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为什么可以名垂千古?范蠡名垂后世原因解析
范蠡为什么可以名垂千古?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其实范蠡主要聪明在三个方面,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据《史记》载:范蠡与越王勾践深谋二十余年,许多重大决策都是他制定的,终于灭了吴国,报了会稽之耻,越兵横行于江淮之东,勾践得势于一时,号称霸王,而范蠡亦称为上将军。此时的范蠡可谓权重一时,威振天下。但是,范蠡却书辞勾践。“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泛海以行,终不反。”
如果范蠡不走,等待他的是大夫文种的下场。范蠡曾从齐国写信给文种,说:飞鸟都没有了,弓箭就收藏起不了。狡兔都死了,猎狗还不给活活的烹死?越王的长相颈长嘴尖,一看便知,只可共患难,不可以共享受。你为什么还不快快离他而去?(蜚鸟尽,良弓藏;狡免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没有听范蠡的话,而是称病不朝。有人谗言文种作乱,越王赐给他一把剑,说:“你曾教我伐吴的七种方法,我用了其中的三种就把吴国打败了,余下的四种就还给你了,不如先生替寡人代劳,把这四种绝妙的好法子献给我死去的父王,在阴间试试它们的效果?”(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文种知道越王要加害自己,遂自杀。
为什么范蠡能透过繁华看到衰落,透过荣耀看到悲伤、囚禁、赐死?他不仅熟知勾践的个性,而且熟知一切君主的共性。君王在打江山时,需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所以能与同事者共处,而一旦政权到手,他所要建立的是家国同构的封建社会,看重的是他的一个又一个爱妃,一个又一个王子,那么对他最大的威胁莫过于与他共同打天下的重臣。范蠡算是看透了,逃过了一劫,“与其私徒属乘舟泛海”,何乐而不为呢?据说“私徒属”里,就有绝代美女、对吴王成功实施了范蠡的美人计的范蠡的恋人西施,那就更有几分浪漫情调。
不被一时的现象所迷惑,能看到多数人看不到的另一面,是最难能可贵的!
司马迁写道:范蠡浮海游荡,离开了齐国,在海边上耕种,苦身戮力,父子治产,没有多长时间,家产已达数万。齐人听说他的贤能,请他担任齐相,范蠡婉然谢绝道:“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他归还相印,散尽财产,分给亲朋好友,怀其重宝,从小路离开,到达陶这个地方。范蠡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部,交易畅通,为生可以致富。于是,他自称陶朱公。又邀家人一同耕地饲养牲畜,并做转物生意,取十分之一的利润。居住了没有多长时间,他又资累巨万。天下人都称他陶朱公。 在春秋时期,像范蠡这样既长于做官,又长于经商,大概极少。做官,又弃官;经商,又轻视钱财,散尽巨额资产。这大概是绝无仅有的了。在范蠡看来,做官,就看重官位,能上不能下;嫌钱,就看重钱财,能多不能少。这是“不祥”的事。“不祥”,就是有不好的兆头将要降临,也许还会与种一样的命运。所以,他散尽家产,从小路离开了齐国,躲过了又一次降临其身的险情。(司马迁没有写明究竟是什么险情,但从其“间行以去”可以看出,一定有什么险情。)
范蠡名垂千古的第三个原因:
范蠡在事业上是一个成功人士,谈战功,威震一时;谈经商,腰缠万贯,迅速致富。但他名垂千古的还有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高尚的品德:发了财,乐善好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