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

红楼梦中宝黛二人谈话为何会去蘅芜苑?原因是什么

宝钗是贾府的座上宾,且她为人处事和王熙凤一样八面玲珑。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话说刘姥姥走后,贾母不过偶染风寒,吃一剂药也就好了。众姐妹在贾母处问安后各自回到园中。结果路上薛宝钗拉住林黛玉说有话,二人去了蘅芜苑!

(第四十二回)且说宝钗等吃过早饭,又往贾母处问过安,回园至分路之处,宝钗便叫黛玉道:“颦儿跟我来,有一句话问你。”黛玉便同了宝钗,来至蘅芜院中。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

薛宝钗将林黛玉“诱”至蘅芜苑,而不是跟去潇湘馆,这是心理战的重要技巧。

攻心为上,不去林黛玉的主场来到自己的主场,心理上占据优势,会无形中对林黛玉形成压迫。这种心理不为胜负,而是为了更好地营造说话的氛围,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虽说话在哪里都可以说,但在自己的主场更有优势,可供读书人学习一二。

而且,薛宝钗开口就让林黛玉处于弱势。不与林黛玉客套,先下手为强地让她跪下,又让她认错。以林黛玉的狐疑个性,一定认为凭薛宝钗的稳重不可能无的放矢,必然被她抓住把柄。她说“宝丫头疯了”,是典型的色厉内荏。此时她称呼“宝丫头”,是对薛宝钗的试探和试图反击。

“宝丫头”是长辈或者年长者对宝钗的称呼。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李纨、王熙凤都叫得,姐妹们也叫,但极少。

林黛玉平时都叫宝姐姐,此时突然叫她宝丫头,是典型的防守反击,想要在心理上扳回对薛宝钗的劣势,属于下意识的心理行为。曹雪芹对人心的把握,由此看来可知极为准确。

林黛玉此时叫“宝丫头”,与薛宝钗叫王熙凤“凤丫头”还不同。林黛玉是“色厉内荏”,薛宝钗却是“故作成熟”。不提。

(第四十二回)宝钗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黛玉不解,只管发笑,心里也不免疑惑起来,口里只说:“我何曾说什么?你不过要捏我的错儿罢了。你倒说出来我听听。”宝钗笑道:“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哪里来的。”黛玉一想,方想起来昨儿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便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

薛宝钗咄咄逼人,非要将林黛玉的气势击溃。她明白黛玉的心性,如果不攻破她的心理防线,双方关系弄巧成拙,一旦恼了反倒不好。

薛宝钗存了一击必中之心,早都在心中谋划如何与林黛玉分说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谋定后动是她的心性,势必要解决她与林黛玉之间的隔阂。

前文讲到妙玉请宝钗黛玉同喝体己茶。林黛玉不识得五年梅花雪水,就是指向薛宝钗。

妙玉说这水来自当初的“玄墓蟠香寺”,是妙玉早年和师父的修行之地。她因不容于权贵躲到京城。经历与薛家进京异曲同工,都是“逃了”。

“蟠桃”之桃,薛蟠之蟠,对照玄墓蟠香寺,点出雪水就是指“薛家”。

薛宝钗雪洞一般的房间,挂着青纱帐幔就是“玄墓”!

妙玉收集的梅花雪水,放在一个“鬼脸青”花瓮里,埋在地下与“冷香丸”的处理一模一样。

刘姥姥讲雪下抽柴故事,贾宝玉第二天派茗烟去按图索骥,结果找到“一个青脸红发的瘟神爷”,不就是“鬼脸青”?贾母作酒令“这鬼抱住钟馗腿”,也是讽刺薛家来贾家攀附。

薛家彼时来贾家正好是前后五年光阴……

所以,林黛玉不识“五年梅花雪水”,被妙玉说“大俗人”,就是指她心胸不宽,不识宝钗好人,未免俗气了。雪水不雪水的,根本不重要。

前有妙玉提醒林黛玉要对薛宝钗放下成见,后有薛宝钗此番“审问”林黛玉,就是要为钗黛二人和解铺垫。

薛宝钗想要取得林黛玉的真心,这是难得的契机。只有让林黛玉心慌意乱,才能打开心防,二人开诚布公。不得不说薛宝钗的时机选择的很妙。

但同样的事,未必所有人都能做好。比方后文邢夫人得到绣春囊,派人封给王夫人的做法,就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如果只看邢王二夫人的做法只会令人侧目,但要结合薛宝钗借机与林黛玉和解,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一念是“好”,一念是“坏”,而人之“善恶”,留存于一心。

如果薛宝钗不好,大可以将林黛玉的“丑事”找人宣扬出去,那时候可是亲者痛仇者快,足以让林黛玉“社死”。

读书人更要客观去理解人物,多想一下“为什么”这么做,就会发现曹雪芹高明的塑造了立体人物。只用好坏认识,实在“暴殄天物”!

薛宝钗将气势做足,让林黛玉气势弱了下去,再提出林黛玉的酒令,一下击溃黛玉心防。彼时薛宝钗全面掌握主动,做好做歹全在于她。

薛宝钗若“坏”,大可以虚情假意安慰一番,却没道理和黛玉讲什么过往以求“共情”。

薛宝钗若“好”,必然先挑明“丑事”,揭了短。再抚平林黛玉的内心,与之精神共鸣,彻底交心。

薛宝钗显然选择的是后者。

(第四十二回)薛宝钗……款款地告诉他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得打,骂得骂,烧的烧,才丢开了。

薛宝钗说不用害臊,你看过的我也看过,一下子拉近双方关系。原来大家都淘气,那就是“同志”了。还有什么说的。

你看,薛宝钗兵不血刃就将“心比比干多一窍”的林黛玉拿下,实在是“厉害”。

有人总是对宝钗保持警惕之心,试问薛宝钗苦口婆心规劝林黛玉,缓和黛玉心中块垒的目的是什么?对她有什么好处?如此一想就明白薛宝钗发自真心,反而是自己小肚鸡肠,正是妙玉所说“大俗人”了。

随后薛宝钗一如既往讲了一番大道理,无外乎是男子读错书不如不读书,女子读书不如针线女红是本职。这些话她当初对史湘云说过,在《咏海棠诗》中也是大旨讨论。

薛宝钗是“女德”的代表。薛家虽然不如李纨娘家接近“道德传家”那么厉害,却也是对宝钗悉心教导。尤其薛宝钗自我修养更胜薛家数筹,除了出身以及门楣教育短板,并不比李纨差。

“女德”是传统女性遵守的美德。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王宝钏,孟光等女子“四德三从”,以当时的标准是备受歌颂的。

薛宝钗“山中高士晶莹雪”,就是秉持这等品德。她对林黛玉、史湘云过于追求文采诗词并不以为然,才会规劝。

而薛宝钗的“规劝”也不要以为是“好为人师”。林黛玉、史湘云都是极聪慧的女子,她们被薛宝钗几句话折服,不在于薛宝钗讲的道理深刻。

道理谁都懂,但这等话却不是谁都能说的。往往自来母亲教授女儿,母女情真的表现。林黛玉、史湘云二人没有母亲,未免属于“五不娶之丧妇长子不取”。如果有母亲悉心教导,她们不会一个飞扬跳脱,一个随心所欲。

林黛玉大为感动,对薛宝钗撤下心防,不是她被人抓住小辫子,也不是薛宝钗道理说得好,正是体会到宝钗的一片真心。至此,二人化干戈为玉帛,妙玉“五年梅花雪水”的梗和伏笔也被彻底解开。林黛玉终究不是俗人!

钗黛和解是《红楼梦》一大关目。由于有了钗黛和解,才使得金玉良姻和宝黛姻缘以外,不涉及到个人的争竞。林黛玉的悲剧也不是薛宝钗造成。

曹雪芹不惜笔墨写这一大段,就是告诉读书人这个道理。否则薛宝钗做什么都会“面目可憎”,不符合作者的初心,薛宝钗的为人,以及《红楼梦》的故事真相。

薛宝钗和林黛玉因为酒令而有的这一大段讨论,一定不能错过,并且要看透作者深意,领略后面大观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这里二人才说完,忽见素云进来说:“我们奶奶请二位姑娘商议要紧的事呢。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史姑娘、宝二爷都在那里等着呢。”宝钗道:“又是什么事?”黛玉道:“咱们到了那里就知道了。”