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历史上宋朝是什么样的?是如何发展的?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知秀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在华夏文明二十四个朝代中,有一个朝代富有得犹如当今的迪拜,遍地是钱,世界各国来此贸易。对外战争上犹如曾经的意大利,一打就投降议和,军备上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管理混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多姿多彩的朝代。

高光时刻

宋朝作为中华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的高光时期,在历史的长廊里可谓熠熠生辉。据我国专业史学家陈寅恪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由此可见,宋代经济非同一般。

宋代的繁荣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横向来看,当时外贸经济涉及的产业有农业、茶业、造纸业、丝织业等多种行业,业务范围十分广泛。纵向上国家积极与南洋、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地区总计58 个国家建立贸易往来关系,开启了全球市场。日后的泉州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不得不说宋朝有一半的功劳。那么繁荣的宋朝,高光时刻的表现都有哪些呢?

首先是百姓经商成风。市民阶层竞相从商,马路上全都是贩夫走卒。人们不再拘泥于科举这一条发家致富之路,政府也不像之前把商人列为最下等,严厉打击,而且当时人民的负担小,税收中税率约为1/15,并且没有户籍限制,所以从事商业活动成了宋朝百姓的一种默契。

其次是地小人多。宋朝国土面积最大的时候才250万,是唐超面积的四分之一,但是这小小的面积却衍生出庞大的人口数量。宋朝人口有多少呢?来一组数据感受下:全国人口总数高达1.26亿,户数2000万,占世界总人口的约七分之一。10万户以上的城市有50个,其中临安人口过120万,开封人口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城市。

再次是同时期较高的人民幸福生活指数。消费水平高。汴京都城几百万户人家,都烧石炭,没有一家烧柴火。宋神宗时每年铸造铜钱和铁钱500万贯左右,这还不算流行于四川的交子、铁钱。由此可见,不论是政府还是百姓手里都不缺钱。并且消费时间不受限制,宋朝在继承唐朝草市的基础上,创立夜市,实行市场日夜营业,白天熙熙攘攘,夜晚灯火通明。

俗话说,有因必有果,这繁华的盛世景象是结果,这结果绝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定有其内在成因,接下来让我们从政府对于内销外贸政策干预的角度一探究竟。

内外联动,开启盛世繁华

占据C位,抢占优势资源。

(1)南下迁徙的优势,增加了宋朝的人口,并且几次南下迁徙,人员聚集,文化经济都能得到较好的交流沟通。从魏晋时期到安史之乱再到靖康之变金人一路金戈铁骑践踏中原,华北、淮河一带的北方民族不断向南迁移。宋朝于是便在这聚集的人口之上继续繁衍生息。

(2)温和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春暖秋凉,夏热冬寒,四季分明,不同种类的粮食作物能够得到交换式生长。拥有一年两到三次的播种周期,粮食更新再产率高。加之水稻种植技术也在此时得以提高,使得宋朝种植效率倍增,粮食产量大涨。

(3地处平原,占据天然优势。占据了广东、江苏、广西、福建、浙江等地区,而这些区域土壤肥沃,土地平坦,气候温和,非常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 。

拉动内销,提高内在消费力。

“天下大计仰给予纸”。北宋初期,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交子”这一新的货币形式的产生。国家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对其进行严格规范化管理。为此,还出台了一些列政策来管理该货币的流通。其中政策就规定,第一,因为“交子”的生产材料是纸,很容易出现破损,并且也很容易被盗,所以规定“交子”的兑换周期为两到三年,过了这个期限,就要重新兑换。另外,货币的发行量要在一定范围内,不能超过,也不能太少,发行金额有一贯、五贯和十贯;第三,为了防止纸质货币不能得到及时且自由的兑换,每次印发都必须准备一定量的备用金,以应对意外产生;第四,严格管控非法印制“交子”的人,不仅这些人被抓到了受到牢狱之灾,知情不报者也会受到惩罚。这些措施都是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商品的正常交易,稳固了市场经济,让国内的消费维持在正常平衡的水平。而且初期政府不仅能严加管控破坏“交子”交易规则的人,自身也能慎重发行和使用,维护了纸质货币的市场信用。

除了对货币进行管控,国家对生活必需品如酒、茶、盐等很多商品实行政府专门管控,这些交易广泛分布在乡村的草市,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拉动了底层交易,搭建好了基层的经济单位。此后在 宋真宗景德一百多年间,国家依靠财政获取税收就能达到 2千多万;到了北宋1021年,财政收入突破1亿贯,大概类似于当今90亿人民币。

招商引资,打通国际贸易

宋朝非常重视对外贸易,为此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吸引外商来华投资做生意,同时也积极地将中国的茶叶,布匹销往海外。而由商业税收带来的财政收入也没有辜负宋朝政府积极的对外贸易的政策。

(1)“传单地推。从987 年开始,宋太宗分批次让自己的手下带着皇帝亲笔写的“传单”、昂贵的丝绸,出使外国。因为有些国家不知名姓,所以署名地方基本空着,等打听清楚了才会填写再进行递交,为的就是展示泱泱大国的诚心。

(2)盛情款待。1028 年,为了缓解广州外商船只数量减少的趋势,宋仁宗下令给与外国前来做生意的外商以特别优待。1146 年,他在上谕中强调:海外交易能够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我们应当继承之前的对外政策,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对此,当时还有官员建议,平民百姓如果能够招来外商,并且外商缴纳的海关税费不低的话,可以提拔为官员。泉州、广州的市舶司如果纳税 100 万两,也可奖励升官一级。有个市舶司因为招来外商还被提拔为武官,这使得没有贵族身份却想用有前途的下层人士都积极主动的去对外经商。

由于招商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远赴海外经商的人越来越多,来华做生意的也日渐居高不下。在这两项措施的大力实行下,宋朝的外贸经济蓬勃发展,十分发达。政府每年单单依靠广州和泉州两处海运的关税收入都能达 200 万两。

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如果搭建的失败的话,也会反过来摧毁经济基础。宋朝虽然拥有当时世界上可以说最多的财富,但是政治羸弱,军事力量也薄弱,除了有钱,没有什么能真正的保护国家。而当时的夏朝和辽国虽然经济不如宋朝,但是军事力量强大,尤其是夏朝的骑兵非常强悍。这样对比下来,宋朝就像是个有钱家的地主儿子,而辽金就像是周围的土匪,你再有钱也终将在别人的武力下被别人抢夺。宋朝的经济走向衰退不得不说是和他的军事力量薄弱,对外政策失策,对内资源分配制度缺陷有极大关系。下面列举几点,宋朝经济走下坡路的原因:

委曲求全,畏畏缩缩终成败将

宋朝虽然前期经济发达,但是上层管理人员不懂管理,性格懦弱,导致内部积累的财富日渐流失。流失途径主要有两个。

一、战争赔款:

(1)檀渊之盟,胜也赔,败也赔。宋太宗死后,宋真宗即位。1004 年,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鼓励和鞭策下御驾亲征,蓄势以待澶州城下(今河南濮阳)的20万辽军。这天,在城上巡视的军士张瑰,看到辽军大营出来几名将领,似乎在巡视地形。他立马用床子弩对其瞄准,数箭齐发,正中辽军先锋统帅萧挞凛的头部,该头领当晚因伤势过重死去。大战在即,主帅先失,辽军士气受挫。事实上,辽军一路杀来本就不顺利,河北一带各城池将领都奋力死守,奋进千辛万苦才攻打下来,打瀛洲时辽军死亡 3 万人,伤者无数。萧太后见状知道自己不占上风,而且辽军孤军深入,没有控制后方,河北一带还有不少宋军,如果宋朝前后夹击形成包围之势,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派人请求和议。宋真宗没有军旅经历,心理严重恐辽,巴不得拿钱了事 于是两国很快达成盟约,结成兄弟之邦。在我方占上风,敌不如我的情况下,宋朝通过每年进贡的方式换取了短暂的和平。这贡品主要有银10 万两、绢 20 万匹。

(2)两边拉拢,两边赔。1038 年夏朝元昊登基称帝后,宋夏关系走向紧张阶段。1040 年至 1042 年,三年期间元昊发起了三次对宋大战,宋军都是大败,而且一次比一次败的惨。三次交战让其他国看到了宋的羸弱。辽朝首当其冲,于是趁火打劫,威胁宋朝说,辽对夏有保护之责,应当帮助夏朝。宋朝恐怕辽夏联手,慌忙派大臣使辽,以岁币之外再增 10 万两银、10 万匹绢,换取辽对夏施加压力。辽夏又发生边境纠纷,两边关系恶化。夏首领元昊于是假借对宋称臣的名义,实行独立自治,宋每年还能赐给夏银 7 万两、绢 15 万匹、茶 3 万斤,(约合银 25 万两),开放榷场,恢复边贸。

(3)抠抠搜搜,终致国破家亡。宋神宗时时和夏朝还发生一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夏金朝消灭辽国后随即攻击开封。宋徽宗对此束手无策,主动“下岗”。让儿子宋钦宗接替这个烂摊子。但宋钦宗不愿意打开国库,见城头士兵冻得发抖都不舍得从其中拿出物资支持前线,转而相信道士的话,听从撒豆成兵。金军破城的提议,最终1126 年春,金军押解着徽宗、钦宗父子和所有皇后、妃子、太子、公主、宗室、外戚,在京朝臣、工匠、艺妓等 10 余万人,以及黄金 1 万锭、白银 2 千万锭、帛 1 千万匹等物资,浩浩荡荡返回东北,开封城变成一片废墟。

(4)乞求议和,再增赔款。南宋初年,宋高宗和秦桧等人陷害杀死了岳飞,最终达成议和。和局维持了不到20 年,战端再起,金军大举南下。这时前方宋军已经没有像岳飞那样骁勇善战的统主帅带领作战,军队成员经商成风,战斗力低下。金军很快打到长江北岸。不得不再次议和,史称“隆兴议和”。1206 年南宋又不宣而战,战无胜绩,金军转守为攻,节节胜利。最后南宋乞和,在原来岁币为银 25 万两、绢 25 万匹基础上额外增加,另付犒军银。

二、纸质货币泛滥,货币系统紊乱

除了战争赔款导致财产外流,经济下滑的原因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滥发纸质货币导致的通货膨胀。

我们知道,北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四川地区出现了纸质货币模式的“交子”。这种纸质货币的促进了商品经济发达,成为当时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推进器”但因为利用不当,最终也成了经济的有力阻碍。

发行混乱。尤其是熙宁年间,由于财税政策太过激进,边境战事劳民伤财,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宋朝廷加大纸质货币印刷数量,流通货币的数量因此不断膨胀,“交子”开始走向贬值。不得已,宋朝开始发行新的“交子”并用新的代替旧的。于是出现了新旧“交子”交错并行的现象。此时的当朝政府因为有多项财政支出,管顾不暇,导致财政和民生治理产生了诸多困难。

超量印钞。《宋史·食货志》曾载,在绍圣年间,每界“交子”增加发行的数量,最少的也有几十万,多的高达数百万,远远超过了市场供需平衡所需的份额。 最后“交子”被百姓抛弃,百姓们转而选择铜钱、金银等硬通货,“交子”在民众中失去了原有的信用,因此被基层百姓抛弃,选择其他货币。

有了信用,纸质货币就会身价倍增,国家经济就会发展;而失去了信用,纸质货币变得一文不值,国家经济就会衰落。 可以说,以“交子”为代表的宋朝纸质货币的兴衰历程,也见证了宋朝经济由成功到失败、由振兴到衰落的整个历史进程。

三、不公平的资源分配。

贫富不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人拥有几代人分不完的万亩良田, 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钱缴税的士大夫免征赋税 ,身无分文的贫民加倍缴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官富民穷。宋朝的财政制度将地方收入全部搜刮,地方毫无积存,导致地方政府无法扶持当地百姓,百姓生活无法得到提高;

军费支出较高,宋朝对外战争,特别是与元朝的持久战争 不仅损害边境 而且大量输出资金保证军队的正常运转,军用导致的财政空缺又以税赋形式你转嫁在农民身上,无疑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宋朝自建立以来一直奉行对外屈辱、专力防内的政策,政权、财权和兵权高度集于中央,封建压迫非常厉害。随着宋朝腐朽、黑暗的统治愈演愈烈,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日益众多的农民不堪重负,破家荡产,社会矛盾被推上了最顶端,“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生活在底层的农民纷纷揭竿起义进行反抗。水浒传的108将起义的原因或许也有此因。宋朝时期爆发了大大小小的各种起义,数量大概有900余次,这么多得数量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虽然农民起义的规模不大,而频繁爆发却能无形中消耗国家军队的战斗力,长期不间断的内耗加上外敌入侵最终走向灭亡。

宋朝经济有过光鲜亮丽的盛世高光时刻,也有过国破家亡,满目疮痍的悲惨历史,这让宋朝成为了一个具有丰富色彩且耐人寻味的朝代,同时也给予我们后人以惊醒,该怎样平衡好经济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关系?该怎样既能稳定国内经济又能不被外敌入侵所扰?又该怎样处理好货币流通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我想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