀时,刘璋派遣孟达和法正去迎接刘备。结果,孟达立即就背叛了刘璋,归降了刘备。与此相对应的是,同样是益州牧刘璋的手下,黄权则坚持到了最后一刻,等到刘璋投降后,黄权才向刘备归顺,刘备封黄权为偏将军。通过这一行为对比,两人的品德差距,自然是一目了然了。

最后,在此之后,孟达不救援关羽,所以担心刘备的惩罚,干脆在刘备还没有正式治罪的时候,就投降了曹魏。一定程度上,孟达是为了自保,也可以说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就黄权来说,夷陵之战时,因为刘备战败,黄权的退路被东吴大军截断,所以黄权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归降东吴,要么归降曹魏,东吴是当时蜀汉的主要敌人,黄权只能无奈归降曹魏。因此,黄权的归降更容易获得他人的理解,比如刘备就善待了黄权在蜀地的家人。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虽然都是降将,但是,黄权之前的地位高于孟达,其归降的原因又没有什么值得苛责的地方,所以魏文帝曹丕给予黄权更高的待遇。

景初三年(239年),黄权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在武将官职中,车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这对黄权来说,已经是极大的荣誉和肯定了。因为相对于曹魏五子良将,或者司马懿、曹丕、曹休等人,黄权毕竟没有为曹魏立下什么战功,却依然获得了地位非常高的车骑将军,这很可能是因为黄权的品行获得了曹魏上下的认可。至于反复无常的孟达,则在公元228年被司马懿斩杀。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