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真相 > 正文

古代晚上为何要打更?不打更会怎么样

古代晚上为何要打更?不打更会怎么样?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所谓打更,在古时候又叫击柝(tuò),柝是木头做的一种响器,俗称梆子。打更,即击柝,就是夜间巡逻,一边走一边敲梆子。

古人的生活与我们相去甚远,现代社会的夜晚更是街市如昼、光怪陆离,现代人自然会感到好奇,为什么会有''更夫''这个职业呢?古代人大晚上不老实在家待着睡觉,跑出来敲锣打鼓、一顿瞎吆喝为的是哪般?

别以为聪明的古代人是没事儿找事,其实打更的作用可不小!

打更的重要作用有两个,首先第一个就是报时,又叫做报更。

现代人,特别是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智能时代,想要知道现在几点,对我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只要随手滑开手机屏幕就能看到时间,如果你点开世界钟表,甚至还能随时随地知道地球的另一端是什么时间。然而,古时候因为科技水平有限,对于人们来说,''计算时间''和''报时''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中国最早的计时器是春秋年间的''漏刻'',所谓''漏刻'',就是人们通过水滴来测算时间,''漏刻''发展到明清年间,就升级为更为精密准确的''四级漏刻'',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铜壶漏刻就是公元1745年所造的四级漏刻。

''漏刻''虽然可以计时,但是初期操作起来比较复杂,而且耗费人力较大。所以古人又发明了圭表,圭表又叫日晷,即通过太阳的影子来测量时间,比起''漏刻'',日晷使用起来倒是简便许多。

除此之外,如果是比较短的时间段的话,人们也会通过焚香的方式来记录时间。西方的''自鸣钟''传入中国要等到明朝后期,但是''自鸣钟''是舶来品,价格昂贵,仅有官宦、富贵人家能够使用。老百姓们要知道时间,只能靠更夫了。

宋代诗人洪适说:''说与谯门漫打更,却怕催归骑'',有了更声,老百姓们才能知晓归家的时辰,对于古代人来说,夜晚的更声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更夫出门打更,也并非只是像电视上演的,随便吆喝几声就能完事的。

在古代,无论是在京城还是地方,都会设有''谯楼'',这是专门负责计时和报时的地方。''谯楼''一般位于城池的正中心,街道向四周延伸。在城内兴建的楼房,一般不得高于''谯楼'',这是出于城市防卫考虑,在谯楼上登高远眺,可以更好地观测到远处的情况,防范城池外的敌情。

所以在古代,更鼓分明则代表了地方的治安状况良好。谯楼更鼓如果每天都能按点报时,说明此地外无敌人入侵,内无强盗横市;相反,如果地方行政运转糟糕、盗贼蜂起,哪还能顾得上报时呢?

谯楼地位重要,所以其规模一般不会太小,如宋代程度的铜壶阁,楼身以砖石筑成,''上下两层,一共十四间房,宽十丈深五丈六尺'',其壮观程度可见一斑。

谯楼里安排轮班人员时刻守卫漏刻,记录时间,然后更夫则分班报时。不同地方的更夫想要知晓时间,还可以看谯楼上的各种鼓角与旗号,看懂这些鼓角旗号的信息,需要知晓特定的''密码系统'',所以更夫们也是要接受正规的''岗前培训''的。可见,古代谯楼更鼓制度的运转是十分严密的。

更夫敲梆子报时也是有讲究的:全夜一共划分为五个更次,戌时(晚上八点,古时两小时为一更)敲一记锣,连续敲两记梆(记为一次),这为一更天;亥时(晚上十点)锣声两记,梆敲两次,这是二更天;三更天之后,梆子只敲一记就记为一次。除了夏季,其他季节在凌晨五点到六点之间还会加一次''亮梆子'',只敲梆子不敲锣。

除了报时之外,更夫还充当了另一个重要的角色:防火队员。

古代走火一般都发生在深夜,一旦发生火灾,救火不及时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据二十四史记载,从西汉至清末,中国就发生了八百七十八次火灾。这还仅仅只是有据可考的数据,在防火设备低下、史书记录不到的小地方,火灾的次数肯定是不容乐观的。所以,夜间防火就成为一种必要手段。然而,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古代实行宵禁制度,夜晚是不允许寻常百姓出行的。

所以,作为在夜间行走唯一合法的人——更夫,就担起了监控火险的这一重要职责。更夫夜间定点巡锣,敲锣报时的同时还会喊上他们的口号''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也算是最早的官方消防队''宣传语''了。如果真的遇上火险,更夫就会用力敲响手上的锣鼓,叫醒熟睡的居民,搬来''火钩''、''云梯'',寻水救火。到了明清年间,大城市里还会分区分片派遣更夫轮流出门清查火种,这也是为了预防火灾。

可见,更夫这职务虽小,但作用却不可小瞧。

随着时代的进步,精确的手表、训练有素的消防队以及智能监控设备取代了更夫,打更这一职业渐渐地也就消失在了人们的生活里。但在中国一些农村里,依稀还可以见到打更人的身影。安徽省黟县西递镇的西递村于上世纪末成立了一个''防火打更队'',每到夜里,队员们就会拿上手电,出门打更,嘴上吆喝的依然是那句熟悉的台词''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打更的传统虽然不再,但决心守护一方平安祥和的打更精神依然影响着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